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总结倪育淳教授治疗大肠癌的辨证思路及方法,其主张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注重脏腑生理功能,重视调补脾肾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朦  王鹏  张国梁 《光明中医》2023,(3):438-440
目的 对张国梁教授临床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经验进行浅析。方法 从疾病中医范畴、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日常调控等方面对张国梁教授临床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经验进行论述。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主要责之“肝、脾、肾”三脏,主要病因病机为肝郁脾虚,加之肾阴亏虚,主要治疗大法为疏泄肝气、补益脾肾。结论 中医治疗疾病具有因人制宜的特点,AIH患者用西药可控制指标,用中医中药可使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张国梁教授在AIH中医辨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肾性水肿是肾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属于中医"水肿"病范畴。其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分属上中下三焦。从三焦辨证的角度探析远方教授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经验,为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初以气滞、湿阻之实证为主,久可伤及脾肾,累及阴阳气血。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之本,气滞、湿阻、血瘀为致病之标,寒热错杂、本虚标实则是该病发病特点,病机关键在于因虚、因滞致瘀.瘀热交结。临床除结合患者的临床证候整体辨证外,注重对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微观辨证;治疗以健脾理气、祛瘀清热为基本法则,善用自拟的萎胃治疗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使处方药物鲜明且针对性强。同时注意调节、疏导患者情志.身心并治,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5.
张声生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初以气滞、湿阻之实证为主,久可伤及脾肾,累及阴阳气血。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之本,气滞、湿阻、血瘀为致病之标,寒热错杂、本虚标实则是该病发病特点,病机关键在于因虚、因滞致瘀.瘀热交结。临床除结合患者的临床证候整体辨证外,注重对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微观辨证;治疗以健脾理气、祛瘀清热为基本法则,善用自拟的萎胃治疗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使处方药物鲜明且针对性强。同时注意调节、疏导患者情志.身心并治,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与胃癌发病关系密切。朱方石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注重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疗效颇丰。文章对朱方石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治思想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介绍谢作钢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经验。谢作钢教授认为治疗男性不育症只有在现代医学精确诊断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包括微观辨证,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同时运用《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指导治疗男性不育症,注重阴阳双调,阴阳微调;对于无证可辨者,从脾肾着手,运用五脏相关理论进行化裁。体现了中西汇通、辨证创新之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柳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1):2618-2620
麻柔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领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运用治病求本理论,以补益脾肾兼活血化瘀法治疗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病与情志、饮食、水土、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病及肝、脾、肾三脏,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目前中医主要从分期、辨证等方面论治,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的理念,临床应用专家经验方及中成药等,治疗效果明确,副作用小。相关的实验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道坤教授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第三、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临证50余载,在脾胃疾病的治疗方面,见解独到,临床疗效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多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或间断发作的上腹部胀满,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于中医学“胃痞”范畴,中医常从胃痞进行论治且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该病病因较为复杂,发病与饮食、年龄、情绪、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故王道坤教授认为其发病部位虽在脾胃,但与肾之虚损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生化无碍有赖于肾中元阳的鼓舞,肾之元阳固密如常亦有赖于脾胃所化阴精的涵育,两者互资互助,关系密切;故而,脾胃虚弱则气血化生无源,日久易损伤脾肾元气而变生诸症,肾之元气过度耗损,亦会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司,进而引发脾胃病变。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肾阳虚亦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治疗多强调温脾暖肾。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脾肾阳虚者,王道坤教授多采用自拟方温补脾肾汤进行治疗。温补脾肾汤是王道坤教授在理中丸和右归丸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有温补脾肾、填精益髓之效,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诸多病证,临床疗效明显。列举王道坤教授运用自拟温补脾肾汤从脾肾阳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1则,介绍其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周晓波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特色。该病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以调肝健中,运脾益肾,注重审证求因,肝脾同调,擅用风药,均衡饮食,身心并调,利于康复。周晓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运用藏象学说辨治哮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研读周老医案及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周老善于运用藏象学说辨治哮喘病,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指出: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者则当调补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结论: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永明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疑难血液病,对ITP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均有独到见解,造诣颇深,根据气火失调、脏腑相关理论,并结合数十年丰富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将ITP病机特点概括为脾肾亏虚、火盛血瘀,以“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以“火盛血瘀”为致病之标,以“虚”“火”“瘀”为主要病理因素; 脾肾两脏相互影响,脾虚不能充养肾精则进一步加重肾虚,而肾虚日久累及脾脏,可致脾虚失运而引起失血或血亏。周老师治疗上采用健脾补肾以治本、泻火祛瘀以治标之法,熟谙分型施治、分期论治、辨病用药,辨证切中病机,施治掌握标本,方药多寡适宜,扶正祛邪兼顾,并且善于结合、借鉴现代药理学的中药研究成果酌情配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总结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者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其用药特色。周晓波教授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中,升降并用为核心,升法中补气升阳,配伍风药,降法中以降气为主,同治兼证,升降法中擅用药对,注重疏肝宣肺,取得良好疗效。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脾主卫"学说为指导分析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变化,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脾胃虚损是其基本病机。临床研究发现胃镜下病理表现与中医辨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气血亏虚、脾胃湿热、肝胆气郁、瘀血内阻四个证型探讨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与黏膜相变化的相关性,以期将内镜检查作为望诊的延伸,加强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亚滨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为心气血阴阳不足,心脉闭阻;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程可分早、中、后三期;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临证运用辨病、辨证、辨体结合的"三辨"法进行诊治,认为辨病为首要环节,辨证需辨明邪气所属,急则从标、缓则从本,分期论治,同时应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辨体选方。  相似文献   

18.
朱生樑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朱生樑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衔晕跣晕秆资且云⑽感槿跷荆取⑹鑫?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以扶正祛邪、协调升降、夑理气机为大法,在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之核心在于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毒为标,病久则伤及脾肾,由实转虚。中医内治法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单方验方为主,外治法以中药洗浴、中药灌肠、肛门给药、针灸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应继续完善对中医药作用机制的认识,制订统一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效果显著的名方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古代医家多认为与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相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肝、脾、肾、胃等脏器有关。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分型论治和循经论治的方法。冯宪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白塞氏综合征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毒蕴为标,病性为虚实夹杂,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中医治则,采用"疏肝健脾,滋阴补肾,扶正解毒"的治法来分期论治本病,并拟定了专病专方,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