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挖掘和分析塞瑞替尼相关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塞瑞替尼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利用比例失衡法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的塞瑞替尼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 获得以塞瑞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总数3539个,共涉及1456例患者,得到不良事件信号151个,累及17个系统器官。塞瑞替尼的不良事件信号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各类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肝胆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此外,本研究也发现了说明书收录不全之处,并挖掘出43个新的不良事件。结论 临床使用塞瑞替尼时,相关工作者应做好用药监护和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分析奥希替尼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法挖掘FAERS数据库,提取2015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的不良反应信息,使用SQL SERVER(2008 R2)数据库整理,利用SPSS 26.0对患者年龄、体质量、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信息做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9 163 471份报告,筛选后得到20 398份与奥希替尼相关的ADR报告,挖掘出122个ADR信号,涉及15个组织系统。122个信号中存在胸膜炎、肌酸激酶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完整报告以呼吸系统ADR和心脏器官ADR占比最大。患者的性别、体质量、用药疗程、国籍对呼吸系统ADR的影响,与其他系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疗程对心脏器官ADR的影响更大(P<0.05)。结论:对于既往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体型偏瘦的亚裔男性患者,尤其联合使用PD-1/PD-L1治疗时,在开始使用奥希替尼的90 d内,应加强药学监护;治疗早期(≤30 d)更应关注药物的心脏毒性,特别是存在心血管病史的老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等3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进行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法(PRR),对3种TKI类药物自上市以来至2022年3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收到的ADR报告进行挖掘分析,并进行二次筛选,得到有效信号后,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3种TKI类药物共得到538个ADR信号,累及器官和(或)系统20个;其中伊马替尼涉及249个信号(27 075例ADR报告),主要集中于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尼洛替尼涉及183个信号(9 478例ADR报告),主要集中于各类检查;达沙替尼涉及106个信号(7 053例ADR报告),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结论:3种TKI类药物之间的ADR具有差异性,临床使用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实现个体化给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和分析尼达尼布上市后不良反应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R、PRR法,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尼达尼布不良反应信号,并利用SPSS 23分析性别,年龄,用药疗程,给药剂量,体质量对目标信号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3 745 63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尼达尼布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3 716份,经挖掘共得到166个尼达尼布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其中胃肠疾病ADR信号最多。经统计学分析,与其他系统不良反应相比,胃肠疾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日剂量分布中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65岁及以上、体质量超过65 kg、男性患者发生胃肠疾病ADR风险较大,与日剂量有关,大多发生在用药3个月内。临床使用时应了解尼达尼布不良反应危险因素,注意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舒尼替尼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6—2021年6个中英文数据库关于舒尼替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7篇,涉及156例患者,283例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31~180 d的比率最高,ADR累及器官/系统以血液及淋巴系统(17.67%)、胃肠系统(15.55%)、皮肤及皮下组织类(10.60%)为主。结论:舒尼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不乏严重致死病例。在临床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情况,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减少或停止给药,以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11):1493-1495
目的:分析达沙替尼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公开报道的达沙替尼致ADR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纳入达沙替尼致ADR共63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用药1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25.4%);患者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53.9%);达沙替尼致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呼吸系统(40.1%)、消化系统(17.5%)和血液系统(11.7%)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腔积液(23例)、肺动脉高压(15例)、呼吸困难(8例)和腹泻(8例)等。结论:在临床使用达沙替尼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和防治其ADR,避免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3):391-396
目的:分析甲磺酸奥希替尼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8月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上收录的甲磺酸奥希替尼ADR的案例报道,对案例中患者年龄、性别、国籍,甲磺酸奥希替尼的用法用量,ADR发生的时间分布、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案例报道20篇,合计21例患者。患者年龄32~82岁,其中57~7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80.9%);女性(14例)多于男性;患者来自5个国家,其中日本最多(13例,61.9%)。1例患者用量为160 mg/d,其余均为80 mg/d的常规推荐剂量;用药3个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16例,76.2%),尚无用药12个月以上发生ADR的报道;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呼吸系统(11例次,45.8%)和消化系统(6例次,25.0%)为主,此外还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全身性反应、皮肤和眼部。在21例患者中,3例较轻微而继续以原剂量和频次给药;1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调整用药频次为隔日1次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剩余17例通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其中2例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临床应用甲磺酸奥希替尼前3个月应特别注意ADR的发生,尤其应注意呼吸、消化系统的ADR。  相似文献   

8.
