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碘化钠(NaI)、促甲状腺激素(TSH)、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地塞米松(DEX)、肾上腺素等因子对Graves病(GD)甲状腺细胞(TEC)生成IL-6的影响。方法 以超敏ELISA方法,检测甲状腺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 单层培养的TEC能够产生高浓度的IL-6、TSH(10^3mU/L)、IL-1(10U/ml)、TNF-α(10^-  相似文献   

2.
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trisis EMS)患者的外周血及腹腔液进行了sIL-2R、TNF-α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EMS患者sIL-2R、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T细胞亚群CD4^+及CD4^+/CD8^+经值明显升高(P〈0.01)。实验结果显示EMS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TNF-α、IL-6和IL-8,检测用培养上清ELISA法。结果显示:M-CSF单独刺激单核细胞生产的TNF-α效价较低,而与PLS+TPA联合刺激则产生高效价的TNF-α,动态观察中,1 ̄7天有渐降的趋势。M-CSF对IL-6、IL-8的诱生在1 ̄4天的动态观察中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TNF-α、IL-6和IL-8,检测用培养上清ELISA法。结果显示:M-CSF单独刺激单核细胞产生的TNF-α效价较低,而与LPS+TPA联合刺激则产生高效价的TNF-α,动态观察中,1~7天有渐降的趋势。M-CSF对IL-6、IL-8的诱生在1~4天的动态观察中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IL—6,TNF,CD4^+/CD8^+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舒国顺  胡辅珍 《湖南医学》2000,17(6):408-410
目的:揭示重型胰腺炎发病机制和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对12例重型胰腺炎(SAP),15例轻型胰腺炎(MAP)病人和13例正常人(N)的外周血用ELISA法测定IL-6及TNF;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D4^+、CD8^+细胞。结果:SAP组IL-6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及N组(P〈0.01),但MAP组与N组比较无差异(P〉0.05)。IL-6大于100pg/ml时预测SAP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93.33%;三组间TNF检出率无差异;CD4^+百分率在SAP组明显下降(P〈0.01)。SAP组IL-6与CD4^+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r=-0.6196,P〈0.05)。结论:SAP早期IL-6升高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属其早期反应,测定IL-6有助于轻、重型胰腺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茶叶和蚕豆等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增殖和合成、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技术、3H-TdR掺入法及MTT法观察茶叶和蚕豆等对hMC增殖的抑制作用。用ELISA夹心法测定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刺激hMC的培养上清中IL-8和IL-6的含量,并观察茶叶、蚕豆对hMC分泌IL-6和IL-8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茶叶和蚕豆等对体外培养的hM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IL-1、TNF可刺激hMC分泌IL-8和IL-6,而IL-8对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有强大趋化作用,IL-6可促进hMC增生。茶叶等可抑制hMC分泌IL-8和IL-6,从而抑制hMC增生,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胸主动脉 VSMC并分别接受不同浓度rh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刺激,采用MTS/PES 法确定VSMC的增殖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PDGF-BB均对VSMC增殖具有明显的刺 激作用(P<0.05)。单独应用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在TNF-α和PDGF-BB分别刺激下,rhIL-10均可 抑制VSMC的生长(P<0.05)。结论 rhIL-10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_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RA-DSSC)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_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延长T_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_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_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A-PBMC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25.54%及40.51%(P<0.01),说明T_4抑制作用可能与作用时间有关。同时T_4亦可抑制RA-DSS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P<0.01),提示T_4有望成为一新的植物性治疗RA药物。  相似文献   

10.
