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针对DDoS攻击提出了一种非侵入性IP追踪方案,在正常状态下对转接网络路由器中数据包进行概率采样,利用路由器的cache来保存数据包的有效源地址,受攻击时检测出未知来源地址,构造出攻击路径图。仿真证明该方案不需要改变路由器配置与协议,也不需要用各类检测技术收集大量准确的攻击信息。计算量的分布式处理使该方案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对攻击源进行简单有效的快速追溯。  相似文献   

2.
对IPv6下拒绝服务攻击进行了研究,并根据IPv6协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Pv6的MAC认证改进确定包标记(ADPM-v6)算法。ADPM-v6利用IPv6新特性,即逐跳选项和改进的MAC认证方法,有效解决了受控路由器修改标记的问题,能直接快速地追踪攻击源。同时分析验证了IPv6真实攻击环境的数据包大小分布,使得算法有效且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IPv6下大大缩短了重构时间,减少了重构计算量和误报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IPv4网络下进一步提高防御DDoS攻击的实时性,提出DDoS防御系统的构想,将客户端防御系统与自适应包标记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检测防御DDoS攻击,又可以进行追踪攻击源;同时提出一个新的标记方案,该方案利用了TTL域和改进的自适应包标记的方法。与其他标记方法相比,其具有灵活性好、误报率低、计算量小的优点。经验证该系统用较少的数据包即可重构攻击路径,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攻击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蔡杰  熊齐邦 《微机发展》2007,17(3):159-162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正在对整个互联网产生巨大的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且不断增大。IP追踪技术用于反向追踪数据包到攻击源,在查找到攻击源之后可以对攻击源采取隔离或者其他方法从根本上阻止DDoS攻击。针对DDoS攻击,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观点出发,深入分析和探究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突出了每个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DDoS攻击下的IP追踪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正在对整个互联网产生巨大的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且不断增大。IP追踪技术用于反向追踪数据包到攻击源.在查找到攻击源之后可以对攻击源采取隔离或者其他方法从根本上阻止DDoS攻击。针对DDoS攻击,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观点出发,深入分析和探究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突出了每个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中的攻击源追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于移动IPv6架构下的攻击源追踪问题研究,给出了IPv6中新的包标记算法和包采样算法,并针对移动环境中不同的攻击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源追踪策略.该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移动IPv6中的攻击源追踪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IPv6路由追踪技术匮乏,以及IPv4路由追踪技术不能直接移植到IPv6网络环境中的问题,根据IPv6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包标记的IPv6攻击源追踪方案。该方案在原有IPv4概率包标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改进,重新规划标记区域,分别在IPv6的基本报头和扩展报头上划分合适的标识域和信息域,既解决标记空间不足的问题,又能规范标记信息的存放秩序;采用动态标记概率,区分对待未标记数据包和已标记数据包,解决标记信息覆盖问题,同时,优化标记算法,实现IPv6网络环境下路径追踪的快速、准确。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追踪攻击源,且效果优于原IPv4追踪技术。  相似文献   

8.
包标记算法是IPv4下追踪DDOS攻击源最多的一种方法,但IPv6下实施困难.由此对IPv6下包标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有效和安全的部署和实施数据包标记算法,利用IPv6新的特点,并结合标记流标签等字段,提出两种基于IPv6的改进方案AMS-v6和APPM-v6.在IPv4和IPv6协议下设计模型分别对两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IPv6下数据包标记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有效减少重构时间和所需数据包数量,提高重构攻击路径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蒋勇 《计算机安全》2010,(12):59-62
IP追踪技术是检测和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想办法追踪到攻击数据包的源地址,弥补IP协议的不足。成熟的IP追踪技术可以有效抑制DDoS攻击的发生,还可以用于网络故障的诊断,对于减少数据包欺骗、净化互联网的安全环境将有很大的帮助。在引入DDoS攻击和IP追踪技术的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现行IP追踪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从管理开销、网络开销、路由器开销、实现难易程度、事后处理能力、和兼容性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当前网络攻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DDoS攻击追踪方案的构想,在自适应包标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改进算法,该方案利用了TTL域和并提出了一种伸缩性的包标记策略,可以通过更少的数据包更快的定位出攻击源。同以往方法比较,该算法的灵活性好,并且误报率很低。经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用较少的数据包即追踪IP源,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攻击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齐开诚  毛京丽  夏之斌 《软件》2013,34(5):112-115
随着IPv4地址资源的逐渐告罄,而部署IPv6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当前和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将处于IPv4和IPv6并存的网络现状。于此同时,网络中存在多种拒绝服务式攻击。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面向IPv6网络环境的攻击溯源系统,系统采用基于网络层数据报文分析的网络溯源技术。在处理网络层五元组数据时,采用双重型BloomFilter可以显著提升溯源的准确率,并降低时间空间消耗。  相似文献   

