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索图罕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年龄为(139.50±0.56)Ma。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索图罕林场碱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的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富硅和碱、贫CaO和MgO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形的特征。索图罕林场碱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落入后碰撞区域,代表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该碱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北部伊图里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涛  陈聪  刘凯  鲍庆中  周永恒  宋万兵 《地质学报》2016,90(10):2637-2647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具有高硅、富钾、富铝的特征,A/CNK比值较大(0.96~0.99),痕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Ce、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Sr、P、Ti、Ba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伊图里河地区花岗岩为具钾玄质系列岩石特征的铝质A型花岗岩,为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藏东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澜沧江北段卡贡地区出露的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龄的研究,分析了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和原岩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较高的Th/U值(普遍大于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用LA-ICP-MS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3.6±1.4Ma(MSWD=1.00,n=15),时代为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Al_2O_3及高钾富碱的特征,A/CNK值为1.05~1.08,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表现为Nb、Ta、P、Zr、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相对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纽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地壳加厚增温环境下的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4.
滕超  张晓飞  周毅  冯俊岭  李树才 《现代地质》2019,33(5):1003-1014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镁、贫钙、低磷和低钛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而亏损Nb、Sr、Ba;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A型花岗岩,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后造山A2型花岗岩特征,说明早白垩世期间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已经处于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骆念岗  高莲凤  张璟  张振国  尹志刚  谢忠  崔建宇  吴子杰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4-6705000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23%~74. 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峰  魏俏巧  牟静涛  邱宏  于雷  马骏雨 《地质通报》2017,36(11):2082-2090
青茶馆-元宝山花岗斑岩具有高硅、富铝、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负Eu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倾"V"字形的特征,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0.49~1.0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测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6.8±1.5Ma(n=13,MSWD=1.13)。以上特征表明,青茶馆-元宝山花岗斑岩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后造山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发育大量与加里东期造山有关的花岗岩,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新信息,而且对探讨整个东昆仑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祁漫塔格东部那棱郭勒河东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祁漫塔格乌兰乌珠尔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并对研究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探讨。本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0.6±2.6Ma、421.2±1.9Ma。祁漫塔格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花岗岩类整体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过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中等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Sr、P、Ti亏损的特征;该时期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类型以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为主,但同时出露同时期S型花岗岩,推测在同碰撞挤压造山作用向后碰撞区域拉伸构造体制(约420Ma)的转换时期,产生了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的花岗岩、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及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成因的研究对于研究Rodinia超大陆在该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扬子板块西北缘米仓山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742.1±5.9 Ma,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具有高Si O_2(76.84%~80.08%),高碱(Na_2O+K_2O=7.64%~8.99%),相对富钾(K_2O/Na_2O=0.91~1.36),低P_2O_5含量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77~0.89之间。岩石具有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的特征,具有明显负Eu异常,Eu*=0.05~0.13,Rb、U、Th、K、Pb等元素相对富集,Ba、Nb、Sr、P、Zr、Ti和Eu等元素明显亏损。岩石n(~(87)Sr)/n(~(86)Sr)=0.747067~0.795283,n(~(143)Nd)/n(~(144)Nd)=0.512472~0.512661,ε_(Nd)(t)=+3.6~+5.2,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值介于0.96~1.07Ga之间。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米仓山区域构造资料,我们认为坪河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该岩浆起源于新生玄武质下地壳岩石的局部熔融,在上升阶段可能经历了地壳的混染作用,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9.
