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生改变,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oxA6)型在国内、外HFMD暴发流行中成为主要病原体并引起了极大关注。目前针对CoxA6的研究尚不全面,尤其是关于CoxA6致病机制的研究资料较少。本综述综合分析了近年来HFMD病毒基因重组及其引起的临床症状的改变,CoxA6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HFMD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HFMD""CoxA6""病学原""流行病学"为关键词,检索2015-01-2018-10相关文献。纳入标准:CoxA6型HFMD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CoxA6型HFMD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HFMD病学原监测和流行分析。剔除标准: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最终34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如上海、杭州和北京等HFMD暴发均以CoxA6型为优势毒株,该病毒呈现比由CoxA16引起的经典儿童HFMD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脱甲症较为典型且危害较大,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且研究较少。CoxA6基因结构上基于近完全VP1核苷酸序列的进化分析显示,亚基因型D5系4株是2013年以来中国CoxA6相关HFMD持续暴发的原因。序列分析显示,VP1中有8个候选氨基酸替换,为CoxA6毒力增强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肠道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常发生重组产生新型肠道病毒,目前全球主要流行的CoxA6也是重组进化后的新型变异株。中国上海、温州和广东等城市均有其基因重组研究,CoxA6病毒基因的重组不仅可能会引起HFMD临床症状的改变,而且核苷酸上累积的变异还可能使新型变异毒株的致病性增强,进而导致HFMD的暴发流行。提示CoxA6型引起的HFMD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及疫苗的研发等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HFMD患者的调查问卷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集98例患者咽拭子,病原学检测47件样品阳性,其中CoxA6阳性占44.68%(21/47),EV71和CoxA16阳性占46.81%(22/47),患者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疱疹、脱甲症、脱皮现象、色素沉着、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CoxA6阳性患者中发热38℃以上的比例为76.19%(16/21),高于非CoxA6病例(χ2=10.58,P〈0.01);CoxA6阳性患者脱甲发生率为28.57%(6/21),高于非CoxA6病例(χ2=18.73,P〈0.01);CoxA6阳性患者脱皮发生率为66.67%(14/21),亦高于非CoxA6病例(χ2=49.46,P〈0.01)。结论昌平区HFMD的病原构成变化较大,CoxA6逐步成为HFMD优势株;临床特征除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外,出现了特征性的脱甲症、脱皮现象和色素沉着,发热38℃以上患者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A10)及肠道病毒A71型(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HFMD)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人民医院确诊为CoxA6、CoxA10及EV71型HFMD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临床症状及血清SAA、PCT、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AA、PCT、CRP指标鉴别诊断HFMD的临床价值。结果 200例HFMD患儿中,CoxA6(50.50%),CoxA10(27.00%),EV71(22.50%);EV71型HFMD患儿的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较CoxA6型、CoxA10型延长,惊跳/四肢抖动、呕吐/腹泻、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手掌及足底皮疹、斑丘疹占比显著高于CoxA6、CoxA10型,但口腔及口周皮疹、小腿及前臂皮疹、颈部及躯干皮疹、疱疹、大疱疹占比显著低于CoxA6型、CoxA10型患儿(P<0.05);EV71型HFMD患儿SAA、PCT、CRP水平显著高于CoxA6型、CoxA10型HFMD患儿(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SAA以426.44mg/L为临界值,鉴别EV71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8.89%、93.55%,且SAA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PCT、CRP(P<0.05)。结论 CoxA6、 CoxA10、EV71型HFMD患儿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 CoxA6、CoxA10 HFMD患儿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相对少见,以广泛的、严重皮损更为常见,住院时间更短,SAA可用于CoxA6、 CoxA10及EV71型HFMD的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包括EV71病毒、柯萨奇A16型病毒等1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可在多个年龄组人群引起感染,但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易发生暴发流行[1J。EV71病毒是目前常见的手足口病流行病毒,因患儿发病较严重,并多伴发轻重程度不等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翻。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解其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区医学》2008,14(1):1-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9年引起山东省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HFMD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应用肠道通用引物和EV71、CoxA16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RT-PCR鉴定;使用RD、Hep-2细胞对部分肠道通用引物阳性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共收集1604份HFMD临床诊断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阳性标本990份,其中EV71阳性标本589份,CoxA16阳性标本29份,EV71和CoxA16同为阳性标本2份,EV71和CoxA16的检出率分别为36.72%和1.81%。从80份肠道通用引物阳性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32株,其中EV71型病毒23株,CoxA16型病毒4株。结论引起山东省HFMD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占EV阳性标本数的59.50%。全省17个地市均有EV71感染的HFMD病例检出。  相似文献   

8.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Group 16 Strain,CVA16)是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原之一,对其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认识,有助于提高HFMD及其它相关疾病的防治水平。研发CVA16的诊断方法和疫苗,建立健全CVA16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网络,可以对CVA16引起的HFMD的流行进行预测和预警,对预防CVA16引起的HFMD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足口病(HFMD)是夏秋季婴幼儿和儿童的主要急性传染病之一,该病以口腔黏膜疹、皮肤溃疡和手、足部的疱疹为主要特征,具有播散快、流行性强的特点,并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规模流行。自1958年Robinson报道首例HFMD以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先后成为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两种病毒基因型相似并且表现类似的临床症状。其中EV71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近年来,手足口病在东南亚流行并呈上升趋势,2008年5月2日我国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为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丘疹和发热,一般预后良好,轻型可自然痊愈,HFMD流行时伴较高的死亡率,该病亦可引起心肌损害,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后(2014年—2016年10月 VS 2016年11月—2018年)住院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结果 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7 099例,其中普通型6 339例,重症1 570例。与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比较,接种后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数减少,重症病例所占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01)。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发病年龄仍然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但每个年龄段重症病例均有下降;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5—7月、9—11月;普通型病例以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仍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较前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重症病例所占比率明显下降,EV71型病毒疫苗值得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开展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惠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惠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报告的255例重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重症患者发病1周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 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80份,检出率70.59%(180/255),其中EV71、CoxA16、非EV71和CoxA16的其他肠道病毒(other intestinal virus)核酸分别为144、6、30份,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80.0%(144/180)、3.33%(6/180)、16.67%(30/180),非肠道病毒(NEV)75例占29.41%(75/255)。