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微创方式治疗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46例,分为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组92例(A组),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42例(B组),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46例(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66例(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A组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显著长于或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C组)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术,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术式作为必要的补充方式,四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手术16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切开胆囊、经胆道镜取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07一01/2008—07期间16例腹腔镜辅助切开胆囊、经胆道镜取胆囊结石或息肉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1例患者术中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1例术后B超复查胆囊残余结石;余14例未发生并发症,术后B超复查未发现残余结石;平均住院7d,术后住院4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的细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及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俊  胡雄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75-12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12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胆囊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中胆道镜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16例,中转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成功行保胆取石/息肉术的3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0±12)min,平均住院时间(5±1)d.手术均治愈顺利出院,无胆漏、胆囊及胆管出血、腹腔感染、胆石及息肉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14个月,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1.0%.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双镜联合取石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75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37例)与开腹组(3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患者行腹腔镜、微型纤维胆道镜、T管引流术;开腹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手术时间、腹腔流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体重减轻等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开腹组有2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胆瘘,两组均未出现胆道狭窄、胆道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术后7d肝功能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肝功水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两镜联用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方法.[方法]本院78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研究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道镜两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用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理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速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5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一期缝合。结果: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结石40例,术中取净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14例,术中取净结石8例,6例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获得治愈。全组无胆漏、出血、腹腔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和取净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我院2004年1月_2006年12月符合保胆取石条件的110例胆结石分为3组,行腹腔镜下腹腔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0例(A组)、腹腔镜下腹腔内胆道镜取石术30例(B组)和传统胆道镜取石术40例(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并发症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出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腔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1例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112例10个月至8年,93例(83.0%)症状消失,8侧(7.1%)术后结石残留,7例(6.3%)术后复发,5例(4.5%)胆道反复感染疼痛。【结论】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安全可靠,可降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132例保胆取石及息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镜保胆取石及息肉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利用Olympus CHF 20纤维胆道镜对106例胆囊结石患者、26例胆囊息肉患者进行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和切除息肉的手术.手术后采用信函、电话及家访等手段进行调查,观察患者手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06例胆囊结石经过保胆取石患者结石复发率饵为2%,息肉切除的26例患者,无1例胆囊息肉复发和息肉出现.该组患者手术无胆管损伤、胆漏以及胆总管结石出现.结论 胆道镜胆囊切开保胆取石及息肉切除术对胆囊的良性疾病具有很高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及缩胆囊素(CCK)A受体(AR)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临床明确保胆手术适应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B超测量息肉组、结石组胆囊的胆囊壁厚度,长、宽、横径,计算胆囊收缩率,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胆囊壁中CCK-AR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结石组胆囊壁厚度明显高于息肉组( P <0.05);②结石组胆囊收缩率明显低于息肉组( P <0.05)。③结石组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二者呈显著负相关。④结石组平滑肌CCK-AR低于息肉组( P<0.01)。⑤结石组患者的胆囊收缩率与平滑肌CCK-AR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胆囊收缩功能障碍与CCK-AR减少有关。②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成明显负相关。③保胆手取石术的基本条件是胆囊收缩率>50%,胆囊壁厚度<0.30 cm。  相似文献   

12.
凌杰  葛海燕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693-1695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术(OC)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158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临床资料.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由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LC治疗的观察组(82例)和OC治疗的对照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8.9%,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对照组手术成功率100.0%,略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67.1±14.8)min和(4.9±1.9)d,均明显较对照组(92.5±17.8)min和(7.9±2.0)d短;术中出血量为(43.7±12.4)mL,明显较对照组(77.9±16.5)mL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明显较对照组19.7%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中,LC手术较OC手术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上盏入路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经上盏入路行mPCNI。治疗153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单通道取石132例(86.3%),采用双通道取石21例(13.7%)。【结果】结石取净141例(92.2%),其中一期取净结石121例(79.1%,121/153);32例残石患者30例二期取石,其中18例取净(60%,18/30);余12例残石患者9例三期取石(5.8%,9/153),2例取净(22.2%),最后有12例结石残留(7.8%,12/153)。1例出现轻微液气胸,自愈。手术时间为30~173min,术中出血量约10~300mL,无输血、肾切除、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经上盏入路行PCNL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创伤小、穿刺扩张容易、出血少、视野广、结石取出率高、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PHF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LPHP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和解剖复位得分分别为(31.7±3.5)分、(24.6±3.2)分、(18.1±2.3)分和(8.5±1.2)分,总得分(82.1±4.7)分,对照组为(26.3±4.2)分、(20.4±2.8)分、(13.6±3.3)分和(6.0±2.1)分,总得分(68.7±7.4)分;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9/23),对照组优良率为52.2%(12/23);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内固定治疗PHF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196例胆囊结石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保胆组和腹腔镜组(LC组),每组98例。保胆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止痛剂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胆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情况。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术后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结果保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止痛剂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胆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发生率与L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组(P〈0.05),术后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C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大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460例520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 min,结石处理时间72 min,结石清除率86.4%;162例189侧需建立微通道处理残余结石.随诊1~3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大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高效、安全、结石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对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比较APC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12枚结肠息肉行APC治疗,其中17例亚蒂和74例扁平息肉仅用APC治疗;21例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基,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结果:112枚结直肠息肉经一次APC治疗均成功清除,随访期间共有4例(6.5%)患者出现复发,均为直肠腺瘤性息肉,经再次APC治疗后彻底清除。单纯APC治疗组复发3枚(3.3%);电切后用APC处理残端组术后复发1枚(4.7%),两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P〉0.05),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1例直肠有蒂息肉经圈套器切除后APC处理残端时出现黏膜下气肿,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腹痛,未经处理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但对腺瘤性息肉APC治疗后应加强随访,以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胆总管结石需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取双镜联合取石,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管放置时间、术毕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出现6例(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18.3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大优势,预后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