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茵栀黄注射液(茵陈,桅子,黄芩和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探索该注射液质量一致性和稳定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个批次茵栀黄注射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和热动力学参数,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该注射液的抗菌作用.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k1(0.036 24~0.017 42 min-1,贡献度52.5%)和整个生长过程的产热量Q(11.64~9.84 J,贡献度24.75%),可以较好地反应各批注射液的抗菌作用差异及内在质量稳定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顺序为S5>S7>S3>S6>S4>S2>S1.结论 不同批次的茵栀黄注射液抗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微量量热法可以灵敏地区分不同批次产品抑菌活性的差异,为评价注射液产品的质量波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雅铭  鄢丹  张萍  任永申  张少峰  冯雪  肖小河 《中草药》2010,41(7):1084-1087
目的从生物检定角度,探索并建立表征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波动性的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建立基于痢疾杆菌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波动评价方法,制备避光室温、高温(60℃)及光照(4 500±500)lx样品S1~S9。以生物热活性图谱的相似度和微量量热学参数如指数生长期速率常数(k1),最大发热功率(P1)、达峰时间(T1)、发热量(Q1),稳定期最大发热功率(P2)、达峰时间(T2)、发热量(Q2)为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生物热活性图谱相似度S、参数T′m、P′m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与避光室温(22℃)样品S1~S4相比,光照(4 500±500)lx样品S7~S9相似度较高(R0.85),而高温(60℃)样品S5~S6的生物热活性图谱相似度较低(R≤0.700)。结论以相似度及微量量热学特征参数定性定量表征不同样品的抑菌活性,所建立的生物热活性图谱全面反映模型生物的热生物学信息,提供了专属性较强的二维信息,可作为化学指纹图谱的有益补充,可以用于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的质量波动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探讨中药药性(寒、热、温、凉)的客观真实性. 方法: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分别在生晒参和红参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I)、半抑制率(IC50)、热焓(ΔH).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了生晒参和红参药性的差异所在. 结果:生晒参和红参均能抑制大肠杆菌的正常的生长代谢,二者的热谱曲线峰形基本相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代谢过程的停滞期相应延长,即生长代谢峰后移;二者的热力学参数热焓(Δ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生晒参能减少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而红参能增加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结论: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生晒参和红参的生物热效应,其结果与"红参偏热、生晒参偏凉"的中医传统认识是基本吻合的;微量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颜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生物热力学角度研究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热法测定18批拳参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取得达峰时间(t_1,t_2),最大产热功率(P_(max1),P_(max2)),生长速率常数(k_1,k_2),抑制率(I)4个主要参数。结果: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可延长大肠埃希菌第二指数生长期达峰时间(t_2),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2))及生长速率(k_2),湖北产拳参与其他产地样品趋势不同;各产地拳参对第一指数生长期的峰时间(t_1),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1))及生长速率(k_1)均无影响。不同产地拳参样品对大肠埃希菌抑制率不同(I),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抑制率在20%~50%,湖北拳参样品抑制率较低。同一批次不同颜色拳参样品抑制率有差异,9个批号样品中,7批棕红色饮片抑制率高于紫红色饮片。结论:不同产地棕红色及紫红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探索清开灵注射液质量的生物活性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在合适测试浓度下,分别测定各清开灵注射液样品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不同厂家及同厂家不同批次清开灵注射液样品的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相似度及热动力学参数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一个过期样品亦可被区分。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为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从活性角度研究中药注射液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 ,探讨中药药性 (寒、热、温、凉 )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量热法 ,测定大肠杆菌分别在生晒参和红参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 ,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 (I)、半抑制率 (IC50)、热焓 (ΔH)。结合本草文献报道 ,综合分析了生晒参和红参药性的差异所在。结果 :生晒参和红参均能抑制大肠杆菌的正常的生长代谢 ,二者的热谱曲线峰形基本相同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代谢过程的停滞期相应延长 ,即生长代谢峰后移 ;二者的热力学参数热焓 (Δ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 ,生晒参能减少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 ,而红参能增加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结论 :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生晒参和红参的生物热效应 ,其结果与“红参偏热、生晒参偏凉”的中医传统认识是基本吻合的 ;微量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量量热法研究天然中药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微量量热法研究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评价天然中药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1a,1b,5b,6,x,y,3及绿脓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根据细菌生长的Malthus模型,计算出各细菌在指定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常数。