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学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未定型(IBS—U)。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笔者用莫沙必利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或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病变(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等异常)。本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不适症状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为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IBS便秘型(IBS—C),IBS腹泻型(IBS-D),IBS混合型(IBS-M)。笔者近2年来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IBS腹泻型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多为慢性、间歇性发作,经检查通常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根据罗马Ⅲ分型方法,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笔者2006年9月—2009年9月采用桂枝芍药汤加减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IBS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未分型,其中以IBS—D最为常见。IBS—D在中医学属“泄泻”、“腹痛”或“便秘”等范畴。临床研究显示,肝郁脾虚证是其最常见证型但在南方地区以肝郁脾虚证与脾胃湿热证兼杂更为多见。笔者以抑肝扶脾、清热利湿为法,自拟易激灵2号方治疗本地区IBS-3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金海 《河北中医》2009,31(6):871-87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2005—01—2007—01,笔者采用芍药汤内服与灌肠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湿热阻滞证68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常见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病,目前该病尚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自2008—2010年期间我科应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金双歧治疗便秘型IBS21例,并设对照值7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二至煎组和西沙比利组4组,观察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黏膜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加昧二至煎使C—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肠黏膜组织中SP和VI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二至煎通过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而调节C—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C—IBS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不适)、排便频率改变,腹泻和(或)便秘及粪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水便或硬便等)为主要症状。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便秘与腹泻交替型三种。该病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项检查尚未显示有器质性病变存在。目前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不能以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其复杂症状,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二至煎组和西沙比利组4组,观察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黏膜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加昧二至煎使C—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肠黏膜组织中SP和VI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二至煎通过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而调节C—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C—IBS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l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和生化异常。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本病病情缠绵,久治难愈。我们自2008年6月~2011年5月期间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胃易激综合征(D—IBS)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伴下腹部不适或疼痛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分为便秘型、腹泻型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型。现代医学对(IBS)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在治疗上仍较为棘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疗效比较满意,现就近两年来的研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范畴,患者症状可间歇或持续发作。据2006年公布的“IBS罗马III诊断标准”该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15.
杨雪峰 《河北中医》2012,(10):1473-147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综合征。临床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而以IBS-D最为常见,常持久存在或反复发作。2007-12—2010-12,笔者运用理中益肠汤治疗IBS-D 174例,并与常规治疗6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路琳  严晶 《现代中医药》2012,32(5):8-10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思连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思连康治疗;对照组46例,予思连康治疗,两组均以4W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腹痛或腹部不适和粪便性状的总有效率各为82.98%、93.62%,优于对照组62.22%、77.78%(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思连康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优于思连康。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其常见亚型之一。笔者2009—06-2012—06采用疏肝理脾清肠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燕 《河北中医》2009,31(2):198-19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种独立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虽无器质性病变(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异常),但却一定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2006-08—2008-01,笔者运用健脾安肠汤治疗腹泻型IBS 105例,并与匹维溴铵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异常,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病理及生化指标的改变。近年来,我们运用化浊合剂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初步显示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