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院前急救与灾难的紧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院前医疗急救与灾难紧急医疗救援都是社会紧急事务安全保障体系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灾难紧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而言,目前我国承担这一任务的先驱是院前医疗急救体系(SARS防治的启  相似文献   

2.
紧急医学救援是灾害危机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医疗紧急救援起步较晚,救援装备不完备,救援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化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院作为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应急管理人员-医护团队-辅助团队组成的医护一体化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配备集通信-医疗-保障为一体的应急装备,通过健全急救预案、实施模块化装备管理、医护一体化训练模式等,使灾害危机应对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灾害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灾害医疗救援技术是灾害医疗救援医疗人员在灾害救援时限,在灾害救援现场,针对受灾遇险人员实施的以拯救生命为目标的医疗技术.灾害医疗救援基本技术应具备围绕救命的基本目标,及现场简单易行,使用广泛,效果确凿等特点,方能称得上是基本技术.笔者基于国内外大量灾害救援实践,首次将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救治、检伤分类、医疗后送5项技术并列为现代灾害医疗救援的基本技术,以期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培训、应用及研究起指导作用.现就灾害救援医疗5项技术形成与内在关系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突发灾害中的紧急救援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赵炜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14-315
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在现阶段经济条件下 ,正在努力地寻找和建立一个适应国情的急救模式 ,而不仅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在以往的突发性重大灾害事件中 ,政府发挥了重要的领导职能 ,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急救资源 ,充分发挥现有各级急救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 ,如各级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医院急诊科 ,调动了社会潜在的急救储备能力 ,形成我国实施灾害紧急救援的主要方式[1] 。1 我国现有的急救模式我国的急救模式是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地区和人口的自然分布以及医疗资源的配置等情况 ,形成多种急救模式并存的状态 ,其各具特点 ,这种…  相似文献   

6.
建立灾害事故现场消防紧急医疗救助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建立消防紧急医疗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救援医疗水平.方法 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消防紧急医疗救助体系的信息数据和我国现行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为基本资料,对开展灾害事故现场消防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借鉴国外和港台消防医疗救助体系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新型消防医疗救助体系,填补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现场消防医疗救助"的空白.结论 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高效的灾害事故现场消防紧急医疗救助体系并且发挥其作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队伍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灾害或重大事故发生,威胁人群生命安全甚至导致群体伤亡时,现场医疗紧急救援的全过程由日常急救医疗程序快速有效转为重大伤亡管理程序,按照应急预案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人员的伤残和死亡,医疗紧急救援指挥队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我国医疗紧急救援指挥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建立完整的各级紧急医疗指挥架构;通过建立指挥队伍培训基地和长效培训机制,分级分层系统规范培训,加快指挥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平时演练,明确各级指挥员权限职责,建立起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各级指挥系统,战时才能确保现场资源有效利用,各项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减少混乱,达到最大的救援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人,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质量 ,对灾难现场的伤员受害病情作出快速分检 ,准确评估 ,发挥迅速有效的救灾能力 ,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这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卫生部对《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安全管理办法》规定 ,在现场医疗救援中按轻、中、重、死亡进行病情分类。我们分别以“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制作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能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的伤员病情色别带 ,置于病人上臂 ,现场急救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7年 5月~ 1999年 3月共救护 8起灾害事故 ,受…  相似文献   

