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Z(PZ)、蛋白Z依赖蛋白酶抑制剂(ZPI)及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名正常妊娠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Z、ZPI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分析检测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Z、ZPI、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不断降低,与病情程度均呈负相关(PZ:r=-0.356,ZPI:r=-0.374,PLT:r=-0.35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不断升高,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MPV:r=0.362,PDW:r=0.371).观察组有5例患者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患者PZ、ZPI、PLT水平低于正常分娩者(P<0.05),MPV、PDW水平高于正常分娩者(P<0.05).结论:PZ、ZPI、PLT、MPV、PDW水平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蛋白Z(PZ)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AIS患者均为急性期(发病后1-3 d)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中血浆中PZ的含量.根据头部核磁共振(MRI)结果将AIS患者分为两...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ZPI)是最近从血浆中分离出的一个分子量约为72 kD的糖蛋白,反应中心含有一酪氨酸,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ZPI可抑制FⅩa,但速率较慢;在氨基磷脂及Ca~(2 )存在的条件下,ZPI与蛋白质Z(PZ)形成复合物,其抑制作用可提高1000倍以上。PZ的生物学意义长期未明,至目前为止认为它的基本功能是作为ZPI的辅因子而抑制FXa。ZPI在没有PZ、磷脂及Ca~(2 )存在条件下对FⅪa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与FⅩa、FⅪa作用过程中,ZPI的活性逐渐消耗。在FV Leiden的小鼠模型中,如同时伴有PZ缺乏则显现明显的高凝状态,目前认为PZ/ZPI或ZPI在体内不但调节凝血过程,而且可能参与纤溶或炎症反应的调控。ZPI和/或PZ缺乏症对人类血栓形成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Z(protein Z,PZ)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作为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的辅因子,能提高ZPI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在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热点。PZ与其基因多态性在血栓性疾病、肿瘤、妇产科疾病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对其近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蛋白质Z(protein Z,PZ)是一种维生素K依性的血浆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它作为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的辅助因子,能提高ZPI抑制凝血因子FXa的活性,增强抗凝血作用。由于PZ的结构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其他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所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热点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ZPI)是最近从血浆中分离出的一个分子量约为72kD的糖蛋白,反应中心含有一酷氨酸,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ZPI可抑制FⅩa,但速率较慢,在氨基磷脂及Ca^2 存在的条件下,ZPI与蛋白质Z(PZ)形成复合物,其抑制作用可提高1000倍以上。PZ的生物学意义长期未明,至目前为止认为它的基本功能是作为ZPI的辅因子而抑制FⅩa,ZPI在没有PZ,磷脂及Ca^2 存在条件下对FⅪa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与FⅩa,FⅪ作用过程中,ZPI的活性逐渐消耗。在FV Leiden的小鼠模型中,如同时伴有PZ缺乏则显现明显的高凝状态。目前认为PZ/ZPI或ZPI在体内不但调节凝血过程,而且可能参与纤溶或炎症反应的调控,ZPI和/或PZ缺乏症对人类血栓形成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蛋白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作为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ZPI)的辅因子,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抑制因子Xa,ZPI也能抑制因子Ⅺa。蛋白Z,ZPI与血栓性疾病中的关系已有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Z(ProteinZ,PZ)与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入院1、3、7、14天)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的PZ及TM水平,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PZ、T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Z水平与TM水平呈相关性。结论:脑梗死组患者PZ水平升高,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TM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质Z(protein Z,PZ)水平及其内含子F第79位核苷酸(FG79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关系,为深入了解AIS发病机制、疾病的诊治等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7例AIS患者(AIS组)及87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PZ水平、FG79A基因型分布,采用Pearson分析PZ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分析PZ、FG79A基因型、等位基因与AIS中的关联性,并比较2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PZ水平。 结果 AIS组血清PZ为(953.07±126.83)μg/L,低于对照组的(1 204.52±357.73)μg/L,t=6.179,P<0.001;血清PZ与发病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69,P<0.05);AIS组等位基因G频率(52.30%,91/174)高于对照组(35.06%,61/174),等位基因A频率(47.70,83/174)低于对照组(64.95%,113/174,均P<0.05);PZ、FG79A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与AIS相关(均P<0.05)。 结论 PZ在AIS患者中呈低表达,与AIS后神经缺损程度有关,FG79A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与AIS相关,并能影响PZ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反复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浆蛋白Z(Pz)检测的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6例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相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组PT、APTT、Fg水平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组血浆PZ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5±0.63)mg/L vs(1.90±0.60)mg/L,F=4.57,P=0.037],且其血浆PZ中位水平(1.45 ms/L,范围:0.62~3.25 mg/L)也显著性低于正常妊娠组(1.74 mg/L,范围:0.78-3.36 mg/L)(x2:5.485,P=0.019);以PZ<0.90 mg/L作为Pz缺乏的标准,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组有4例(15.4%)、正常妊娠组有1例(3.3%)血浆PZ缺乏,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115).结论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和PZ缺乏率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但其血浆中抑制因子Xa活性的PZ水平较低,表明其发病可能与低PZ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中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的发生率及血浆PZ水平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高血压病组185例和对照组1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并结合基因检测技术检测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两组PZ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本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8.33%、51.75%和29.92%。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20%和55.80%。