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留置胃管后患者的舒适性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法随机抽取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心理安慰后常规留置胃管;试验组给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作用3 min后按常规步骤留置胃管。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9%,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78.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达1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麻醉诱导后,其能减轻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缩短耳鼻喉手术接台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6月中山市中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的耳鼻喉接台手术286例和2015年7—9月实施PDCA循环的293例耳鼻喉接台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上一台手术出室至下一台手术入室时间(T1),入手术室至麻醉完成时间(T2),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时间(T3),上一台手术出室至下一台手术开始时间即手术接台时间(T)。结果与实施PDCA循环前相比,实施后T1、T2、T3及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缩短耳鼻喉手术接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对潮州医院近四年来收治的8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85例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两组:麻醉前置管组和麻醉后置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置管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时的血压无差别(P>0.05),麻醉前...  相似文献   

4.
龙娟  周寒梅 《西部医学》2010,22(9):1743-1744
目的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缩短手术接台时间,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与手术室工作质量,提高手术病人与手术医生满意度。方法找出手术衔接时间增长的原因,合理安排手术,同时对手术室护士、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手术效率意识培训指导,制定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计划,通过对比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计划实施4个月,因手术、麻醉医生或手术间的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手术延迟现象减少,第一台手术在预定时间内按时开台比例提高了;手术周转时间缩短14分钟。病人的满意度和医生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结论采用多学科(综合性)策略对手术室护士、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手术效率意识培训指导;合理安排手术;完善工作流程;加强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管理,是提高手术间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降低了手术室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 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参与胸外科接台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4例胸外科接台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手术室护士不参与对患者饮食干预;试验组手术室护士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颁布的术前禁食禁饮标准自行设计的《胸科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书面指导书》,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与指导,并根据手术顺序,预估接台手术时间,制定出科学、合理及个性化禁食禁饮方案。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禁食禁饮时间的缩短并未影响手术或麻醉的顺利进行。结论手术室护士参与胸外科接台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术前禁食禁饮的正确认识,缩短了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120例。CSEA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EA组选用硬膜外穿刺包,选择L2~3间隙穿刺,向头部置管3cm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均比EA组显著缩短(P均<0.01),其硬膜外局部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于EA组(P均<0.01)。结论CSEA结合腰麻(SA)和EA两者的优点,是剖宫产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和分析腹腔镜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05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手术进行手术置管,其中86例行局麻下手术切开置管术,19例行腹腔镜置管术。从术后漂管率,手术风险,患者医从性和手术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手术切开组:1月内导管移位5例。人均手术费用1500元,90%的患者表示满意,能接受。腹腔镜置管组:无一例漂管,人均费用5000元,4例患者及家属表示,手术麻醉风险大,费用相对高,如果能保证导管不移位,首选手术切开置管术。结论腔镜置管术方法易行,安全可靠,较传统手术方法导管置放更准确到位,不易漂移,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但费用高,麻醉风险大;手术切开置管术需在腹腔作切口,置管时不能直视,具有盲目性,但手术要求低,麻醉风险小,费用低。腹腔镜置管术与手术切开置管术各有利弊,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患者经济、身体状况、患者意愿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管喉罩(Supreme喉罩)与普通型喉罩对侧卧位老年手术患者气道管理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使用不同的喉罩分为Supreme喉罩(S)组和普通型喉罩(C)组,每组30例。2组均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S组置入Supreme喉罩,C组置入普通型喉罩,2组均经静脉泵泵注丙泊酚注射液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50~60。观察2组置管时间、置入喉罩成功率,术中仰卧位、侧卧位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2)、口咽部漏气压(oropharyngeal leak pressure,OLP)及置管前、置管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S组置管时间为(23.29±6.52)s,较C组置管时间[(32.81±7.36)s]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S组术中侧卧位Ppeak明显降低,仰卧位、侧卧位OLP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Supreme喉罩具有置管时间短、成功率高、密闭性好等优点,是在老年患者侧卧位手术中较普通型喉罩更安全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0.
