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膈肌膨升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膈肌膨升症的诊断与治疗李良彬,李法荫,林尚清,温剑虎,吴庆琛,秦治明,杜铭膈肌膨升是一种少见疾病。根据国外报道在常规X线检查中,每1400~13000人次中可发现1例[1]。国内文献报告不过数十例[2 ̄4]。我院自1964~1993年外科治疗膈肌膨升...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膈膨升症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膈膨升症属膈肌无力类疾病,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1],麻醉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及危险。我院自1996~2004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膈膨升症25例,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8 h~8岁(其中1岁以内20例),体重2·5~20 kg。左侧膈膨  相似文献   

3.
作者干1971~1991年收治8例膈膨升症,根据病情采用膜性膈肌矢状面切开和膜性膈肌不切开折叠缝合,膜性膈肌十字切开、对角重叠交叉结节缝合加固骗肌等手术方式,获得预期疗效。文章对膈膨升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膈膨升症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于1971-1991年收治8例膈膨升症,根据病情采用膜性膈肌矢状面切开和膜性膈肌不切开折叠缝合,膜性膈肌十字切开、对角重叠交叉结节缝合加固膈肌等手术方式,获得预期疗效。章对膈升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疝针在胸腔镜膈肌手术的应用技巧与实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胸腔镜治疗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4例、膈膨升2例中,应用疝针行膈疝直接缝合、补片缝合,或膈肌折叠间断缝合。结果全部手术顺利,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4~92 h,中位数5 h。2例膈疝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2天拔管。1例膈膨升有少量胸腔积液。出院前均复查胸片及B超,未见异常。随访1~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利用疝针可以在胸腔镜下完成胸壁膈肌缺损的膈疝修补和膈肌折叠术。  相似文献   

6.
膈肌膨升症手术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肌膨升症既往都是开胸手术,矢状切开膈肌再重叠缝合可使膈肌厚度增加1倍。我们曾遇2例膈肌膨升症患者其膈肌菲薄如纸,行“十”字切开对角重叠交叉结节缝合,膈肌中心腱部分厚度增加3倍,手术后症状消失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和体会报告于下。手术方法1.硬膜外麻醉,左上腹旁正中切口或正中切口,必要时切除剑突。2.用组织钳向下牵拉松弛的膈肌至切口附近,“十”字切开膈肌达其基部附着处。3.用钳子钳夹切开膈肌三角形顶角拉向对侧三角形膈肌的基底部,使膈肌具有一定张力为度,结节缝合固定,间距2cm,先缝合胸腔面,再缝合腹腔面。4.胸腔内置胸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疾病的修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疾病包括①食管裂孔疝;②先天性膈疝;③膈膨升。报道51例患儿的诊治经验,介绍不同的膈肌发育缺陷疾病,各自不同的病理解剖特点。强调在手术修复中按照其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选用正确术式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食管闭锁及膈肌疾病急诊手术麻醉处理体会孙永芬,徐凌,秦燕我院自1988年8月以来施行先天性食管闭锁及膈肌疾病(隔疝、膈膨升、食管裂孔疝)手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ld~14岁,体重2.1~25ks,均采用气管内插管,清醒插管8例,快速诱导插...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35例先天性膈膨升,年龄3个月~3.5岁,2009年1月前收治的17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右侧膈膨升采用开胸折叠修补膈肌,左侧膈膨升采用开腹手术修补;2009年1月以后的18例行胸腔镜修补膈肌(胸腔镜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放置胸腔引流例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膈肌下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75.3±5.0)min vs.(64.2±5.1)min,t=6.501,P=0.000],但术中出血少[(5.6±0.4)ml vs.(18.5±1.2)ml,t=-43.172,P=0.000],放置胸腔引流比例少[27.8%(5/18)vs.100.0%(17/17),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1.9±0.1)d(n=5)vs.(3.5±0.4)d,t=-8.723,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7±0.4)d vs.(5.6±0.5)d,t=-12.450,P=0.000]。2组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膈肌下降程度及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胸廓出口处病变的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膈膨升、贲门失弛症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随访资料,并与同期实施的开放手术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治疗食管裂孔疝10例,胸腹裂孔疝24例,贲门失弛症5例,膈膨升9例,共48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输血病例;手术时间平均(130±40)min;术中无副损伤发生;术后无复发及肠梗阻、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6±1)d。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安全、有效,达到了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而切口微创、美观,视野清晰,操作方便,优势明显,完全可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1.
膈肌膨出症[1]是一种因膈肌发育不全、麻痹或萎缩导致膈肌活动减弱、肌纤维拉伸而引起的膈肌位置异常升高的疾病.临床上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万分之一,女性的发病率稍低于男性,且左侧较易发生2,多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少数由于膈神经麻痹引起,且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多以呼吸或消化症状就诊.目前国内文献报道以外科开胸或经腹手术治疗多见.近期,我们成功实施l例胸腔镜下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膈肌膨出症.  相似文献   