秦亚  梁一鸿  胡兆初  冯坚  李敏 《地球科学》2013,38(4):677-688
主微量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吉南老岭地区的头道、老岭、上绿水桥和高台子岩体为一套早白垩世铝质A型花岗岩.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晶洞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1~125Ma.主量元素具有富Si、alk, 贫Fe、Mg、Ca、Ti的特征; 微量元素亏损Ba、Sr、Ti、Nb、Ta、P, 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 稀土元素具有中等到强烈的负铕异常及右倾海鸥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2~1.15, A/NK=1.00~1.28).岩石具有较低的不相容元素Ce/Nb、Y/Nb、Yb/Ta比值, 为A1型非造山花岗岩.研究表明吉南老岭地区早白垩世时处于非造山的伸展构造环境, 是华北板块东部早白垩世伸展地球动力学背景在吉林南部地区的岩浆活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
笔者研究了小莫尔可地区碱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样品中的锆石多呈半自形晶,具有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38~0.68),揭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该区碱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石炭世((348.9±2.1)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体主量元素具有高硅(SiO_2=75.78%~77.01%)、富钾(K_2O=4.58%~4.76%)、贫铝(Al2O3=11.80%~12.37%)、贫钙(CaO=0.28%~0.31%)、低镁(MgO=0.05%~0.09%)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亏损Ba、Sr、P、Ti等元素,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呈现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轻度富集的"海鸥"式分配,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通过Eby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进一步判别其为A2型花岗岩,代表其形成于碰撞伸展的转换过程之中。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其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11.
辽东凤城地区出露的大面积花岗岩一直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的研究热点,但花岗岩的岩石年龄、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以辽东凤城地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蛟羊峪花岗闪长岩、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讨论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蛟羊峪花岗闪长岩、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钍铀比(Th/U>0.4),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2±0.6 Ma、122.9±1.1 Ma、129.0±0.8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和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贫Al、Fe、Ca、Mg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蛟羊峪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到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Nd、Tb、La,亏损Sr、P、Ti.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上述3个花岗岩体均形成于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以上研究表明,辽东凤城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非造山的伸展环境,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宝山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花岗岩带北段,区内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其中海西晚期花岗岩,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锆石U-Pb法 LA-ICP MS测年结果为252.6±3 Ma.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富Si、略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的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Rb、Nd、K、Pb、U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并且Sr、Ba呈明显的负异常;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是岩浆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特征类似于S型花岗岩,源岩物质来自于地壳.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限定扬子板块北缘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事件的准确时间及和探讨岩石成因,本文对出露于四川省南江县光雾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光雾山地区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36.3Ma±8.3Ma,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具有高w(SiO2)(72.68%~78.10%),w(K2O)(4.26%~5.32%),w(Na2O)(1.68%~3.38%),相对富钾(K2O/Na2O=1.12~2.54),高碱(w(Na2O+K2O)=7.64%~8.99%),低P2O5含量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9~1.49,光雾山花岗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有明显Eu负异常,δEu为0.48~0.73。光雾山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K,Nd,Sm元素富集,Ba,Nb,Ta,Sr,P,Ti元素亏损的特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光雾山钾长花岗岩主要以粘土岩部分熔融为主及少部分含粘土的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可能来源于本区结晶基底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后河岩群和褶皱基底中-新元古界火地亚群中深变质岩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产物,为壳源成因类型,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光雾山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是新元古界时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岛弧形成构造演化过程中使区域地壳不断加厚和地壳深融作用的响应。扬子陆块北缘南江地区约836Ma同碰撞岛弧型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在约836Ma时为Rodinia超大陆汇聚形成阶段,此时期该区Rodinia超大陆尚未进入大陆裂解阶段。  相似文献   

14.
