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抗菌药联用治疗小儿肺炎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305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Ⅰ组(104例)、预防Ⅱ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三组均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联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 g/次,3次/d,出现腹泻继续服用,其中预防Ⅰ组停用抗菌药后继续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7 d,预防组Ⅱ组停用抗菌药后即停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出现腹泻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0.5 g/次,3次/d。对三组继发腹泻的发生率、腹泻持续天数、肺炎治疗的总疗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预防Ⅰ组继发腹泻发生率为4.8%,预防Ⅱ组继发腹泻发生率为10.9%,对照组继发腹泻发生率为32.0%,预防Ⅰ组、Ⅱ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Ⅰ组、预防Ⅱ组腹泻持续时间和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与抗菌药联用治疗肺炎,能显著降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停用抗菌药后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7 d,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先冲服蒙脱石散,1.5~3.0 g/次,3次/d,冲服蒙脱石散后2 h再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 g/次,3次/d,疗程3~7 d;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第3 d的大便次数减少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43例,经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热能供应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个月后的体格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体格检查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营养不良治疗中加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短期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文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441-5442
目的:观察腹部抚触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期干预方法。方法: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早期喂养,观察组于生后第2天开始进行腹部抚触,并联合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早产儿进奶量、残奶量、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日龄及腹胀、呕吐、胎粪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出生2周内每日进奶量、残奶量、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日龄、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8.8%)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抚触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能避免或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且能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在NEC肠内营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三组患儿肠内喂养情况、生长指标及血液检查结果予以评价。结果:C组达到全EN时间、FI时间及术后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明显低于A组、B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在NEC术后的应用有利于肠内营养建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倩 《现代保健》2010,(14):22-23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5.43±30.28) 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0.34±28.32) mol/L(P〈0.01).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为(4.55±2.51) d,明显比对照组(6.76±2.86) d短(P〈0.01).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尤其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因素影响下更为突出,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成为喂养不耐受,我院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配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7),对照组新生儿给予积极常规治疗,治疗组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2~3μg.kg-1.min-1,以静脉输液泵静脉注射,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呕吐、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生儿抚触、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均给予保暖、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疗程3~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日静脉泵入,疗程3~5 d。【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程、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治疗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相当,临床可提倡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减少药物对早产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我国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的围生期因素。 【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全国69 个市(县、区)6~24月龄婴幼儿4 017名,采用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量表评估其喂养困难状况,并采用自制问卷对围生期情况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婴幼儿喂养困难相关的围生期因素。 【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是喂养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围生期情况对喂养困难发生有重要影响。规范母亲孕期保健、预防新生儿期疾病发生是降低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68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回避试验及治疗情况。结果 68例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肠痉挛、腹泻腹胀、喷嚏、面部水肿、特应性湿疹等。采取食物回避的方法后患儿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取得家长同意后进行激发试验阳性者,采取氨基酸配方粉喂养方式后症状再一次好转或消失,体重逐渐恢复,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上可采用食物激发试验和食物回避方法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症;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症后可采用母乳喂养或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胃管喂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8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即给予鼻胃管喂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喂养组,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的情况下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天数、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居首位,常规喂养组发生率为44.1%,干预组发生率为1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早期死亡的围生期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43例VLBW儿为研究对象。生后7 d 的结果:生存或死亡作为应变量,根据分层分析模型将围产期高危因素(自变量)分为远端、中间和近端3层,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对所有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 VLBW婴儿早期死亡率为13.29%(19/143)。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调整后显示,远端因素中母亲分娩时合并脐带脱垂者明显增加了VLBW 婴儿早期死亡的危险(AOR:8.69,95%CI:1.128 ~ 67.002);中间因素中胎龄<28周或生后5 min Apgar 评分<7分的VLBW 婴儿有明显高的早期死亡的危险(AOR:11.47,13.55;95%CI:2.066~63.712,3.156~58.221);近端因素中婴儿合并颅内出血者亦有明显高的早期死亡危险(AOR:4.56,95%CI:1.088~19.170)。 【结论】 VLBW婴儿早期死亡率高,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出生时窒息是死亡的最危险因素,通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合作,降低窒息的发生是减少此类患儿早期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和剂量对胃肠蠕动的影响,寻找姜黄素作用的最佳时间和剂量。 【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姜黄素[200 mg/(kg·d)]预先灌胃分为1、5、10 d和15 d组;姜黄素灌胃10 d,每公斤体重100、200、300、400 mg组。采用阿托品腹腔注射减弱胃肠运动模型,用墨汁灌胃法分别测量各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 【结果】 阿托品导致小鼠胃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姜黄素灌胃1和5 d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与阿托品组比均无明显变化,而姜黄素灌胃10和15 d组,小鼠胃残留率显著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P<0.01),10 d和15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400 mg/kg姜黄素灌胃10 d,对阿托品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有显著改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姜黄素100 mg/(kg·d)、灌胃10 d可以显著提高阿托品减弱的小鼠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胎龄≥37周),其中32例并发HIE。对比分析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组(n=32)与窒息新生儿未并发HIE组(n=66)的围产因素。 【结果】 HIE组患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低Apgar评分率较非HIE组明显增加(P<0.05),5 min内复苏成功者(5 min Apgar评分>8分)发生HIE率较5 min内复苏未成功者明显降低(χ2=82.64,P<0.001)。HIE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IE组患儿(χ2=74.49,P<0.001)。HIE组患儿孕母不规范产前检查、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男性患儿和过期产患儿均明显高于非HIE组(P<0.05)。不规范产前检查、过期产和1 min低Apgar评分与HIE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高度关注HIE高危因素,减少新生儿窒息,做好产时复苏工作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新生儿窒息的住院费用,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新生儿复苏项目,减轻新生儿窒息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建议。方法选择年分娩量较大(〉1000活产/年)的省级医院2所、地市级医院2所、县级医院2所。查找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在上述医院发生的全部新生儿出生窒息病例,从医疗机构2009年和2010年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出生窒息住院病例记录中,收集有关出生窒息诊治费用的资料,包括诊断、急救、住院、药品、手术等直接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891例,住院费用均数为5171.8元,各省之间、各级别医院住院费用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住院天数、不同省份、不同级别医院以及病人来源为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减少重度窒息的发生,完善疾病诊疗规范,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病例的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生儿过敏性肠炎临床表现,并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鉴别,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类似NEC表现的新生儿过敏性肠炎患儿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为44 d女婴,生后4 d开始完全人工喂养后出现腹胀、呕吐、血便等症状,腹部影像学呈NEC表现,禁食后临床征象缓解,并反复发生。进一步行食源性过敏原测定示牛奶蛋白过敏。经抗感染并换用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后所有症状消失。结论 新生儿过敏性肠炎可呈NEC表现,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