重症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EV71阳性者中以3岁以下幼童为多,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居多。结论 2008-2011年引起惠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80%,CoxA16的检出率为3.33%,非EV71和CoxA16其他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16.67%。EV71是惠州市近四年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优势流行毒株。RT-PCR可用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快速诊断,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治疗,是防止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为HFM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12月某院确诊的HFMD住院患儿,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HFMD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和柯萨奇A16(CoxA16)型核酸检测。分析不同月份、性别、年龄组、感染类型患儿EV阳性检出率及各型别分布情况。结果 2015年共采集837例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其中EV阳性标本380份,阳性率为45.40%。病毒分型结果显示:EV71阳性标本110例(28.95%);CoxA16阳性标本7例(1.84%);EV71+CoxA16阳性标本6例(1.58%);其他EV阳性标本257例(67.63%)。该病从4月份开始进入高发期,5~6月达到最高峰,7~12月持续高发。不同月份患儿EV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组患儿EV阳性检出率、EV各型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HFMD病例的EV阳性检出率为65.34%,高于普通病例的27.06%(P0.001)。EV71型感染患儿中重症病例比率为90.00%;由其他EV感染所致的患儿中重症病例比率为60.70%;EV71+CoxA16双重感染的患儿全部为重症病例。不同感染类型患儿EV各型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15年该院收治的HFMD住院患儿的EV感染型别主要以非EV71、非CoxA16的其他EV为主,对高发季节、3岁以下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应高度关注,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莉  高玉朋  于翔翔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36-4837,4840
目的 对连云港市2010年手足口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了解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对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特异性核酸的检测.结果 475例患者标本中EV71阳性率27.8%(132例),CoxA16阳性率20.0%(95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7.8%(37例);全年的感染高峰是4~6月份,占全年的39.58%;发病年龄以低年龄组为主,0~3岁感染率为77.68%.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和年龄差异,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和CoxA16为主,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荧光定量RT-PCR可快速诊断手足口病病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对2010年本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资料显示,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309例。对231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其中EV71感染161例,CoxA16感染34例,其他肠道病毒36例。96.44%的重症病例在5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为1.89∶1;散居儿童重症构成比为77.67%,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EV71感染导致重症病例的远高于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因此,应该特别关注EV71感染的病例,从而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应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率。  相似文献   

16.
吉彦莉  王永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17-2819
目的对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某哨点医院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病原学分子分型鉴定,全面了解其病原构成,为重症HFMD的防控提供基础。方法采集重症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核酸,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进行分型检测;用肠道病毒VP4区分型引物进行半巢式RT-PCR(RT-nPCR),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对非EV71、非CoxA16型EV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9年4~12月,共采集HFMD重症标本35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8例阴性,27例EV阳性,其中,13例EV71阳性,2例CoxA16阳性;12例非EV71、非CoxA16型EV经半巢式RT-n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片段,其中10例测序成功,并通过NCBI BLAST序列比对确定病毒型别:CoxA5和CoxA10各2例,CoxA2、CoxA4、CoxA6、CoxB5、Echoll、人鼻病毒各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8月,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2009年该哨点医院重症HFMD病原型别多样,以EV71为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池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0-03/2010-12池州市各地送检的133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患者的咽拭子,应用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结果 133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中,检测到肠道病毒阳性79份,EV71阳性28份,CoxA16阳性24份,EV71和CoxA16的阳性率为21.05%和18.05%。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EV71病毒感染病例4例。结论 EV71和CoxA16是2010年池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而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2010年348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病原学监测,为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348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Realtime-PCR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在348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285例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98例为EV71阳性(34.39%);112例为CoxAl6阳性(39.30%);4例为EV71和CoxA16两种病毒核酸阳性(1.40%);71例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4.91%)。流病学资料中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3月-6月份,阳性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1.52∶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6岁儿童(92.98%)。结论: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份,以1-6岁儿童为主,病原为EV71和CoxA16交替流行,以CoxA16略占优势,而EV71感染更易表现为重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宜兴市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正确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宜兴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2010年报告22例重症病例,以5~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散居儿童、1~3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外地户籍儿童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本地儿童(P=1.43×10-6),EV71感染较CoxA16更易导致重症(P=0.0385)。重症病例临床症状多有发热、皮疹、精神差、易惊、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首诊确诊率为52.38%,重症病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2.10±0.80)d,较普通病例有诊断延迟。结论对外地流动人口及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要加强宣教,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意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