以生长速率常数大小为依据评价天然中药的抗菌性能。结果:定性研究了黄连水煎液对白色葡萄球菌等8种细菌的抗菌作用。定量测定了丹参水煎液对福氏3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拟合出其抑菌生长的临界剂量分别为299.6μl/10ml和41.5μl/10ml。结论:微量量热法是体外研究天然中药抗菌作用的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云  金城  周健  李兴丰  肖小河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7):1312-1316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人工麝香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新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热法,测定37 ℃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浓度的人工麝香作用下的热谱曲线,并获得其相应的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发热功率(Pm)及其出现时间(tm)、总发热量(Qt)等热动力学参数, 经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综合评价人工麝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 人工麝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受第一、二指数生长期最大发热功率出现时间(t1mt2m)的影响。结论 通过分析这两个主要参数的数值变化,能更方便、快捷和准确地评价人工麝香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为进一步评价人工麝香及其他药物的抗菌生物活性提供了有用的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阐明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客观真实性。方法: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Ⅰ),半抑制率(IC50)、热焓(△H)。根据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值,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了人参和西洋参药性在。结果;人参和西洋参抑制细菌生长的热谱曲线,其形状基本相同,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代谢过程的停滞期延长,生长代谢峰后移;其热力学参数热焓(△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人参和西洋参均降低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但相同浓度下,人参降低的幅度大于西洋参。结论:微量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亦可作为中草药活性筛选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孙莹莹  孙巍  王萍  刘彦莉  张洪波  武玉  程实  章顺楠  叶正良 《中草药》2020,51(20):5154-5165
目的优选出一种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并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对逍遥片批次质量一致性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评价。方法采集多批次逍遥片UPLC指纹图谱数据,通过相关系数、夹角余弦、欧氏距离、宏定性宏定量相似度,等同系数等方法进行相似度分析,根据各种计算方法特点,优选出一种相似度评价方法用于产品质量评价。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式识别技术对逍遥片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Hotelling’s T2和DModX统计量监测不同批次产品质量。采用相似度计算与多变量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批次产品质量一致性。结果通过对14批次逍遥片样品22个共有峰指纹图谱数据分析,传统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评价出产品质量一致性较高。加权的等同系数评价方法相比较传统相似度评价方法,应用时根据峰面积信息及药理药效作用,不同指标设置不同权重系数,反映的信息更加全面、合理,更适用于产品质量评价。PCA分析中14批样品无异常批次,表明逍遥片批次一致性较高。Hotelling’sT2和DModX的控制上限分别为25.1453和1.75。等同系数法从整体宏观评价批次间产品质量一致性,多变量统计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可具体分析各色谱峰的贡献,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批次间产品质量一致性。结论建立的基于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研究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批次质量一致性,为中药生产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头花蓼醇提浸膏中7个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阐明不同部位所有色谱峰代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抑菌效果的贡献值,揭示头花蓼抑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TOF-MS建立头花蓼醇提浸膏中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并对各色谱峰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96孔板法测得不同极性部位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与抑菌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成正相关的色谱峰分别为9个和13个,其主要抑菌成分为1~5和15,19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结论:头花蓼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抑菌活性部位为4个强极性部位(A,B,C,D),其主要抑菌成分为6-没食子酸酰葡萄糖,3,6-二没食子酸酰葡萄糖,1,3,6-三没食子酸酰葡萄糖和davidiin,为深入研究头花蓼的抑菌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53味清热类中药对绿脓杆菌抑菌作用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53味清热类中药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的聚类分析,了解它们抑菌效果的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药敏纸片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和液体培养测定吸光度(A)确定中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聚类分析表明清热中药抑制绿脓杆菌效果的类群与传统分类存在不一致现象。结论:临床上对于防治绿脓杆菌的感染,可选用赤芍、胡黄连、黄连、蒲公英、丝瓜络、黄芩、密蒙花等清热类中药。  相似文献   

13.