12.
Tracing IP packets to their origins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defending Internet against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Two kinds of IP traceback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as packet marking and packet logging. In packet marking, routers probabilistically write thei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to forwarded packets. This approach incurs little overhead but requires large flow of packets to collect the complete path information. In packet logging, routers record digests of the forwarded packets. This approach makes it possible to trace a single packet and is considered more powerful. At routers forwarding large volume of traffic, the high storage overhead and access time requirement for recording packet digests introduce practicality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scheme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ity of log-based IP traceback by reducing its overhead on routers. Our approach makes an intelligent use of packet marking to improve scalability of log-based IP traceback. We use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s to evaluate our approach. Our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state-of-the-art log-based approach called hash-based IP traceback, our approach maintains the ability to trace single IP packet while reducing the storage overhead by half and the access time overhead by a factor of the number of neighboring routers.  相似文献   

13.
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IP追踪目前成为当今网络安全领域中最难解决的问题,IP追踪系统目的是在数据包源地址非真时识别出IP数据包源地址.对一些解决该问题最有前景的追踪技术进行了比较,以寻找更有效方法,并提出了一个新的IP追踪系统,该系统能够只用一个数据包就可以实现追踪而不需要受害者数据包.  相似文献   

14.
朱田  陈涛  马迪  王利明  毛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12):4409-4413
随着IPv4地址的耗尽及IPv6网络的加速部署,将面临IPv4网络和IPv6网络长期共存的局面.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提出了多种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这些过渡技术的复合使用将增加IPv4/IPv6混合网络的复杂性,给安全事件的处理和追溯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复杂过渡网络环境中的IP追溯问题亟待解决.对IP地址安全管理体系下的IP地址的可追溯性及IP追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IPv4/IPv6混合网络中的IP追溯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最后阐述了IP追溯技术所面临的新挑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确定性包标记IP追踪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IP追踪都是基于反向完整路径追踪,反向完整路径追踪需要ISP的配合,而要取得所有的ISP的配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这这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确定性包标记技术的IP追踪算法,这种实现需要很少的带宽和处理的花费,可以追踪由单个数据包产生的DOS攻击,而且不需揭示网络拓扑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IP追踪都是基于反向完整路径追踪,反向完整路径追踪要ISP的配合,而要取得所有的ISP的配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各种解决方法中,自适应概率包标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个算法需要很少的带宽和处理的花费,可以追踪多个DDoS攻击源,而且不需要揭示网络拓扑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朱田  田野  马迪  毛伟 《计算机应用》2013,33(4):926-930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IPv6过渡场景,然而,传统的IP追溯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IPv6翻译场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一种IP追溯方案来解决IPv6翻译场景下的IP追溯问题,该方案打通了IPv6翻译网关,实现了目的网络对源网络的可知性,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朱弘恣  鞠九滨 《计算机应用》2005,25(7):1498-1501
在现有IP随机包标记反向追踪算法实时性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标记概率、推测路径需要的数据包数量和攻击路径距离的关系,提出一个大流量优先的实时IP随机包标记反向追踪方法LTFMS,利用路由器节点当前流量统计,受害者可在最短时间内推测出主要攻击路径。通过建立模拟测试环境实验分析,对于大规模DDoS攻击,该方法在相同时间内可比现有方法推测出更多的攻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