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方法: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调查表》方案收集2020年6—2022年12月罗定市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监测,综合调查结果对用人单位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0家用人单位的职工数量为1248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数量为8736人;直接接触危害因素的前三位为粉尘3674人,接触噪声2945人,接触苯系物2117人,除噪声的健康检查异常率为0.07%外,其他危害因素的健康检查异常率均0,不同危害因素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风险用人单位数前3位的危害因素分别为噪声9家(6.92%)、粉尘6家(4.62%)、苯5家(3.85%)。结论:罗定市在工作场所中应当以接触噪声、粉尘和苯系物的工人为主要防治对象,在重点职业疾病的监测与风险评估中将与采矿业、制造业有关的企业列为高风险,特别是对职业疾病的接触,同时将中小型企业作为重点防控的对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对2015年无锡地区所有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机构的有毒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区、江阴、宜兴等地,锡山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总检出率最高(2.75%);健康检查重点行业为制造业,总检出率较高的行业为建筑业(5.71%)和制造业(0.79%);经济类型以外商经济企业和私有经济企业为主;私有经济企业最多,且总检出率最高(0.62%);主要危害因素以噪声、粉尘、甲苯、高温、苯等为主,接触噪声、矽尘、铅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职业疑似职业病、禁忌证检出率较高。噪声、粉尘、苯系物、铅等是本市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为该区制定重点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85家企业中1 590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实检率为41.1%,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健康检查实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接触粉尘劳动者实检率最低(22.19%)。健康检查须复查者复查率为90.4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63%,不同接害劳动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接触高温劳动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10.53%)。未检出疑似职业病病人。苯专项检查指标中白细胞异常率、中性粒细胞异常率分别为2.10%、3.00%;粉尘专项指标FVC%异常率、FEV1.0%异常率、FEV1.0/FVC%异常率分别为9.78%、8.80%、7.58%,FVC%异常率、FEV1.0%异常率、FEV1.0/FVC%异常率均有随接害工龄增加而升高趋势(P < 0.05);胸片检查无尘肺样改变者。噪声专项指标中,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为3.74%,不同接害工龄劳动者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 dB检出率有随接害工龄增加而升高趋势(P < 0.05)。接受了血铅专项检查的28名铅作业劳动者中无血铅质量浓度> 400 μg/L者。
结论 深圳市罗湖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继续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大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的职业健康风险, 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劳动保障部门分别收集与重点职业病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及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等资料,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2016年西城区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72家,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均为严重。辖区中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共2 003人, 其中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695人, 占应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的34.70%。重点职业病专项检查中, 苯作业人员专项检查异常率为1.36%(2/147), 噪声作业工人专项检查异常率为76.44%(279/365);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的全部为噪声岗位, 超标率9.88%(8/81)。辖区共报告职业病6例。
结论 西城区重点职业病监测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噪声仍然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仍然以尘肺病为主。建议进一步加强安监部门、健康检查机构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充分利用北京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 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天津市武清区2016年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职业病防治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多部门多途径收集、整理重点职业病相关信息,按照统一要求录入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武清区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372家,以小型、制造业为主;风险分类为"严重"的企业占17.2%。共检测矽尘岗位13个,超标9个,超标率69.2%;检测噪声岗位978个,超标118个,超标率12.1%。6 660名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在岗期间检查资料显示,高血压检出率12.4%,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0%,专项指标异常检出率9.0%,均为苯和噪声的专项指标异常,检出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劳动者11人(0.17%),检出苯作业疑似职业病1人。收集新发职业病1例(矽肺)。结论武清区重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噪声、矽尘、苯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工作应提高技术措施,同时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蚌埠市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和改进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2017年安徽省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筛查蚌埠市2017年辖区内存在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电焊烟尘、水泥尘、高温等1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收集在岗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蚌埠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405家,以制造业为主,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或较重企业,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为9 047人。136家企业的7 375人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仅为33.58%,体检发现1名疑似职业病病人和64名职业禁忌证者。2017年确诊并报告重点职业病4例,均为布鲁氏菌病。
结论 蚌埠市2017年重点职业病发病以布鲁氏菌病为主,疑似职业病病人、职业禁忌证者主要为接触高温、噪声的劳动者。接触矽尘、苯、布鲁氏菌、电焊烟尘、噪声和高温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川省2021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收集四川省2021年所有参加有毒有害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对目标疾病和健康损害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重点分析接触煤尘、矽尘、噪声、苯、铅等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21年四川省共收集到628270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30%,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9.014,P<0.00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08%,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劳动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115,P<0.001)。煤尘作业劳动者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3.42%)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1.63%)均为最高,而噪声作业体检人数和专项指标异常人数最多。专项指标异常人员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建筑材料制造、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和建筑业等行业,企业规模以小型为主。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煤尘、矽尘和噪声作业劳动者的专项指标异常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四川省应重点加强煤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治理,以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的关键指标异常数据作为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预测和分析职业病发病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伟琴  陶晖  姚利颖  张丽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05-2207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杭州市江干区职业卫生工作情况,为进一步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年来该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73家企业3 799个作业点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3%,其中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最低(73.0%),其次为粉尘(90.4%)和化学因素(96.1%)。在各行业中,机械制造行业(82.0%)、家具制造行业(83.4%)检测合格率较低,主要超标项目为噪声、苯系化合物。389家次企业共10 080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漏检率为(5.8%),化学因素漏检率最高(9.2%),各行业中印刷行业漏检率最高(15.6%)。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为噪声、苯系化合物接触行业,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山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掌握需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接触人群。