测定26例哮喘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XB2、6-keto-PGF1α、TNFα、IL-8、IL-10的水平,并对其肺泡巨噬细胞(AM)进行加药培养。结果显示,哮喘患者血浆、BALF中TXB2、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6-keto-PGF1α与正常人无差异,BALF中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患者BALF中TXB2、TNFα水平与其FEV1、V50呈负相关。AM加入不同的药物培养后,与空白组比较,抗原组TXB2、TNFα的释放增加;治疗浓度氨茶碱组TNFα释放下降,IL-10的释放增强;地塞米松组TXB2、TNFα的释放下降。IL-10的释放增强;红霉素组TNFα、IL-8的释放下降。提示TXB2、TNFα、IL-8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促炎作用,IL-10起抗炎作用,氨茶碱、地塞米松、红霉素具有抑制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而抗原具有激发AM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89-192
众所周知,近视可由遗传、外界环境、不良用眼习惯等综合性因素导致,主要预防措施为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并及时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保证一定运动量及营养均衡。若判定为近视,可通过光学镜片、西药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延缓度数增加,若以上方式均无效,还可通过手术方式进行矫正。目前,近视给青少年的健康及成长带来的重大影响已成为公论,故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社会人群而言,了解近视成因,对精准预防与有效控制格外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进行总结,从近视形成原因、预防、筛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澳大利亚和我国GMP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方法:借鉴澳大利亚TGA的药品质量监管经验,对GMP体系、现场检查和跟踪检查进行全面阐述,并与我国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GMP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必须进行改进以适应GMP管理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医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苦参碱(matrine,MT)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肝毒性,以探索其毒性严重程度和特征,并初步阐明毒性机制。方法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24 h后,检测IC50、肝细胞酶含量、病理形态、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检测凋亡率。用对乙酰氨基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斑马鱼,96 h后,检测LC50、肝细胞病理形态、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并检测凋亡率,同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凋亡相关基因EIF4EBP3和zgc:123120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苦参碱IC50为5.3 mmol/L,氧化苦参碱为19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肝细胞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肝细胞肿胀,丙二醛含量升高,谷胱甘肽含量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斑马鱼有毒性作用,苦参碱的LC50为0.41 mmol/L,氧化苦参碱为3.8 mmol/L。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的斑马鱼肝细胞呈现轻度至中度空泡化,丙二醛含量和凋亡率增加,谷胱甘肽含量降低(P0.05)。苦参碱下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zgc:136383(P0.05),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BP3,上调促基因zgc:123120(P0.05)。结论体内外模型结果一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肝毒性,其毒性特征相似,苦参碱的毒性大于氧化苦参碱。肝毒性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下调基因zgc:136383减少脂质转运,并激活氧化应激反应;苦参碱上调促凋亡基因zgc:123120,下调抗凋亡基因EIF4EBP3并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诊断学分析证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门诊为基础的非随机、大样本病例现场抽样调查方法,采集符合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症状分布情况,分析证型分布情况.结果: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上者有33分项,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下者有11分项.结论:症状出现率大于20%的症状近似认为是高血压的经典临床表现[1],其中以头面、心胸部及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5.
肺癌发生发展中cJun、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Jun、cFos表达水平.方法:收集42例人肺癌标本,其中10例可观察到肺癌癌前病变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cJun、cFos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42例肺癌组织中cJun、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2%和59.5%,其中鳞癌为88.0%和56.0%,腺癌为69.2%和53.8%,小细胞肺癌均为100.0%.正常肺组织cJun、cFos表达阴性.在4例癌前组织中,cJun表达为75%;9例癌前病变组织中,cFos表达为77.8%.结论:在肺癌组织中,有cJun、cFos的高表达,同时,cJun的表达可能介导肺癌的促癌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异丙托溴铵等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卡介苗多糖核酸,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IgA、IgG、IgM、CD3+、CD4+和CD8+水平,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和CD4+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胡椒碱(PIP)和茶氨酸(THE)联合制备成胡椒碱-茶氨酸共无定型复合物(PIP-THE CAC),提高PIP的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淬火冷却法制备PIP-THE CA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射线衍射(XR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PIP-THE CAC进行表征分析,对PIP-THE CAC在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的体外溶出进行评价,并考察PIP-THE CAC的物理稳定性。此外,在大鼠体内进行PIP-THE CA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DSC和XRPD结果表明成功制备PIP-THE CAC。FTIR证实在PIP-THE CAC中,PIP与THE之间发生了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导致PIP-THE CAC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SEM观察发现PIP-THE CAC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已不见PIP和THE的特征。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与PIP原料药及PIP-THEPM相比,PIP-THE CAC具有更高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并且可维持长时间的超饱和程度。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与PIP原料药组比较,PIP-THE CAC组Cmax、tmax、AUC0-24 h、AUC0-∞显著增加(P < 0.01),PIP的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03、1.93倍(P < 0.01)。结论  将PIP和THE联合制备成的PIP-THE CAC能有效地改善PIP的溶解度、体外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人们的家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宠物也是人兽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犬、猫在人兽共患病的防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已报道的200多种主要的人兽共患病中,与宠物犬、猫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有70余种.随着宠物犬猫数量的大幅攀升和宠物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人与犬猫共患病可能会出现逐步高发的趋势,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完善宠物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防疫监督体系,对人与犬猫共患病实行有效的防控,本文就完善法律法规、形成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卫生监督、强化无害化处理、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芒果核提取物动物体内外抑菌效果及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及琼脂扩散法,观察芒果核提取物对常见肠道感染致病菌(标准和耐药)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小鼠复制感染模型观察芒果核提取物动物体内抑菌效果;用小鼠空腹经口灌胃给予芒果核提取物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芒果核提取物对标准和耐药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体外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7.8、7.8、15.6、15.6mg/ml和15.6mg/m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8、21、19、17、18mm;动物体内大、中、小剂量对(标准及耐药组)福氏痢疾杆菌及志贺痢疾杆菌感染小鼠有明显抑菌作用;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40g/kg,相当临床用量的50倍。结论芒果核提取物对常见3种肠道感染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80%~ 85%.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目前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是治疗NSCLC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对miRNA的深入研究表明,miRNAs的异常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循环miRNA的发现,为NSCLC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就近年来miRNAs在NSCLC中的调控机制及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