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风药治血与冠心病心绞痛证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认为风邪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和病和诱发因素,其位病在心之络脉,属络病,病机主要为心络阻滞和心络痉挛,发病特点属风病,并以风药治血理论为指导,强调了其治疗学机制,主要祛除致病因素,虫类风药少血通络,搜风止痉,风药治气,风药直接治血和现代药理学证实,其间,就常用风药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并介绍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从络病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发现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治疗以补虚通络法为主要原则,基础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皮损伤及减轻肾脏损伤有关。中医络病理论可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也在临床运用中显示出一定优势。但目前补虚通络法的临床运用以补虚药物与化瘀药物的联合使用为主,而血瘀证与络病虽有重叠但并非同一范畴,因此当前糖尿病肾病的络病辨治未能结合络脉自身病变与主要致病因素及继发病机变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期辨治,未能充分重视辛味药、藤类药及虫类药等经典络药的对证使用。此外,糖尿病肾病治络方药的基础研究缺乏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分析。据此,倡导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更具体系的糖尿病肾病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肾病的络病实质,强调络药和微观辨证在糖尿病肾病靶药筛选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糖尿病肾病中络药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络病理论和治络方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治心络均不可偏废,而虫类药以化瘀通络、搜风解痉等功效见长,具有治疗CMD的潜在价值。但目前未见对虫类药治疗CMD的研究与总结,据此,该文以中医“血-脉-心络”共病理论为切入点,将CMD病机演变分为5个环节,即病起在血(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病进在脉(粥样斑块形成;粥样斑块不稳定)、病发在心络(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收缩、痉挛)、病末在心络(微血管重塑)、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全程,以探讨CMD的发病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结合虫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从祛痰化瘀以通络、搜风解痉以止痛、以毒攻毒以散结、通补心络以荣心等4个方面阐述虫类药在CM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MD提供理论依据,拓宽用药思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论风药治血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风药治血的机制,其主要有:祛除致病因素,风药治气,风药治肝,风药治脾,风药直接治血,风药补血,风药凉血。  相似文献   

5.
张丽丽  白长川  阎超  王立勋 《中医杂志》2023,(10):1064-1067
介绍从“风毒伏络”论治三叉神经痛的临证体会。认为外受风毒之邪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原因,风毒伏络为本病核心病机。头面为诸阳之汇、络脉网布,位于高巅,易受风毒。风毒入络,阻滞经气,不通则痛;风毒伤卫,邪气不得清除,伏于络中,故多缠绵难愈。临床进行分期论治,发作期止痛为要,以风药祛风、血药活络、虫药攻毒,共奏祛风攻毒活络之功以缓急止痛;缓解期调本为主,固表养络、调和营卫以防邪复。  相似文献   

6.
论风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风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揭示其治疗规律,为防治本病的提供人益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研究其病因病机、临床治法方药及临床验证。结果:风药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其应用日益广泛。结论:风药具有辛散、温、通、窜、透等多 特性,能发挥开郁气、发散法邪、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化瘀止痛等多种作用即可消除引发本病的原因,又有直接作用于心脉、振奋阳气通利心络,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地  相似文献   

7.
微血管性冠心病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位在心。基于中医的络病理论,本病以心络亏虚、络脉瘀阻为核心病机。立足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辨治微血管性冠心病,当治以调气活血、滋阴补阳、和脏通腑、化痰散瘀,并灵活运用虫类、藤类活血通络药,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张安玲 《河南中医》2003,23(2):47-49
在脾胃病的证治过程中,风药的应用相当普遍,这是由于脾胃病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风药适用于脾胃受寒、湿浊、湿热困阻中焦、实热壅滞、中焦气滞、胃络滞窒、脾胃气、中气下陷、中阳不振所致的多种病证。由于风药多辛燥,故胃阴不足证非其所宜。  相似文献   