胡敏  张喆  陈力 《肿瘤药学》2023,13(1):111-117
目的 基于FAERS数据库研究阿来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7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共15个季度的阿来替尼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数据挖掘,筛选有效信号并进行排序和系统归类。结果 获得以阿来替尼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共5 908例,男女比例为0.62;平均年龄为59.64岁,中位年龄为62岁;报告者大部分为医生和患者,占83.63%;来自美国的报告占58.72%。挖掘后共得到阿来替尼的有效信号153个,报告数2 739个。其中药物不良反应(ADR)集中在各类检查、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以及肝胆系统疾病。报告数最多的ADR为死亡、疲乏、便秘、肌痛、皮疹。结论 阿来替尼不良反应信号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尤其应注意对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奈拉替尼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17年第3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的奈拉替尼不良事件数据,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到奈拉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1 362份,挖掘出奈拉替尼不良事件信号96个;排除非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后得到信号71个,累及13个系统。其中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信号共48个,累积12个系统。胃肠道系统不良事件共2 186例,产生25个信号;实验室检查的新信号占其系统信号总数的85.71%。日剂量并非胃肠道系统和实验室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疗程≤7 d是发生胃肠道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相对于疗程≤7 d,疗程1~3个月是发生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88,95%CI为1.342~13.703(P=0.014)。结论:无论以何日剂量用药都需要关注不良反应,用药疗程对奈拉替尼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存在重要意义,临床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挖掘3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依托昔布)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中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依托昔布的ADE报告数据,分别以首选术语(PT)、按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DE进行排序。分析3种药物ADE报告的基本情况、严重ADE报告比例及累及系统器官、ADE信号的相同和不同。结果 提取到塞来昔布的报告患者40 087例,PT数107 198个;罗非昔布的报告患者35 827例,PT数239 848个;依托昔布的报告患者295例,PT数954个。3种药物中,塞来昔布ADE报告数较多,但严重ADE比例较低(占66.40%),其他2种药物报告数少,但严重ADE报告占比均>99%。3种药物共得到1 457个有效ADR信号,其中塞来昔布有效信号447个,罗非昔布有效信号960个,依托昔布有效信号50个。信号累及27个不同的SOC,其中塞来昔布排名前4位的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占17.18%)、心脏器官疾病(占10.96%)、各类神...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奥曲肽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2018年1季度至2020年4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奥曲肽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检索到148 469个以奥曲肽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作为原始研究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后共得到786个有效信号,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29.57%)、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3.01%)和胃肠系统疾病(12.89%)等方面,发现说明书中未出现的信号累及器官系统有8个。使用奥曲肽前应做好用药评估,尤其当患者存在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时,建议临床用药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注意给药部位反应,如发生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应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和评价致心律失常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04年第 1季度至 2020年第 4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发呈报系统中接收到的致心律失常 ADR信号,采用比例报告比法( 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s,PRR)和报告比值比法( proportional reporting odds ratio,ROR)对进行信号检测,分析 ADR报告中对应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上报年份、上报国家、严重 ADR)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收集到的 65 536份 ADR报告中,排除重复,保留首要怀疑药物和伴随药物的 ADR报告有 20 401份。除性别未知和年龄缺失的 ADR报告外,纳入报告病人的性别分布女性稍高于男性(9 918比 8 401),年龄范围 50~75岁比例较高,其余分布较均衡,上报数量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2005年、 2011年、 2012年、 2018年和 2019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德国等。严重的 ADR报告有 11 158份(占 54.7%)“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导致死亡占 16.88%。共挖掘得到 ADR信号 478个,累及心血管系统( 122个)、内分泌系统(48个)、以,抗精神病( 43个)、神经系统( 32个)、抗感染( 22个)、呼吸系统( 22个)、血液系统( 17个)、抗肿瘤( 16个)等 19个系统用药。致心律失常 ADR信号频数排序前 10位的药物分别为罗非考昔(频数 1 795)、罗非昔布(频数 1 792)、对乙酰氨基酚(频数 1 393)、左甲状腺素(频数 912)、美托洛尔(频数 879)、缬沙坦(频数 805)、罗格列酮(频数 798)、丙氧酚(频数 776)、呋塞米(频数 687)、氢氯噻嗪(频数 635)。头孢噻吩信号强度值最高,对乙酰氨基酚次之。结论心血管系统、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托法替布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FAERS 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托法替布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托法替布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总数63369例,排除无效信号后,得到ADE信号170个,涉及14个系统。