张晓青  陈伶利  李斌  黄莺  许光明 《中草药》2013,44(18):2569-2572
目的 研究五味消毒饮对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 用多通道串联式压电传感仪(MSPQC)测定五味消毒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生长代谢影响的频移曲线,根据曲线中细菌的检出时间(FDT)以及频移的大小得出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绘制出五味消毒饮的质量浓度与FDT的线性关系曲线,进行量效关系分析。用传统试管稀释法进行平行实验。结果 五味消毒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强,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24 h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MIC分别为0.7、0.8、0.8 g/mL,MBC均为0.9 g/mL。结论 用MSPQC检测抑菌类中药的量效关系具有实时、灵敏、定量、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离一株红树来源的棘孢曲霉CGD1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检测它们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versiol (1)、JBIR74(2)、JBIR75(3)、环(L-脯氨酸-L-酪氨酸)(4)、环(L-脯氨酸-L-缬氨酸)(5)、环(L-脯氨酸-L-异亮氨酸)(6)、环(L-脯氨酸-L-亮氨酸)(7),其中化合物4,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和表面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epidermidis)的生长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而化合物3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r pneumonia)和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弱的抑菌活性。结论: 从棘孢曲霉菌株CGD12中分离到7个已知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47分别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新鲜蘘荷Zingiber mioga花蕾为原料,探讨蘘荷花蕾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作用,并筛选其有效抑菌部位。方法:蘘荷花蕾用甲醇提取浓缩,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5个萃取部位后,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模型评价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能力,用打孔扩散法考察萃取部位对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加热回流法提取蘘荷花蕾,提取率为3.1%,其中乙酸乙酯部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半数抑制率(IC50)达到(26.22±1.12)mg·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达到(10±1)mm,石油醚部位抑菌活性最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达到25.0 mg·L-1。结论:蘘荷花蕾各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综合抑菌效果比较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甲醇提取物,为蘘荷花蕾抗氧化产品、抑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毛加  沙玉茹  罗晓敏  龚普阳  顾健 《中草药》2021,52(20):6268-6273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的竹叶椒挥发油抗菌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竹叶椒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进行不同产地竹叶椒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考察不同产地竹叶椒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色毛癣菌及须鲜毛癣菌的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竹叶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的相关性,筛选Q-Marker。结果 10批不同产地竹叶椒挥发油相似度良好,相似度均大于0.97。不同产地竹叶椒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红色毛癣菌和须鲜毛癣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柠檬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关联度值较高,芳樟醇、侧伯酮与大肠杆菌、红色毛癣菌和须鲜毛癣菌关联度值较高。结论柠檬烯、芳樟醇和侧柏醇可作为竹叶椒挥发油抗菌的潜在Q-Marker。  相似文献   

17.
鸡矢藤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内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鸡矢藤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寻找具有体内抗菌活性的多糖组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鸡矢藤粗多糖(PSP)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多糖组分采用凝胶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借助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判断其部分结构信息,采用体内抗菌模型对所得多糖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鸡矢藤中分离2个单一多糖组分PSP2a和PSP2b。PSP2a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为4.92:3.23:1.00:1.73:3.50,PSP2b由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0:0.73:1.80。PSP2a和PSP2b中单糖主要以呋喃糖形式存在。体内抗菌模型表明,PSP,PSP2和PSP2a对感染小鼠均有不同程度保护作用,其中以PSP2a的效果最好。结论:鸡矢藤多糖中具有体内抗菌活性的成分主要为PSP2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新的抑菌类化合物及开展昆虫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通过药理实验找出昆虫的有效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溶剂两段提取法提取昆虫虫体,用二氯甲烷溶剂浸渍2次,再用70%甲醇浸渍2次获得昆虫提取物。并采用了药敏试验法给药物定性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出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在11种昆虫中,只有蝉蜕和蝼蛄2种昆虫的昆虫提取物(分别为蝉蜕正丁醇部、蝼蛄乙酸乙酯、蝉蜕乙酸乙酯和蝉蜕水部位),对金黄色葡菌球菌和结核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蝉蜕乙酸乙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极强。结论:该研究将为抗生素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拓展昆虫化学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冷水花药材抗菌活性部位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 通过抗菌活性研究确定冷水花药材抗菌活性部位,进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贵州产10批冷水花药材抗菌活性部位进行薄层色谱比较分析.结果: 冷水花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菌活性.另外,贵州产l0批冷水花药材的乙酸乙酯部位薄层色谱图十分相似,均有8个斑点和对应的8个峰,但峰强度上有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用于冷水花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