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敏俐 《中国药业》2007,16(6):61-62
目的探讨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的鉴别方法:方法利用两种柴胡药材性状特征和薄层色谱加以鉴别。结果两种柴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利用药材性状特征和薄层色谱的差异,能有效地鉴别柴胡与小叶黑柴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伞形科植物空心柴胡(Bupleurum longicaule var.Franchetii)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源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空心柴胡鉴别特征进行研究;薄层色谱结合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鉴别。结果空心柴胡药材性状特征、粉末、根及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均较明显,薄层色谱展开分离结果较好,其有效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可为空心柴胡的品种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柴胡乳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处方中浙贝母、茯苓、穿山甲、鹿角霜进行了显微鉴别;并对柴胡和白术进行了薄层鉴别.结果:该处方中所含的浙贝母、茯苓、穿山甲、鹿角霜4味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并且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对照品及白术对照药材色谱相同的斑点.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  相似文献   

4.
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斜 《海峡药学》2006,18(5):108-109
本文对常用又易混淆的中药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特征作了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君清 《海峡药学》2006,18(6):69-70
阐述在临床常用中药材中发现细辛药材常见的混淆品有杜衡、西南细辛、竹叶细辛、羊角细辛等。简述真品的性状、显微鉴定方法。混淆品种以传统的性状鉴别方法加以区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种新出现的蒲黄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观察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对蒲黄真伪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真品与伪品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现象和薄层色谱四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4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蒲黄真伪。  相似文献   

7.
一种西红花掺伪品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双丰  陈军 《中南药学》2010,8(9):686-688
目的研究一种新出现的西红花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观察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对真伪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真品与伪品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3个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异。结论 3种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西红花真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刘丽琴 《中国药业》2011,20(4):75-75
对正品柴胡及其伪品小叶黑柴胡、野棉花根,从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进行鉴别,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细辛的鉴别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黎晖 《海峡药学》2008,20(5):68-70
阐述细辛药材在临床常用中常见的混淆品有杜衡、西南细辛、竹叶细辛、羊角细辛等。简述真品的性状、显微鉴定方法及细辛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滕淼娟 《海峡药学》2007,19(1):53-55
目的探索蛤蟆油与混淆品癞蛤蟆油的有效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来源与动物形态鉴别区分;性状鉴别;水试与膨胀度测定;显微鉴别的方法进行对此鉴别。结果正品与混淆品在动物形态性状、水试、膨胀度测定、显微鉴别中具有明显不同的鉴别特征、能有效别别蛤蟆油与混淆品癞蛤蟆油。结论实验方法简便而又准确,用于喻蟆油的购进检查验收实用性强,能有效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叶黑柴胡茎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08~0.40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02%(RSD=1.53%);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为0.06~0.30μg(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1.26%(RSD=2.9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叶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四种柴胡地上部分黄酮成分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北柴胡、南柴胡、银州柴胡、秦岭柴胡地上部分(含茎、叶、花)中黄酮成分进行了薄层分析和总含量测定,为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叶黑柴胡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小叶黑柴胡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BEH^TM C18(50mm×2.1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结果通过检测10批小叶黑柴胡药材,建立其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8个共有指纹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药材质量分为2大类,8个相似度较高的药材分为一类,相异度高的2、5号药材分为另一类。结论所用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叶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宁夏产四种柴胡中kaerophyllin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LC法测定宁夏产四种柴胡中木脂素类成分 (kaerophyllin)的含量 ,用甲醇提取后进样。色谱条件 :ODS- C18柱 (150 mm× 6 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0∶ 30 ) ,测定波长 32 8nm。结果表明宁夏产小叶黑柴胡、短茎柴胡、空心柴胡、秦岭柴胡中均含有 kaerophyllin。  相似文献   

15.
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TFA)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抑制效果,考察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活性、.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4.67%、93.60%和90.04%。结论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产小叶黑柴胡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青海产小叶黑柴胡中总皂苷、柴胡皂苷a及柴胡皂苷d的含量,为其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叶黑柴胡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叶黑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小叶黑柴胡中总皂苷含量>2.77%,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分别高于0.54%和0.14%,其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远高于中国药典中柴胡含量项下的标准。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小叶黑柴胡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青海产小叶黑柴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柴胡及春柴胡挥发油的解热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解热作用比较北柴胡及春柴胡挥发油的差异。方法:采用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及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北柴胡及春柴胡的解热作用。结果:北柴胡及春柴胡均可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和降低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北柴胡及春柴胡均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提示春柴胡在临床上可以替换北柴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锥叶柴胡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为柴胡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色谱等方法对锥叶柴胡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锥叶柴胡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氧虫胶红素(deoxyerythrolaccin,1)、槲皮素(quercetin,2)、山奈酚(kaempferol,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4)、(mulleinsaponin I,5)、柴胡皂苷b2(saikosaponin b2,6)、柴胡皂苷b4(saikosaponin b4,7)、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8)、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9)、(bupleurum saponin BK1,10)、柴胡皂苷c(saikosaponin c,11)。结论除化合物2、3外,其余化合物均为从锥叶柴胡中首次分离得到,并首次从柴胡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化合物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西北产地柴胡药材的质量,应用红外光谱原理和系统指纹定量法(SQFM)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将红外光谱各数据点按平均值法分别生成对照指纹图谱(RFP),以光谱点为单位计算红外光谱的宏观定性和宏观定量信息,计算各批样品的Sm和Pm值。结果以红外光谱指纹定量法鉴别17批西北产地柴胡药材质量,鉴定出1批药材定性和定量相似度为中等,10批药材定性和定量相似度一般,6批药材定性和定量相似度为低。结论依据所建立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用系统指纹定量法可全面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柴胡的质量,为中药材质量鉴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TFA)对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碳粒廓清法比较正常组与小叶黑柴胡给药组的碳粒廓清指数;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20 mg.kg-1)诱发小鼠免疫肝损伤模型,观察血清ALT和AST,并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组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FA高、中、低(300、150、75 mg.kg-1)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廓清指数K值(P<0.05)和校正廓清指数α值(P<0.01);能降低小鼠免疫肝损伤模型的ALT和AST活力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TFA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TFA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使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