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后给呼吸道管理带来了方便,但气管切开套管口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和误吸的危险。2002年6月以来,我们自制了一种气管套管外口保护罩应用于171例气管切开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因此,要不断地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治疗[1]。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笔者自制系带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应用于22例气管切开湿化气道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2006年5月~2013年5月对65例危重病患者施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气管前壁造口,扩张钳逐步扩张,导丝引导下放入气管切开套管.结果 6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45 min,(19.7±6.9) min.术中出血量〈10 ml.65例术后气管切开套管处皮肤一直保持清洁,未发现窦道及周围软组织感染.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后31例随访12个月,无气管狭窄、发音异常等并发症出现,美容效果良好.结论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于ICU中的危重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保暖被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喉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措 施之一.在日常护理中,气管切开患者肩部保暖问题往往被忽视.如果将被子盖住患者双肩极易将气管套管口覆盖.使通气不畅而引起窒息.为了解决患者肩部保暖且避免发生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自制气管套管帽,患者气管切开后直接扣于套管上,氧气管从侧孔插入.气管套管帽还适用于各种呼吸道湿化.此套管帽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7.
硅胶气管插管治疗低位气管狭窄的体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000!)王承荣,张健低位气管狭窄在行气管切开以后,常用的气管套管较短,位于气管狭窄以上,不能解除呼吸困难的症状,采用硅胶气管插管经气管切开口插入,经过狭窄部,可以解除此症状。我院1990~...  相似文献   

8.
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刘则杨  李家育  侯军华 《护理学杂志》2002,17(2):160-160,F003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 ,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 ,气管套管的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气管套管的通畅。目前 ,有关气管套管的护理方法和技术在不断改进 ,本文就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护理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气管套管的入口端护理为了防止空气中灰尘和微粒从气管套管的入口端进入 ,常规的护理方法是将纱布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并双层遮盖于气管套管口。护理观察发现 ,由于病人咳嗽较为频繁 ,生理盐水纱布容易发生移位脱落 ,失去遮盖作用 ,不能很好防止灰尘、微粒进入呼吸道。在 90年代 ,卢修玉 […  相似文献   

9.
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气管切开术后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用自制的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对照组按常规使用布衬带为气管外套管固定带,其他护理措施一致.结果 两组皮肤损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自制的气管外套管固定带有效防止了颈部皮肤的损害,避免了感染,患者感觉舒适,操作简便,耗材低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我们收治了一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患者因车祸导致头面部损伤,ct提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广泛复杂颌面部骨折.该患者在当地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气管切开术后转入我科.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源自颌面部,脓液沿口鼻一直流至咽喉及声门下,到气管套管气囊上部,最后充满整个声门下腔,从气管切开皮肤口溢出.我们虽及时从口鼻等处反复吸引,给予大剂量敏感抗生素,但感染始终无法控制.继而患者出现严重高热,血象直线上升,我们被迫从气管切开处在气管套管上放置了一根带有侧孔的细管,给予持续吸引.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患者行持续气管套管内给氧时,氧气管和覆盖在气管套管外部的无菌纱块固定是临床护理中较为繁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口鼻呼吸。我科应用医用输液瓶口贴行气管套管堵管,经临床应用38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喉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日常护理中,气管切开患者肩部保暖问题往往被忽视。如果将被子盖住患者双肩极易将气管套管口覆盖,使通气不畅而引起窒息。为了解决患者肩部保暖且避免发生窒息的危险,通过多次反复实践,笔者设计并制作了气管切开患者保暖被,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套管堵管塞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急救措施之一,当病情允许拔除气管套管时,要先试行堵管,堵管方法为先堵套管口的1/4,再堵1/2、3/4,最后全堵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堵管塞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1],但不能精确调节堵管面积,且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鉴此,1999年我们制作了气管套管堵管塞(以下简称堵管塞),临床应用3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除气管套管前需试行堵管,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可拔管。临床上气管套管无配套使用的堵管器材,多为医务人员自行设计。我科一直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外套进行堵管试验,但由于注射器针头外套横径小于气管套管内口,无法紧密吻合,在患者咳嗽时易脱落。2012年2月开始试用一次性乳胶尿管阀门段作堵管试验,效果满意,介绍  相似文献   

16.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气管套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上固定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时,常用柔软贴身、吸湿透气的棉布带,但棉布带遇湿或吸汗后变得粗糙、皱缩、发硬,患者感到不舒适.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且遇热易变形,更易产生静电.上述两种固定带均缺乏弹性,固定过紧或因气管切开处肿胀等原因造成患者颈部紧迫感;如固定过松可因患者剧烈咳嗽而脱落.为寻求安全、舒适、牢靠的固定带,我科自2005年起改用医用弹力绷带固定5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外口常用纱布覆盖,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翻身、咳嗽时纱布极易掉落,且在吸痰等操作时需将纱布掀开,易于污染覆盖纱布内面,造成污染.为此,笔者制作了纱布固定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较多研究将不同材料用于制作气管切开堵管用具[1-3],但其仅适用用气管切开导管或金属套管或气管插管导管一种情形的封管。2010年,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一款三用型封管帽(气管切开导管、金属套管、气管插管导管均可使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较多且黏稠很容易形成痰痂,用常规清理方法清理气管套管中的痰痂不但费时,而且难以清理彻底.笔者采用乙醇浸泡气管套管,清除痰痂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ml及误人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48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