9.
张效科教授在临床诊治咳嗽病中,多从外感、内伤这两点切入以辨识病因病机,治疗上多配伍藤类风药,治外感咳嗽取其辛散风邪之功,风去者脏自安,治内伤咳嗽取其引药达络以祛络病之邪之功,常用清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等来组方,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风药治血的机制 ,其主要有 :祛除致病因素 ,风药治气 ,风药治肝 ,风药治脾 ,风药直接治血 ,风药补血 ,风药凉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代医家关于帕金森病的因机证治论述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蒋健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在于肝肾气血亏虚,标实主要在于痰湿瘀血阻络、内风发动,临床往往本虚标实同时存在,内风夹痰瘀多贯穿于帕金森病的发病始终。蒋健教授常用活络丹、逐风汤、刷痰丸化裁治疗本病,紧紧抓住补益肝肾、祛痰化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搜风剔络、熄风解痉止颤六大主线,善用虫类药,敢用大剂量,治风先治血,多原则灵活配伍,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发作时病位不定、病势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病程时作时止、兼夹虚、痰、瘀等特点,按照中医取象比类思维,冠心病的发病特点与风为阳邪、善行数变、百病之长、致痉等致病特点类似,阴虚、瘀阻、痰滞,风扰心络,虚、痰、瘀、风互结,阻塞心络,导致胸闷、心痛,在治疗上“通络”贯穿全程,重视“治风”,以滋阴、和血、化痰、搜风,少许温经之法为途径,从而达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从风证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慢性肾病的特点与风邪密切相关,本文温习了相关文献,阐述了风伏肾络的病机理念及其致病特点,并提出肾病是肾络疾病。风邪伤于肾,日久入络,潜伏于肾络,伏机待发,故而不易根除。风伏肾络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其风伏于内与络虚络瘀的病理状态并存;其发展演变分为3个阶段:初感外风阶段,治宜疏风解表;肾络亏虚阶段,治宜益肾祛风;风伏肾络阶段,治宜益肾祛风通络。本研究为临床辨治慢性肾病提出了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瓜萎薤白半夏剂的临床应用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瓜蒌薤白半夏剂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认为“阳微阴弦”的脉候当以浮沉来分辨,舌候应以苔腻为基调,病机亦应用“阳微阴弦”来概括。临床配伍寒性药,温性药,祛痰药,芳香化浊药,活血和络药,和解药,治痢药,可治疗心,肺,消化等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慢性肾风"范畴,从"风-络脉-玄府"层面论述慢性肾风的中医"因、机、证、治"。风扰肾络是本病发病的首要因素,湿热瘀毒、痹阻肾络是本病重要的病理演变,肾络痹阻、玄府开阖失司乃本病的病机本质;治疗强调病、证、症三辨相合,倡导"肾风从风论治"的治疗大法,临床当酌用风药,以辛通玄,祛邪通络,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遏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减轻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难题。中国传统医学,因为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中医认为“风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且贯穿始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高血压位在络,络脉病变亦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络病、风邪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疾病密切相关。从伤寒六经辨证角度来看,“络”“风”与厥阴关系密切,络病属厥阴,风邪始于厥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持续存在与厥阴病密切相关。本文从厥阴“络”“风”角度浅析高血压的病机与论治,具体论述厥阴“络”“风”与高血压的关系,认为厥阴风火内郁,肝火上冲;厥阴虚损,肝风内动、络虚风动;厥阴外感,外风引动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病机,并基于厥阴主方乌梅丸探讨厥阴“络”“风”同治之法。六经统百病,开后世之门径,基于厥阴“络”“风”角度探讨高血压病机与论治,对指导高血压的防治、减轻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持续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王永生 《山西中医》2010,26(4):59-60
偏头痛是神经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故从中医角嚏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风痰入络”为主要病机,即所谓“久痛入络”,“不通则痛”。据现代研究资料证实,虫类药善于搜风剔络;临床研究也显示,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霍介格教授认为,癌痛的病机应从“络”分虚实而论,可概括为“经气不利,络滞而痛”及“脏腑失和,络虚而痛”。霍师临床观察到癌痛属虚实夹杂者居多,病理因素为风、湿、痰、瘀,且多兼夹为病。虫类药为络中“奇兵”,霍师主张根据虫类药的功效以及癌痛患者不同病位病机的侧重,分部位辨治用药,临床收效甚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络病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目前指导儿科疾病的论述较少,对具体疾病从"络病"层面的发病机制、发展规律、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认识欠清晰。本文以各家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共识"为前提,通过阐述肺络病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将络病理论运用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阐明病因病机,指导辨证论治,把握"治未病"方向。病机主要包括络气郁滞、络脉绌急、络息成积、络虚不荣等;治疗分急性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灵活应用"辛通""虫类""藤类""化痰""通补"药;"治未病"以预防"络息成积"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室性早搏可归于中医"心悸"范畴,发病部位在心之络脉,络风内动为室性早搏发病之核心病机.室性早搏以心络拘急、突发突止为特点,与中医"风"的特性相契合,因热毒、虚证、外风引动、风邪内伏致心之络脉受损而生风动风,故在辨证基础上加风药以止悸.文章旨在基于络风内动理论探讨息风宁络法治疗室性早搏的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