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摘 要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收集上报的新的及严重的ADR从报告类型、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 器官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新的及严重的ADR报告共有400例,占报告总数的64.52%;60~74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34.25%;发生ADR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男性(50.25%)略高于女性(49.75%);静脉给药引起ADR例数最多(57.00%);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31.25%),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多(32.00%);主要累及系统 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3.00%)、胃肠系统损害(15.50%)及肝肾功能损害(14.00%)等。结论:全院应加强ADR监测与上报工作,从而规范药物使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本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上报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157例,其中新的一般的ADR报告73例,严重的ADR报告60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24例;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60岁比例较高(33.12%);ADR多发生在用药后2 h内(73.88%);给药途径以静脉静滴给药为主(82.17%);涉及药品101种,以抗菌药(46.70%)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中药制剂(14.37%),引起ADR的前5位的药品均是抗菌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全身性损害(28.0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90%)、呼吸系统损害(15.82%)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0.72%)。结论:新的/严重的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提高新的/严重的ADR的监测水平,减少ADR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 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27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ADR报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关联性评价及其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所致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32;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31~4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38.33%。ADR报告涉及9种药品剂型,以膏剂为主,占总剂型59.03%。ADR报告涉及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外用(70.04%)和阴道给药(24.23%)等。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87%)和女性生殖系统损害(24.02%)等,ADR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中咪康唑(42.73%)引起的ADR例数最多,酮康唑(36.56%)次之。227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200例,新的ADR 27例。关联性评价结果:肯定17例,很可能68例,可能142例。ADR病例的转归以治愈和好转为主。结论: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以降低ADR/ADE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3年我院上报的1 30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严重程度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岁以上及51~60岁两个年龄段ADR患者构成比最高,抗菌药引发ADR比例最大(277例,21.18%),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ADR构成比最高(950例,72.6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02例,23.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良反应149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内外公开报道的rHuEPO的ADR文献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经检索,rHuEPO的ADR共计149例,累及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系统损害(43.4%)、血液系统损害(20.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7%)。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是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钾血症。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后5~12周内(43.0%)。结论:rHuEPO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ADR、发生时间,注意患者用药教育及随访,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国家ADR监测系统中2011~2014年孝感市上报的ADR/ADE有效报告7 732例,采用SPSS 19.0对报告来源、患者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7 732例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6 959例,90.00%)和临床医师(5 061例,65.46%);引起ADR/ADE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 388例,54.90%)和中药注射剂(897例,11.60%);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69.83%);一般ADR/ADE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42.96%)和消化系统(16.55%);严重ADR/ADE 181例(2.43%),其中严重过敏性反应80例(42.20%),皮肤及附件损害36例(19.89%)。引起严重ADR/ADE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79例(43.65%),中药注射剂32例(17.68%);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4例)、参麦注射液(10例)和头孢呋辛(10例)。结论:加强ADR/ADE的监测报告力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监管,重视严重ADR/ADE的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某院新的/严重的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促进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7~2018年某院上报的新的/严重的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既往ADR史、家族ADR史,ADR涉及药品品种、剂型及给药途径、是否超说明书用药,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发生时间、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关联性评价等。 