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薄片等资料,开展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1)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该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下变质带、顶板和底板正常沉积层5层结构;(2)侵入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顶部发育有指相意义的捕虏体,微观上岩石结构与矿物结晶由中心向边缘有规律变化,宏观上侵入体多以低角度斜穿沉积地层等;变质带特征主要为:原岩为沉积岩,发育典型的变余结构,出现多种中低温热变质矿物及岩性为中低级热变质岩等;(3)接触变质带储层发育基质孔隙和裂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基质孔隙为变质砂岩烘烤变质改造后围绕变质矿物分布的次生“粒间孔隙”,裂缝主要为变质泥岩中的构造缝和侵入挤压缝,具有层状、斑状和沿裂缝浸染状3种分布方式;(4)变质带储层分布主要受热烘烤强度的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是有利岩相与热接触变质、侵入挤压和热液溶蚀等作用互相耦合共同控制的结果。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的提出和应用,有望推动南堡凹陷接触变质岩勘探目标的发现,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和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接触变质型天然气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触变质型天然气是无机成因气的一种重要类型。研究区闪长岩体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为一高地热梯度和低压变质带。强烈的岩浆--流体与转岩发生矽卡岩化以及白云质大理岩的分解反应,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接触变质反应程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随着距离岩体越远而减弱变小。不同部位接触变质反应和脱碳模式不同。这种类型的无机成因气在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尤其盆地中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即位于地下浅部的中小型侵入体,附近发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罗151井区火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151火成岩油气藏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强,储层评价困难。通过岩心观察、电镜扫描等基础资料分析和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罗151火成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成岩后生改造等做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压汞测试技术,分析各相带储集岩的孔隙结构,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划分各类储层。研究表明,孔隙结构上,角岩物性较好;辉绿岩中心带上边缘带次之;侵入岩下部接触带辉绿岩难以形成有利储层。通过对罗151井区火成岩储层特征研究,完成了优质储层预测,为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研究了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规律,模拟计算了二氧化碳气的释放量。以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地区接触变质带大理岩为实例,研究了碳酸盐岩变质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的围岩和侵入体条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释放与围岩性质关系密切,包括围岩的热传输性质、岩石渗透率、孔隙度和连通性等。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侵入体成分、深度、规模和产状等要素对二氧化碳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岩体侵入导致围岩破裂并产生大量孔隙,这有利于流体运移和汇聚,接触变质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形成工业二氧化碳气藏的可能。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接触变质作用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的圆台型模型,据此提出找寻二氧化碳气藏不一定只集中在含油气盆地中,还应该扩大到盆地以外的接触变质带地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针对侵入岩及其烘烤接触变质带矿物组分复杂、相带边界不明显、储层空间类型多样化、非均质性强、成藏模式难以建立的难题,在镜下观察、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北斜坡区存在的多期次侵入岩及其接触变质带进行了相带划分和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侵人体由内向外分为中心相、边缘相和边外相,不同相带内发育不同的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分析碳酸盐岩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CO2,研究了松辽盆地东北缘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元素分配关系。认为碳酸盐岩接触变质过程中主要体现为硅的富集和钙、碳的亏损,并且CaO、SiO2与ΣREE呈线性关系;随着变质程度增高,元素的含量、稀土元素的分布型式和分馏程度越趋向花岗岩,其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与侵入流体的混染作用、碳酸盐岩硅化及矿化过程引起的稀土变化、碳酸盐岩重结晶对轻稀土元素的富集。计算得出了CO2释放量与岩石体积比(2.7~256.7)。证明了碳酸盐岩接触变质作用是无机成因CO2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储集空间是油气形成的重要场所。高邮凹陷北斜坡侵入岩及变质带储集空间具有孔隙和裂缝双重性。在测井资料认识岩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斜坡侵入岩及变质带孔渗模型,开展了侵入岩及变质带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与实际取心井段对比吻合较好,反映侵入岩及变质带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盆地中辉绿岩的侵入不但加速了围岩的成岩作用进程,引起了热变质作用,改变围岩中矿物的溶解度,同时,对围岩也进行了物理改造。辉绿岩侵入作用带来的大量热能引起地温梯度升高,在浅部地层中便可发现深部地层中才有的铁方解石,加速成岩作用的进程;热变质作用以岩浆接触带中的泥岩角岩化以及砂岩中重结晶的绢云母和绿泥石为特征;在接触带附近,由于岩浆热液的侵入,温压的升高,偏碱性溶液浓度集中,促进石英溶解。同时,辉绿岩侵入体对围岩的物理改造主要表现在构造-岩浆活动形成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次生裂缝。  相似文献   

9.