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组未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患者PZ水平为(1559.6±204.6)ug/L,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患者PZ水平为(801.0±201.0)ug/L和(650.0±376.2)ug/L,分别与对照组PZ水平为(1127.0±117.9)ug/L相比,F方差64.9,组间比较Q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皖南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但此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无关联,高血压病不同组别血浆PZ水平的变化与自体凝血机制发生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蛋白Z(PZ)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唐县康定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分娩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血压、病程下各组间hs-CRP与血清PZ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不同血压程度间比较,PZ、hs-C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妊娠期血清PZ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Z水平随妊娠期发展而渐趋下降,对照组以渐趋上升为主要表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妊娠期hs-CRP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期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PZ与hs-CRP,可提供防控方案的参考依据,价值显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自1977年由Prowse和Esnouf首次从牛血浆中分离出蛋白Z(Protein Z,PZ)[1]之后,1984年由Brose等[2]报道了人类血浆Z.PZ是一种新的维生素K依赖性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性家族成员,由于其许多方面类似于依赖维生素K的其他凝血因子,长期以来并末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研究资料1表明,PZ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学说,但随着人们对PZ的深入研究,PZ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本文对PZ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 Prpwse 及 Eanouf 首次从牛血浆中提取出一种新的维生素 K 依赖性蛋白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 K 依赖性 Ca~(2 )结合蛋白,命名的蛋白 z(PZ)。其相对分子质量62 ku,血浆 t 1/2约2.5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凝血因子X(factor X coagulant,FX)的关系.[方法]PZ及凝血因子X抗原(factor X coagulant antigen,FX:Ag)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FX:C)采用一期法测定.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80例健康者的PZ、FX:C、FX:Ag进行测定,作相关性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PZ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 195 ng/mL±442 ng/mL与1 822 ng/mL±577 ng/mL,(对照组为2 301 ng/mL±472 ng/mL),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的FX:C、FX:Ag明显升高,分别为119%±27%、99%±24%,尿毒症血液透析后组FX:C、FX:Ag仍是明显升高,分别为96%±12%、87%±19%,(对照组分别为85%±26%和78%±23%),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和血液透析后组及对照组PZ与FX:C、FX:Ag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后组比较PZ、FX:C、FX:Ag有明显差异(P<0.01),显示PZ水平的下降程度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结论]PZ水平在尿毒症患者中明显减低,而FX:C、FX:Ag明显升高,PZ与FX:C、FX:Ag存在明显负相关,FX升高的机制可能部分与PZ下降有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尿毒症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再障患者血清体外诱导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再障患者血清的造血抑制和诱导凋亡活性 ,及对造血细胞膜上Bcl -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13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骨髓集落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及共同培养后对集落细胞膜表面的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 -E及CFU -GM的增殖 ,再障组骨髓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 ,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组血清的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非重型再障 (NSAA)组 (P <0 .0 5 )。SAA、NSAA组、和正常组的集落细胞胞膜上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Bax蛋白 ,不高于阴性对照 ;表达Bcl-2蛋白、Bax蛋白的量与相应集落细胞的凋亡率无相关性。结论 :再障患者血清具有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 ;再障患者血清作用后Bcl-2蛋白、Bax蛋白在造血细胞膜上的表达无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蛋白质Z(PZ)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30例妊娠期高血压、33例子痈前期(19例轻度、14例重度)和6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以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的第5百分位数值作为PZ缺乏的标准(≤1.21 mg/L).采用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Z在各组之间中位数水平和缺乏率的差异.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之间血浆PZ的中位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 mg/L vs 1.80 mg/L,P>0.05),子痫前期组血浆Pz的中位数水平(1.57 mg/L)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P<0.001);正常妊娠组PZ水平的第5百分位数值为1.21 mg/L;血浆PZ缺乏率妊娠期高血压组(23.3%)和子痫前期组(45.5%)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3.3%)[让步比(OR)8.83,95%CI1.71-45.7,P=0.006;OR 24.2,95%CI 5.0-115.8,P=0.000],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PZ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2.7,95%CI 0.9-8.1,P=0.057).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Z中位数水平明显减低,而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PZ缺乏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患者.提示PZ缺乏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的正常妊娠妇女血浆蛋白Z(PZ)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未孕和早期、中期、晚期妊娠、分娩和产后妇女各3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PZ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随着孕期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正常妊娠妇女从早期妊娠到分娩,血浆PZ水平较早期值升高22.6%(P〈0.05),在分娩后6~8周下降至正常未孕或早期妊娠时的水平;分娩组孕妇血浆PZ水平(2.32±0.66mg/L)显著高于早期妊娠组(1.90±0.60mg/L,P〈0.02)、未孕妇女(1.96±0.54mg/L,P〈0.05)和产后组(1.88±0.51mg/L,P〈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随着孕期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正常妊娠妇女PZ水平的增加可能是机体通过调节凝血因子的水平而降低胎盘血栓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对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用亲和层析提取的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患者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对MPO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MPO、铜蓝蛋白和抗MPO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蛋白G亲和层析纯化11名抗MPO抗体阳性的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患者血浆及12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成分.进一步应用MPO亲和层析柱从患者IgG成分中提取抗MPO抗体.应用经典的MPO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的患者抗MPO抗体、不同浓度的铜蓝蛋白和正常人IgG存在条件下MPO酶的氧化活性,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铜蓝蛋白、MPO和抗MPO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1名MPA患者中有7名患者的抗MPO抗体能够以非竞争性抑制的方式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PO的活性.铜蓝蛋白能够以竞争性抑制的方式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MPO的活性.抗MPO抗体能够抑制MPO和铜蓝蛋白之间的结合,最大可达到(75.4±11.6)% .结论:大多数MPA患者的抗MPO抗体能够抑制MPO的氧化活性;抗MPO抗体可以干扰MPO和铜蓝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