麻醉科流程优化在快通道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利  黄中华  胡俊  梁宁 《广西医学》2011,33(3):318-320
目的 探讨如何优化麻醉流程,在快通道手术中发挥关键作用.方法 将手二区6个手术间作为优化流程组,手一区6个手术间作为传统流程组,比较第1台手术开始时间正点率、接台手术延迟率、全麻病人术后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和躁动发生率.结果 优化流程组第1台手术开始时间正点率高于传统流程组(P<0.05),接台手术延迟率低于传统流程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麻醉科工作流程中设立麻醉准备间与恢复室在快通道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作用。方法:将手麻二区6个手术间设为流程优化组,手麻一区6个手术间设为传统流程组,比较两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结果:流程优化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为(35.53±12.579)min,传统流程组为(71.67±30.213)min,流程优化组明显比传统流程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短(P〈0.05)。结论:优化麻醉科工作流程中设立麻醉准备间与恢复室是科学、可行有效的,它能明显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显著提高手术室使用率,在快通道手术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柯美香 《吉林医学》2010,31(17):2693-269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中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例相当难以合作的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在七氟醚诱导麻醉下置管。结果:5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麻醉师的共同协助下均一次置管成功。结论:七氟醚诱导麻醉对小儿急性白血病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具有诱导迅速,不良反应少,心血管稳定性好,安全性大,护士穿刺置管成功率高,解决了小儿不合作及多次静脉穿刺的难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CVC)在肿瘤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肿瘤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2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前CVC,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套管留置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置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平均最大液体流速、中心静脉压、诱导麻醉时间及置管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15 ~ 30 d),明显长于对照组(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96%,对照组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大液体流速,实验组(184滴/min)高于对照组(122滴/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监测中心静脉压准确可靠,对照组因留置部位远离中心静脉只能适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诱导麻醉时间为2 min和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穿刺口渗漏1例,对照组导管堵塞1例、穿刺口渗漏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和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C在肿瘤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较外周静脉套管留置术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汤伟  谭雪梅  江春秀 《重庆医学》2003,32(5):597-598
目的 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喉癌切除术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方法 对252例喉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折,根据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的改进,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改进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和气管置管时的反应,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组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憋气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极其显著(P<0.01),而躁动致出血误吸,在两组间亦差异显著(P<0.05),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进后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效果满意,且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袁勤 《求医问药》2014,(17):220-221
目的 :探讨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进行手术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我院使用丙泊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联合使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诱导起效的时间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在进行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行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较进行麻醉诱导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麻醉诱导起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进行手术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可有效地减少其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波动的幅度,提高其麻醉诱导的时间,减少其麻醉药的使用量。此麻醉诱导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术室麻醉后行术前导尿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无影响,探讨手术前导尿的适宜时间.方法 将120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于手术室麻醉后置导尿管,对照组60例患者为常规的术前病房置导尿管,比较2组患者置尿管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置管前后SBP、DB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置管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变化均大于观察组(P<0.01).结论 导尿术可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在麻醉成功后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陈献文 《中外医疗》2012,31(9):26-27
目的对采用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9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麻醉;B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食管引流型喉罩进行麻醉。对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置管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该组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该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该组患者置管后的HR和MAP变化情况也较A组理想,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置管更加安全可靠,便于操作,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9.
PICC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沿血管上行至上腔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进年来PICC逐渐在国内大医院开展使用,广泛用于化疗、TNP、连续麻醉用药及大手术的患者[1].PlCC在我科属新开展技术,由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难免有并发症出现,需要做好护理,现就我科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左安定  颜勇军  钟庆 《海南医学》2013,24(4):508-509
目的比较Macintosh喉镜与托下颌法辅助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100例择期妇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J组常规托下颌法,M组为Macintosh喉镜辅助组。麻醉诱导后行纤支镜操作。观察指标声门暴露时间、暴露一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气管插管所致并发症。结果各项操作指标M组皆优于J组:声门暴露及置管时间J组长于M组(P<0.05);一次成功率J组低于M组(P<0.05)。结论使用Macintosh喉镜辅助可较托下颌法显著地提高麻醉状态下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