位于昆仑山前的和田地区广泛分布以低温绿片岩相为主的浅变质岩,对其原岩的认识尚有不同。综合分析该变质岩所产化石及区域构造运动背景,认为:其原岩是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早期沉积的砂泥岩地层,应是新构造运动以来喜山期推覆运动造成的区域动力变质岩。据此认为:和田地区不可能是古老的、具继承性质的板块边缘活动带,浅变质岩的原岩与和田坳陷内的巴楚组和卡拉沙依组相当,新构造运动期的挤压变质作用促进其烃源岩的成熟生烃,强烈的挤压变形既为排烃、运移提供了动力条件,推覆运动还使浅变质岩上覆地层中形成各种构造圈闭,有利于该地区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关系密切。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低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微孔隙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和解吸率虽然较高,但吸附性和甲烷含量较低,对煤层气的扩散、运移不利。高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受高温高压的影响,亦是微孔隙较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虽然吸附性和甲烷含量高,但渗透率和解吸率都低,是储层评价中不利的煤级。中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温度和压力适中,产生大量的内裂隙,大中孔隙十分发育,增加了渗透性和孔隙连通性,大量的气体生成后得以吸附保存,在勘探开发中易降压、解吸、扩散和运移,是煤层气勘探中最有利的煤级。太原-长治-郑州弧形高演化变质带的内外翼及弧形内侧太行山东麓含煤区是寻找煤层气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许宁 《断块油气田》2014,(3):322-325
油藏立体开发在辽河油田和胜利油田有所应用,但开发的油藏类型、目的、内涵等有很大不同.文中阐述了当前立体开发的应用重点、研究程度等,同时介绍了国外的立体开发重要基础——重力驱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油藏立体开发前景、将来可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变质岩基岩潜山油藏及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并指出了油藏立体开发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邮凹陷辉绿岩变质带储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邮凹陷辉绿岩分布广泛,辉绿岩附近的泥岩常形成变质带。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表明,泥岩变质带岩石类型以板岩和角岩为主,孔缝发育,尤以角岩孔渗性好,平均孔隙度13.4%,渗透率为1885.4×10-3μm2,为低孔高渗储层。距离辉绿岩越近,变质程度越高,变质带储集性能就越好。高邮凹陷辉绿岩变质带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对高勘探成熟区,加强这种新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是扩大油气勘探领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东海西湖凹陷的基底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震资料作为基础 ,结合重磁拟合资料 ,对西湖凹陷新生代沉积层以下的基底特征作了一些定性解释 ,供研究东海盆地地质结构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冷124井区变质岩潜山油藏储层测井解释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冷124潜山太古界变质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可定性地判别出各种变质岩的储集岩和非储集岩;利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资料制作了ΦCNL-ρb变会图,确定出定量划分储集岩与非储集岩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束鹿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的类型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变质石英岩为主,为一套中—低级区域变质;潜山储集空间有溶蚀孔和裂缝2种类型,潜山顶面溶蚀孔、缝发育,深部主要为构造裂缝,裂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受岩性、断层、埋深及古风化作用的影响。文中指出束鹿凹陷南部雷家庄潜山带为变质岩储层发育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二口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性试验井 (CCSD- PP2 )的测井资料研究 ,结合全井段钻井取心资料 ,探索了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变质岩地层岩性的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岩层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根据钻井取心划分岩层的结果相比 ,按厚度统计符合率达 80 %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成像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综合研究,探讨了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对孔隙度和裂缝密度的影响。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建立了孔隙度、裂缝密度与不同岩性暗色矿物体积分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暗色矿物在碎裂岩中体积分数较低,而在片麻岩中体积分数较高,角闪石体积分数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黑云母体积分数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岩性中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对孔隙度的影响界限值为5%和15%,对裂缝密度的影响界限值为10%;当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小于10%时,构造条件对裂缝发育的影响更为关键。文中结合岩心分析、风化指数、录井、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储层分带评价方案,自上而下划分为强风化破碎带、次裂缝带、主裂缝带、致密带和内幕裂缝带。  相似文献   

18.
辽河坳陷潜山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原岩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坳陷古潜山区域变质岩由粒岩、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类组成,在薄片微观结构观察基础上,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原岩分析。各种图解相互印证,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岩性与其原岩之间的关系。大民屯凹陷中央潜山带的角闪岩具明显火山岩特征,而粒岩则是沉积成因,兴马潜山带的片麻岩类原岩为沉积岩。原岩恢复为深入研究潜山油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变质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储层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次为倾斜缝.裂缝的发育经历了中生代晚期早第三纪早、中期和早第三纪晚期两次大的形成期.物性分析表明,潜山变质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很低,一般只有1%~5%,渗透率大多低于1×10-3 μm2,因此这些基质孔隙对油气储集作用非常有限,构造裂缝是变质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裂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受岩性、断层、埋深及古风化作用的影响,随着岩石中浅色矿物的增加,岩石脆性成分变多,岩石的宏观裂缝就越发育;越靠近断层和构造活动区,裂缝发育程度就越高;裂缝的有效性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变差,甚至成为无效裂缝;一般来说,潜山风化带顶面的裂缝较发育,但这些裂缝容易受到泥质的充填,极易成为无效裂缝.因此,潜山风化带的储集物性并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20.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测井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古界变质岩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多样等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该类油藏储层测井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岩石体积模型原理,采用最优化算法建立多矿物岩性模型;在识别岩性基础上,进行储层识别和划分;利用成像资料刻度裂缝孔隙度参数,采用双孔隙度算法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用该套方法评价胜利油田变质岩地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