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动力配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华  姜利 《中国煤炭》1997,23(7):13-16
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动力配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配煤方案的优化研究中应重点研究解决“优化方法”、“煤质指标的关系”和“煤质指标的分布”等问题,提出了制定配煤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及在配煤燃烧特性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荫重  余洁 《煤炭科学技术》1997,25(8):38-40,37
分析了动力配煤应用的燃烧设备的燃烧过程,对煤性质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混合燃料(配在煤)燃烧的分析,提出了动力配成煤的燃烧特性仅用煤的工业分析和发热量等指标描述是不够的,其燃烧过程既不是不同种燃烧过程的简单叠加,也与具有同样煤质指标的单一煤种有着本质的差别。需要对动力配煤选用煤种及配成的混全煤燃烧性能进行系统研究,以实现动力配煤燃烧特性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动力煤配煤技术基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鹏 《煤炭学报》1997,22(5):449-454
阐述了我国动力煤利用现状.从煤在不同类型锅炉的燃烧方式出发,讨论了煤质特性对燃烧工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些非加和性煤质指标,如可磨性、粒度组成、煤炭熔融性等对动力配煤的影响,进而提出选定动力配煤方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动力配煤的煤质指标与各单煤配比的结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动力配煤技术中配煤指标与各单煤配比之间的结构关系,并给出了两者之间结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及其解法,实例表明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式准确有效,具有卖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厂配煤技术原则及煤质特性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电厂动力配煤的技术原则和煤质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煤种、不同比例配煤的煤质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根据煤质参数可以预见动力配煤对于结焦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最优化动力配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汤龙华  周俊虎 《煤炭学报》1997,22(5):455-459
针对动力配煤局限于线性规划的现状及其缺点,研究了用非线性规划实现动力优化配煤的新技术.实验研究及其理论分析表明,混煤与单煤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用神经网络方法、线性拟合等多种手段来定量地描述这种非线性规律,从而建立了动力配煤的非线性优化数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正在建设中的杭州配煤场,得到了与以往线性优化模型不同的重要结果,显示了用非线性优化技术实现动力配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裕溪口港煤的煤质概况和配煤的必要性,阐述了采用动力配煤技术将裕溪口港煤与陕西神木西煤进行优化配煤,并对动力配煤的效益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Elman神经网络在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平  陈彦杰  王鹏 《煤炭学报》2007,32(12):1312-1315
为了满足动力配煤数字化信息控制系统对配煤煤质在线预测的精度要求,利用Elman 神经网络建立了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综合学习了各煤质指标内部以及和配比的关系,能够根据各参配煤种的Mad,Aad,Vad和对应的配比X,直接预测出配煤产品的Mad,Aad,Vad和Qnet,ad . 采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煤质在线分析仪自动配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煤厂和发电厂的配煤系统采用煤质在线分析仪和控制新技术后,使煤质的在动显著减少。本文详述了几种不同配煤目标和配煤条件下的配煤系统,并且讨论了两家美国煤矿使用GAMMAMETRICS型1812C煤质分析仪自动配煤程序COBOSTM的实际经验。最后,对打算以配煤作为提高煤质手段的其它用户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圣江 《矿山机械》2004,32(9):86-87
配煤生产是目前煤炭洗选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煤炭产品品种的必由之路,也是生产现场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动力配煤技术是将不同类别、不同品质的煤经过筛选、破碎和按比例掺配等过程,改变动力煤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燃烧特性,使之达到煤质互补、优化产品结构、适应用户燃煤设备对煤质的要求,达到提高燃煤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优化理论在动力配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的配煤技术仅根据燃煤发热量和挥发分的要求,未综合考虑煤的着火、燃尽、结渣及脱硫等因素,致使混煤质量并不能满足锅炉燃烧的需要。本文将非线性优化技术应用于动力配煤,考虑了发热量、挥发分、硫分、水分、灰分、灰熔点、着火特性、燃烬特性、结渣特性和SO2排放特性等10个配煤指标,建立了非线性优化动力配煤数学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追求混煤的某个质量指标最优,以满足用户对燃煤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开滦集团动力配煤煤质指标的影响规律及预测方法的研究,探索了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配煤方案,为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炼焦用煤对煤质要求,选取决定焦炭质量的几种基本因素作为定量指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优化用常规方法得到的配煤方案,并判别配煤方案的合理性,预测配合煤能否炼制出符合预先设定的二级冶金焦的标准,选择出最佳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从而探索了一种优化配煤的新方法。在唐山钢铁公司炼焦制气厂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优化炼焦配煤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该行业标准的名称叫“动力配煤导则”。“导则”的涵义是“指南”、“准则”、“指导原则”、“指导方针”等。因此,该行业标准是对“动力配煤”作原则上的指导。1动力配煤用的原料煤“动力配煤”属“洁净煤技术”范畴内的一种工艺技术。动力配煤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性质不同的煤炭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从而产生所谓的新煤种,又称动力配煤产品,以满足各种指定锅炉或窑炉的使用要求。也就是说,配合煤的煤质基本达到发电煤粉锅炉或工业锅炉的设计煤种的煤质要求。因此,使用动力配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及改善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煤质的波动,配煤是一个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优化问题。针对目前铁路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给煤模式单一,配煤精度低,配煤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快速定量配煤方法,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结构、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得到优化的配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加快配煤速度的同时提高了配煤精度,有效提高了矿山企业装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动力配煤场常用的10种单煤为基础,利用线性规划原理,确定目标函数,利用计算机分别用2种煤、3种煤和4种煤完成了煤场的动态最优配煤方案,为配灶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旺 《中国煤炭》1996,(10):33-36
介绍了安太堡露天煤矿为满足用户,特别是国外用户对煤质指标的严格要求,并为增加商品煤品种,而采取工作面配采、卸煤口搭配、产品仓调节三道关口控制煤质指标的具体作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褐煤动力配煤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褐煤掺配入烟煤中,研究了其主要煤质指标变化规律,分析了预测配煤煤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褐煤动力配煤时,由于水分因易受环境影响而不具有加和性,所以对预测配煤性质(水分、可磨性等)的影响尤其明显,但灰分、挥发分、全硫和高位发热量在干燥基基准下表现出了较好的线性加和性.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动力配煤燃烧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中等挥发分的烟煤掺配入一定量的高挥发分褐煤,能明显降低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  相似文献   

19.
对神华集团开展动力配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神华动力配煤的发展和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对煤炭企业的煤质管理有较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煤质在线检测的配煤过程优化控制基本思路,建立了配煤过程稳态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煤量调节的配煤过程串级控制系统方案.结合常规PID控制方法,构建了主、副回路的自整定PID模糊控制器并对其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数字仿真.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的配煤系统工作可靠,控制效果显著,配煤质量稳定,配煤合格率比人工配煤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