12.
膈肌膨出症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并非少见,但成人先天性膈肌膨出症很少见.我院于1998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7例膈肌膨出症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7~62岁.左膈肌完全性膨出6例,右膈肌局限性膨出1例.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气促或呼吸困难,3例伴有返酸嗳气、腹胀、消化不良症状.查体:左侧病变患者锁骨中线第3~4肋以下叩诊呈鼓音;患侧呼吸音减弱,下肺闻及湿啰音.局限型患者查体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膈肌膨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0~2004年收治的33例小儿膈肌膨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均行膈肌折叠手术,1例新生儿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并发膈疝,3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0年,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症状复发等现象。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膈肌膨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和适时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胸部穿通伤中,穿通性膈肌损伤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治的疾病。我院1991年2月~1999年4月共收治胸部穿通伤34例,其中穿通性膈肌损伤1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2~43岁。致伤原因:刀刺伤10例,枪弹伤1例。左半膈肌损伤9例,右半膈肌损伤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4小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8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11岁。因畏寒发热 6天入院。查体 :气管居中 ,左胸下部饱满 ,听诊呼吸音减弱 ,闻及肠鸣音 ,左上腹压痛 ,肠鸣活跃。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抗感染治疗 3天体温仍持续在 39~ 4 0℃。胸部 X线片示 :左侧膈肌位置较右侧膈肌明显升高 8cm。左胸腔内见巨大胀气胃泡及结肠袋影 ,并将心脏向右推移 ,经胃管注入 2 0 %泛影葡胺 5 0 ml,见胃管位于左胸胃内。诊断为左膈疝伴胸腔感染或左膈膨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左胸第 7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开胸探查术 ,术中见左胸腔内有10 0 ml混浊液体 ,左肋膈角处有一 8cm× 7cm× 7cm的粉红色肺叶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降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手术细节。方法 5例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患者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手术,其中4例行膈肌上吻合(其中1例经左心缘路径,3例经右心缘路径),1例行膈肌下吻合。分别观察术后上下肢压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无死亡,术后上下肢压差均降低至20 mmHg以下,恢复可,术后并发症包括咳嗽1例及黑朦2例。结论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降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缩窄效果可,但手术细节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膈肌膨出症比较少见,行胸部x线平片和侧位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常规手术治疗需要取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折叠缝合膈肌,损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2013年9月和12月采用胸腔镜膈肌折叠缝合术治疗2例膈肌膨出症,取得较好的微创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膈疝是指腹腔或腹膜后内容物经过膈肌的先天缺损或后天创伤裂孔进入胸腔,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的疾病,是最常见的膈肌病变。文献报道小儿先天性膈疝发病率为1:5 000~1:2 000,其中右侧膈疝占14%,左侧膈疝占84%,双侧膈疝为2%~([1])。成人膈疝部分为小儿先天性膈疝,到  相似文献   

19.
膈肌是哺乳类动物最主要的吸气肌,其功能可简单地分为通气功能和非通气功能;后者包括咳嗽、呃逆等。投予肌松药后膈肌也同其它骨骼肌一样获得不同程度的松弛,但膈肌对肌松药的反应与四肢肌肉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扼要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其潜存的意义。一、膈肌的功能膈肌为一骨骼肌,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呈一向上膨隆的穹窿形的扁形阔肌。膈肌肌束起源于三部分即胸骨部、肋骨部和腰部。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 1980至 1999年收治膈肌包虫病 2 4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4例中男 12例 ,女 12例 ;年龄 12~ 5 7岁 ;病程 14d~ 2年。并发肝包虫 10例 ,肺包虫 4例 ,纵隔胸膜包虫2例 ,穿入肺形成支气管瘘 2例 ,破入胸腔感染形成脓胸 1例 ;单纯膈肌包虫 5例。2 4例均有右上腹部或右胸部饱胀或持续性隐痛。发热、咳嗽、咳痰 11例 ,咳水样物 2例 ,咯血 1例。既往肝包虫手术者 15例 ,肺包虫手术者 2例 ,皮肤荨麻疹者 4例。右侧胸廓膨隆并呼吸动度不同程度减弱者 16例 ,右侧胸部语颤减弱、叩诊实音者 2 0例 ,右肺中下野闻及罗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