结果:2017~2018年某院上报117例新的/严重的儿童ADR,其中新的ADR 46例(39.32%),严重的ADR 68例(58.12%),新的严重的ADR 3例(2.56%)。关联性评价结果:肯定1例(0.85%),很可能112例(95.73%),可能4例(3.42%)。男性患儿78例(66.67%),女性患儿39例(33.33%);1~3岁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药品剂型以注射剂(52.99%)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68.38%)为主。涉及药品品种14类58种,构成比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47.01%);22例(18.80%)ADR存在超说明书用药。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60.68%)为主,引起严重皮疹23例(19.66%)。用药后0~5 min内(41例)发生ADR比例最高。115例(98.29%)ADR对患儿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仅2例(1.71%)使患儿病程延长。 结论:儿童临床用药需加强监测,国家应尽快出台儿童安全用药的指南及相关法规,药品生产企业需积极完善补充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临床药学人员应加强对医护及患儿家属安全用药知识的宣教,全面促进儿童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41例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病例,探讨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提取惠州市2013年1月~2014年9月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中41例热毒宁注射液ADR病例报告,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累及的系统 器官及临床表现等并作分析。结果:41份ADR报告中,不良反应集中在儿童组,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3.8%);78.1%的ADR发生在用药30 min内;82.9%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均为单独用药后发生的ADR。结论: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使用过程的主动监测,分析ADR的发生特点,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了解某关节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例ADR中,女性217例(71.1%),男性87例(18.9%);50~59岁81例(构成比26.9%);不同给药途径中口服最多;导致ADR的可疑药品前3类分别是疾病缓解抗风湿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ADRs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有1例死亡。结论:应重视疾病缓解抗风湿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导致的ADR,服药期间注意患者有无胃肠系统或皮肤及附件不适,可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以减少或避免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等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帕累托(Pareto)最优分析法对2013~2015年西安地区医疗机构发生的2 076例ADR报告进行整理,汇总患者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临床表现等并进行分析。结果:2 076例ADR中,引发ADR的年龄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及累计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情况的主要因素分别为:0~10岁(16.81%)、51~60岁(16.81%)、61~70岁(13.34%)、71~80岁(12.24%)、21~30岁(11.27%)和41~50岁(10.31%)年龄段;抗感染药物(46.97%)、中药注射剂(14.40%)、中枢神经系统用药(9.34%)和维生素类、营养类药物、酶制剂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物(8.14%)四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中头孢菌素类的报告例数最多(35.79%);静脉给药(85.84%);注射剂(88.0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1.43%)、消化系统损害(14.92%)、全身性损害(13.49%)和神经系统损害(10.75%)相关的ADR例数较多。结论:根据西安地区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有针对性加强重点品种、患者的用药监护与ADR检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为预防ADR发生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16年收集的277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分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77例患者中,50~69岁患者所构成比例最大(42例,45.13%);新的ADR 99例,严重的ADR(包括新的严重ADR)178例;注射剂178例(64.26%),口服85例(30.69%);新的严重的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26种,19.12%)、抗肿瘤药(25种,18.38%)和中药制剂(19种,13.97%)最多。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血液系统的损害最多;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循环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和上报,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2018年6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972例阿片类药物所致ADR/ADE,从患者性别、年龄、ADR/ADE发生时间、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2例ADR/ADE报告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 ∶1.20;51~70岁患者构成比较高;ADR/ADE主要发生在用药后24 h以内(66.46%);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系统损害(38.9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1.8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46%)、全身性损害(9.23%)、呼吸系统损害(4.51%),其中严重ADR/ADE构成比为10.49%。阿片类药物所致ADR/ADE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34.57%)和口服给药(32.51%)为主。结论:阿片类药物可引起严重ADR/ADE,临床用药时需加强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汇总我院 2013~2017年上报的1 293例ADR报告,分别从ADR上报人职业、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临床表现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93例ADR报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36 ∶〖KG-*4〗1, 既往有ADR史者103例(8.0%)。227例(17.6%)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发生ADR的抗微生物药品和抗肿瘤药物的构成比分别是28.1%、25.8%。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ADR的关联评价情况,其中肯定99例(7.7%),很可能789例(61.7%),可能396例(30.6%)。ADR的分级中,一般的ADR 1 082例(83.7%),严重的ADR 137例(10.6%),新的ADR 74例(5.7%)。