发生频次高的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信号强度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胆囊腺癌、恶性息肉、甲状腺髓样癌、皮肤乳头状瘤、消化性溃疡出血、胃肠粘膜充血、细菌性膀胱炎、潜伏性结核、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报告例数最多,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多为女性、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患者。结论: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女性患者使用托法替布后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挖掘和分析坎格列净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多项伽玛泊松分布缩减MGPS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进行坎格列净的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统计分析纳入研究信号的相关用药信息。结果 纳入2013第一季度至2018第四季度的ADR报告209 616 11份,其中首要怀疑药物为坎格列净的报告28474份,两种方法挖掘出相同信号231个,其中外科和医疗操作不良反应信号16个。在发生外科和医疗操作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1-65岁;用药剂量多为100和300 mg.d-1;上报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 坎格列净有致患者发生截肢等医疗操作的风险,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避免这类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和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上市后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2013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发呈报系统中接收的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3种SGLT2抑制剂的ADR进行信号挖掘,分析ADR报告中对应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上报年份、上报国家、严重ADR)和安全警告信号。结果:收集到的6029375份ADR报告中,SGLT2抑制剂为伴随和怀疑药物的ADR报告有43807份,其中卡格列净ADR报告19301份、达格列净ADR报告10960份、恩格列净ADR报告13546份。除性别未知和年龄缺失的ADR报告外,纳入报告患者的性别分布均衡,主要集中在50~75岁范围内,上报年份主要在2018年,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要的严重ADR。共挖掘得到ADR信号573个,累及系统26个,主要集中在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内分泌失调、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扰类疾病等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ADR频数排序前10位的主要ADR信号共14个,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的ADR信号中强度最强的信号都依次为酮症酸中毒(PRR值分别为119.64、140.11,ROR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148.28、178.78)和真菌感染(PRR值分别为47.76、34.77,ROR值的95%CI下限分别为50.69、36.28);而卡格列净除上述2个信号较强外,截趾(PRR值为489.79,ROR值的95%CI下限为520.15)和骨髓炎(PRR值为61.42,ROR值的95%CI下限为65.38)的信号也较强。结论:SGLT2抑制剂在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内分泌失调、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扰类疾病方面的安全风险较高。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易引起酮症酸中毒、真菌感染等ADR,卡格列净还易引起截趾、骨髓炎等ADR。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测哌柏西利的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共19个季度的报告进行关于哌柏西利的数据挖掘。结果:使用ROR法和PRR法均得到哌柏西利的不良反应信号283个,二次筛选并去除考虑肿瘤治疗无效引起的ADR信号后,2种方法得到208个完全重合信号。其中新的不良反应信号159个,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30个)、各类检查(26个)、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22个)、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5个)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n=14个)。信号强度排名前五中有4个为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结论:通过ROR、PRR信号检测方法,发现哌柏西利药品说明书未涉及的新的不良反应信号159个,建议临床用药时考虑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彭媛  黎风  何梅  周玥  杨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9):875-879,911
目的:挖掘与分析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进行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结果:纳入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的AERS数据,得到首要怀疑DPP-4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分别为西格列汀27 537、维格列汀87、沙格列汀2 232、阿格列汀655、利格列汀1 489,对应的不良反应信号个数分别为630、0、100、39、42,其中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信号个数分别为41、0、4、0、6。在发生泌尿系统ADR的患者中,西格列汀的男性略多于女性,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的男女人数相当;3个药物的患者年龄均集中在65岁以上;西格列汀剂量集中在100 mg·d-1,沙格列汀5 mg·d-1略多于2.5 mg·d-1,利格列汀均为5 mg·d-1;西格列汀半年内及1年以上的上报数较多,沙格列汀的上报数集中在1个月以上1年以内,利格列汀1年以上的上报数最多。结论:西格列汀可致多种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其次为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当患者存在严重泌尿系统病变时,避免选择西格列汀,可选择阿格列汀,谨慎选择沙格列汀、利格列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和评价达格列净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R和MGPS 2种方法挖掘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中达格列净相关的安全警戒信号,利用SPSS 22.0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长、剂量对安全警戒信号的影响。结果:纳入AERS 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ADR报告21 748 398例,其中达格列净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报告7 643例,ROR和MGPS法同时挖掘出171个达格列净的安全警戒信号,其中感染安全警戒信号30个。发生感染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0~65岁人数最多;ADR多发生于用药半年内;剂量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结论:达格列净可引起多个感染ADR如生殖器感染、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临床用药时应加强药物ADR监测,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