方法 收集2017年中山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中山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主要集中于小型(占55.06%)、私有经济(占66.55%)、制造业企业(占93.74%)中。中山市2017年开展重点职业危害因素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共有1 166家,应检46 719人,共体检了33 162名劳动人员,总受检率为70.98%;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429人,检出率为1.29%;检出职业病禁忌证450人,检出率为1.36%。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率比较,噪声的超标率最高(P < 0.01)。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企业规模的受检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比较,噪声的受检率最低,检出率最高,小微型企业的受检率低于大中型企业,而检出率高于大中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不同企业规模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关键项目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小微型企业的异常率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结论 中山市目前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增强小微型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范意识,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尤其要加强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分析石景山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职业病报告及尘肺病随访等信息。结果显示,石景山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苯系物;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者血压异常检出率升高(P<0.05);建筑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率高于其他行业(P<0.05);制造业接触矽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率高于采矿业及建筑业(P<0.05);尘肺合并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均较2021年有所升高。提示应加强对石景山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职业卫生现状,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深圳某区392家企业的行业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劳动者接触危害及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该地区的主要行业为电子、印刷、五金塑胶和化工;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从业人员的接触危害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型和私营企业接触危害比例较高,分别是16.70%和12.14%;噪声危害检测合格率较低,仅为42.51%,且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在岗期间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6%,1.46%。 结论 小型和私营企业是该地区职业卫生重点关注对象,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危害则是该地区当前和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曲靖市2015-2018年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为该市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重点职业病监测报表和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曲靖市2015-2018年接触煤尘(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水泥尘、砷及其化合物、氟及其化合物10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岗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8年曲靖市诊断的重点职业病分别为87、102、140和29例,2018年病例数出现了明显下降。2015-2018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P < 0.01)。2015-2018年报告的358例重点职业病中尘肺病350例(占97.77%)。职业健康检查检出疑似重点职业病830例,其中疑似尘肺病796例(占95.90%),疑似噪声聋34例(占4.10%);检出重点职业病职业禁忌证4 029例,其中粉尘作业禁忌证3 850例,占95.56%;噪声作业禁忌证161例,占4.00%。
结论 煤工尘肺、矽肺和噪声聋3种职业病是曲靖市重点关注的重点职业病。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职业与健康》2017,(14):1873-1876
目的了解立体车库构件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对人群的危害程度。方法对该公司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紫外线为主,接触电焊烟尘、二氧化锰、噪声、紫外辐射的合格率依次为85.7%、92.6%、77.8%、72.7%;其余危害因素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职业健康检查350人受检率100.0%。粉尘作业人员异常率为9.09%(11/121);噪声检查结果异常率为4.96%(6/121);接触油漆作业者检出血常规异常率为3.57%(1/28);尿锰异常率17.5%(7/40),电焊工角膜、眼底改变异常率为22.5%(9/40)。结论该公司存在粉尘、噪声、毒物、紫外线的危害,其中电焊烟尘、噪声、苯及紫外辐射对工人健康产生了影响,应采取措施重点防控,加强个体防护,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焦作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导出2021年焦作市10个县区120家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地区分布、行业分布、规模分布等的情况。结果 120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为11 359人,接害率为46.92%;不同地区、行业、规模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之间劳动者接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害率以地区划分沁阳市最高(75.56%)、以行业划分采矿业最高(68.90%)、以规模划分大中型企业最高(50.81%)、以经济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最高(46.67%);以接触的危害因素类型划分接触噪声劳动者最高(26.0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按严重程度依次为:噪声(23.13%)>铅(22.03%)>矽尘(12.20%)>煤尘(7.69%)>水泥粉尘(3.13%)>苯(0.00%);企业劳动者总受检率为31.84%,体检总异常率为0.80%,其中接触噪声劳动者体检异常率最高,为2.47%(28/1 1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某润滑脂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 对某润滑脂生产企业下属的润滑脂生产中心3个工段(共20条生产线)、1个成品工段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的化学物质、粉尘、噪声作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劳动者接触的正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苯胺、二苯胺、环己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石墨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轻质碳酸钙)等检测结果均低于10%职业接触限值(OELs);灌装工接触的苯检测结果达到10%OELs;配料工/炼制工接触的苯检测结果达到50%OELs;37%的岗位噪声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企业应改进作业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内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选择健康监护项目,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共计11 647名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辖区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苯系物、粉尘、噪声、三氯乙烯、正己烷、铅、强酸强碱。上岗前健康检查2 126人,查出职业禁忌证168人;在岗期间健康检查9 268人,查出职业禁忌证231人,疑似职业病14人;离岗时健康检查253人,查出疑似职业病6人。结论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辖区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哨点调查分析,了解这类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监督、职业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辖区中小型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数、工作场所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发病等五方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7家哨点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11 165人,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粉尘等为主;化学毒物、噪声、粉尘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5.4%、39.6%、81.8%;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体检率分别为22.6%、89.1%、13.9%; 15例确诊职业病,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危害因素致职业病11例,占73%.结论 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当加大对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通过现场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结果对木质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劳动者接触的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正己烷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3.3%接触木粉尘的作业岗位木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0%接触噪声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017年企业未进行劳动者职业病健康检查;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封边区和包装区的劳动者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符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结论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接触木粉尘、噪声的作业岗位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9.
对某电气装备工业园2013—2016 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显示,定点检测的200处总粉尘浓度、个体检测314人接触噪声强度的总合格率分别为96.0%、90.1%, 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病例,2014—2016年苯作业工人检出白细胞降低6人,2016年检出噪声作业禁忌证9人。提示该工业园仍存在导致职业病的高危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