高栋  吴才来  郜源红  张昕  陈红杰  郭文峰  吴迪  郑坤 《地球科学》2019,44(11):3812-3828
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是南阿尔金出露面积较大的花岗岩体之一.为了查明该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的构造环境,探讨南阿尔金地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主要由中粗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及中细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获得中粗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42~448 Ma,中细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3~430 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早期花岗岩具有准铝质特征(A/CNK=0.97),晚期花岗岩具有弱过铝质特征(A/CNK=1.04).两期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Eu的弱负异常.两期花岗岩都富集Rb、Th、K等元素,亏损Ba、P、Sr、Ti等元素.根据两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早古生代南阿尔金洋向北俯冲碰撞,在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幔源岩浆上涌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印支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岩的构造背景一直是地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广西云开地区那蓬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那蓬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7.8 ±1.2) Ma,结晶年龄为晚二叠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钾、富铝质特点,属于钙碱性岩石;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和Ba、Sr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轻重稀土分馏特征和负铕异常(δEu=0.41~0.66)。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古老地壳杂砂-泥质源岩部分熔融,构造环境有可能形成于板块碰撞环境的后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锡林浩特北部朝克乌拉山附近分布有早二叠世花岗岩类,可作为兴蒙造山带东部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载体。本文通过对花岗岩类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早二叠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地球化学上,岩石具有高硅、富碱、贫钙、贫镁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碱性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馏,总体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Rb、Th、K、La、Ce、Nd、Zr、Hf、Sm元素明显富集,Ba、Ta、Nb、Sr、P、Ti元素显著亏损。岩石的锆石饱和温度为802℃,具有低Sr高Yb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高温低压环境,结合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岩体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岩与岛弧岩浆作用有关。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75.6±1.3) Ma(正长花岗岩)、(274.2±1.4)Ma(正长斑岩),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区域上阿木山组中安山岩夹层的锆石U-Pb年龄,古生物、花岗岩证据表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期,贺根山洋闭合并完成了板块碰撞挤压到碰撞伸展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云县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平均为68.57%,K2O/Na2O值平均为1.67,相对富钾,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酸、碱度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而镁铁组分高于平均 值,显示岩石偏中性,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特征类似.Al2O3含量较高,平均为13.66%,A/CNK平均为1.1,呈铝过饱和,CIPw计算结果均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05).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为240.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为8.88~9.41,分异不是很大,Eu为中等负异常,銭u为0.52~0.57.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岩石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相当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锆石颗粒U-Pb测年结果显示,源岩的形成年龄最晚是晋宁期(778 Ma),岩体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其中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分别为49 Ma和61 Ma,反映在云县岩体中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粤南地区A型花岗岩与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广东海宴花岗岩与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分别为144.0±1.7 Ma和141.1±2.5 Ma).花岗岩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富硅、碱、铁而贫镁、钙,具有高的10 000×Ga/A1比值和Zr+Nb+Ce+Y含量等.包体具有钾玄质岩的特征:富碱更富钾、低钛、高铝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花岗岩的ISr=0.706 6~0.712 2,εNd(t)=-7.01~-2.03,镁铁质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0.708 5~0.711 1)和稍高的εNd(t)(-6.99~-2.23).元素及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花岗岩可能是中元古代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钾玄质包体的初始岩浆可能源自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富集地幔.海宴A型花岗岩及其钾玄质包体的发现,暗示着区域早白垩世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   相似文献   

19.
对蚌埠隆起区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 以便对其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 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震荡生长环带, 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3~1.47), 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对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进行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上交点年龄) 分别为2104±20Ma和2196±190Ma, 这表明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的SiO2和K2O含量分别介于69.65%~77.95%和4.98%~5.17%之间; 该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U等元素, 明显亏损Ba、Sr、Eu、P和Ti等元素; 它们的εNd(t) 值变化于-3.4~+3.2之间, Nd的模式年龄变化于2.31~2.79Ga之间; 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 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5.1~+7.8和2.26~2.83G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 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涉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 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0.
杨全林  叶枫  董国臣 《地质通报》2019,38(9):1501-1510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青尖坡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并结合相关主量和稀土元素数据探讨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1.1±1.7Ma,为早中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富K、Na、Si、Al,贫Mg、Ca、Ti等特征,为高钾碱性钾玄岩系列,属于过铝质花岗岩类;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稳定的弱负Eu异常。总体为I型花岗岩成因,但兼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青尖坡石英二长岩为中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有地幔物质参与,为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碱性岩带的组成部分,形成于晚造山-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