〖HTH〗结论:〖HTK〗加强抗微生物药品和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 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儿童抗癫痫药物(AEDs)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促进AEDs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调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保山市二甲以上医院上报的AEDs所致儿童ADR报告325例,对患儿基本情况、AEDs分类、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和关联性评价结果、病例转归等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5例AEDs所致ADR中,男、女比例为1.1 ∶〖KG-*2〗1.0(169 ∶〖KG-*2〗156);6岁以下年龄段占58.5%。传统AEDs所致ADR有242例(74.5%),新型AEDs所致ADR为83例(25.5%)。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325例ADR中严重的ADR 33例(9.50%),新的一般的ADR 11例(3.38%),新的严重的ADR 1例(0.31%)。传统AEDs所致严重ADR主要包括卡马西平引起的皮肤损害和丙戊酸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新型 AEDs所致严重ADR主要为奥卡西平及拉莫三嗪引起的皮肤损害和低钠血症。176例(54.15%)ADR发生在给药后24 h内。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AEDs(特别是传统AEDs)所致ADR,加强AEDs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了解某院2016~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该院2016~2018年上报的2 100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反应分级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DR报告中,男1 119例(53.28%),女981例(46.72%);患者年龄分布以45~60岁最多,共820例(39.05%)。一般的ADR为2 022例,新的ADR 13例,严重的ADR 64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仅有1例。医生上报ADR 551例,护士上报171例,临床药师上报1 378例。致ADR的怀疑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396例,18.86%),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占比最高(1 104例,52.59%);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受损为主(771例,36.71%)。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模、流行病学因素等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6 月全市各县(市、区)中心上报的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性别、年龄、ADR类型、药品剂型分布等情况。结果:半年度全市共发生ADR 3 612例,涉及220余家医疗机构;各年龄层均有发生,11~20岁构成比最低,31~40岁和41~50岁构成比最高;3 612例ADR报告中男1 628例,女1 977例;新的和严重ADR 1 133例,占31.36%,死亡病例5例;ADR报告中引起ADR的药品抗菌药(44.43%)和中药制剂(15.20%)所占比例最大;静脉滴注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62.52%);ADR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7.53%)和消化系统损害(21.63%)最常见。结论:抗菌药和中药制剂ADR高发,需进一步管理抗菌药使用,严格把握静脉给药指征,提高民众对静脉给药安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了解徐州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病例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05~2016年上报的ADR病例进行分析,并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2年间该院共上报ADR病例1 356例,男性679例(50.1%),平均年龄(36.4±26.1)岁。每年上报的ADR数量从18例到274例不等,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1 169例,86.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 110例,81.9%),以单一用药引发为主(1 041例,76.8%);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568例次,22.8%)和皮肤及其附件(537例次,21.6%);ADR由抗微生物药引发最多(1 006例,55.6%),其次是中成药(175例,10.0%)和抗肿瘤药(125例,7.1%);抗微生物药主要以喹诺酮类(29.9%)、β-内酰胺类(27.2%)和大环内酯类(22.5%)为主;引发ADR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结论:该院上报的ADR病例主要由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和抗肿瘤药引起,应加强该类药物的管理,同时积极开展ADR监测,提高医务人员上报ADR的积极性,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西京医院2014年1月~ 2016年6月中成药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与规律,为加强中成药的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剂型、引发ADR的主要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类型等项目,对256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6例中成药ADR报告中,女性占59.37%;涉及30种中成药,其中报告3例次及以上的有30种,占总例次的100%;口服用药引起的ADR最多,占72.6%,其次是静脉给药,占25.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多,占33.5%,其次是感觉器损害占23.8%。结论:中成药的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做好监测以促进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鞍山市2014年收集的3 061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报告类型、ADR累及系统 器官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3 061例ADR报告中,性别比例基本相当;50~59岁、60~69岁、40~49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引起ADR的药物以化学药物最多(63.38%);剂型分布以注射剂(53.15%)和片剂(33.00%)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发ADR最多,共1 605例(52.44%);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3例(0.75%);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最多见(31.88%)。结论:提示临床应用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208例ADR,分别从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因果关系评价、报告人职业分布、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例ADR报告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占76.92%;女患者构成比略高,占51.44%;静脉滴注引起ADR为144例(69.23%);涉及的药品中,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致ADR构成比高;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例)、全身性损害(50例)、血小板和出血凝血障碍(46例)。结论: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医药护要共同努力,加强特殊人群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