10.
粤澳紧急医疗救援合作促进紧急救援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粤澳紧急医疗救援合作项目中,珠海市急救指挥中心作为粤方一线指挥成员单位,参与了合作演习行动方案的修定和实施,被授权与澳方救援行动部门联络和协调,负责粤方在珠海的紧急医疗救援行动的指挥、调度、协调、信息收集反馈和急救资源调动任务,承担澳方重伤员的转送和院内急诊科规范抢救的培训工作等;紧急救援中心在第一轮粤澳紧急救援演习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粤澳双方的有关官员、行动部门对紧急救援中心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紧急救援的职能和作用加深了认识,同时看到珠海医疗急救体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紧急救援中心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达成共识。粤澳紧急医疗救援合作,促进了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建立健全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体系,建立省、市(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及急救网络,制定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培训和演练,重视应急医疗救援设备装备和救援物资储备,与当地政府、公安、消防、军队等密切配合,能很好地完成交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国载人航天航天员主着陆场的医疗卫勤保障的经验,特别是神舟六号两名航天员多天的飞行技术状态的特殊要求,为野战及灾害等特殊环境中的医学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国内外有关载人航天航天员已经发生的意外伤害资料,结合神舟四号的卫勤保障,神舟五号、六号航天员的医疗保障的经验,针对特殊的野外环境,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设备配置以及有效的救治方案并在实战中检验。结果针对航天员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医疗救护,创新性地把两个高质量的ICU前移至两架航天医疗救护直升机上,并把可以进行各种抢救和手术的仪器设备设计在航天员运输车上。这三个可快速机动的ICU,可以全天候地在草原上、沙漠里大范围的机动,确保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创造了反应速度第一、技术装备第一。航天员意外伤害的医疗救护方案科学、合理、实用,适合野战环境。结论航天员主着陆场区医疗救护的方案、设备配置、营救模式以及组织实施,为野战及灾害等特殊环境中的医学应急救援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医院急诊科应对群体性伤害紧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医院急诊科开展群体性伤害的紧急医疗救援,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应从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导小组、培养急诊医护人员基本技能、制定应对群发伤预隶、掌握4个阶段重点等方面进行,循序渐进规范急诊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积极探索疗养科室急救训练工作模式,提高疗养院护理应急救治训练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方法改变单项急救技能训练考核的传统方法,模拟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突发急诊病例及意外事件,根据医护排班模式组织医护联合同组训练方法进行急救整体过程的训练及考核。结果护士急救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明显提高,抢救意识明显增强,医护配合更加默契、流畅,医护之间对抢救配合满意度提高。结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急救训练模式是一种适合疗养科室急救训练的模式,对提高疗养院应急救治训练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事件中找出特点和趋势,探讨应急医疗救援策略,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山市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中提取2006~2010年间发生3人(含3人)以上伤亡的3474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资料,总结分析其流行病特点和应急处置情况.结果:中山市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突发事故类型依次是交通事故、外伤、火灾;交通事故和外伤事件有逐年增加趋势,食物中毒呈下降趋势.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1~50岁的年龄段;事故发生高峰在晚上18:00~凌晨2:00;平均反应时间(从呼叫受理至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的时间)由2006年的12.4 min缩短到2010年的11.6min;救治结果:显效6490例(52.83%),有效4738例(38.57%),无变化870例(7.080/0),恶化187例(1.52%),总有效率为91.4%.结论: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系统、合理布局急救站点、规范现场处置工作、加强120系统内外联动的协作配合、完善预案并加强演练和普及急救知识是降低突发群体伤亡事件病死率和伤残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缪春勤 《护理研究》2007,21(17):1505-1507
介绍了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突发性灾害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特点及我国突发性灾害医学救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现场急救时的安全避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和意外伤害现场充满了危险,容易对急救人员造成伤害.为此,本文从保障现场急救人员安全的角度展开了探讨.首先,急救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应该对急救环境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致伤原因将其分成不同等级的安全级别,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第二,急救者要对自己的救助能力和防护能力进行评估,不具备救助能力和防护能力者应等待增援,不能贸然进入现场,否则可能付出惨重代价;第三,本文将现场急救时常见的危险因素分为车祸、触电、着火爆炸、自然、动物、传染病等九大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基本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Field first-aid data fro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rder to probe into ways to develop field first-aid operation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emergency rescue. Related documents abou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er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The state of injury and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during the disaster were identified. The presnece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on-site after the earthquake wa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Deaths mainly were due to cardiopulmonary arres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curable hemorrhagic shock, and crush syndrome that caused multiple organ system dysfunction syndrome.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on-site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speeding-up triage, and equipping responders with professional, portable medical equipment, can field first-aid operations be delivered more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9.
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集中理论培训、模拟训练、个别培训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结果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全院护理人员应急流程培训率达95.5%,流程知晓率达95.3%,与2004年相比,全院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急流程执行合格率有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发生的69起突发事件抢救成功率达96.8%。结论对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行培训,并将其考核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灾前护理应急管理工作,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使用最少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55起大型急救工作。结果灾前应急管理工作在大型急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在短时间内大批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结论重视灾前应急管理,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