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节食状态下大鼠体内胆汁酸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节食组, 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量饮食, 节食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量的50%饲养, 12周后麻醉, 采集各组大鼠血清、胆汁、肝脏和回肠组织样本, 分离腹部脂肪称重, 并计算腹部脂肪/体重比。计算胆汁流速。采用试剂盒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样本中总胆汁酸(TBA)及β-鼠胆酸(β-M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胆酸(CA)、牛磺胆酸(TCA)、甘氨胆酸(GCA)、鹅去氧胆酸(C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去氧胆酸(D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石胆酸(L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的浓度,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脏和回肠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肠-肝轴"通路上胆汁酸相关核受体、代谢酶和转运体小异二聚体伴侣(Sh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甾醇12α-羟化酶(Cyp8b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1、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UDCA溶液,灌胃8 wk后,检测血清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 wk后,UDCA处理后,血清AST、ALT、HA和LN有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用药后Col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这种结果有浓度依赖性.结论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减弱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和I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和I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结果各模型组肝组织α-SMA、TGFβ1及Ⅰ型胶原表达和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肝组织α-SMA和TGFβ1及Ⅰ型胶原评分和纤维化评分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α-SMA、TGFβ1及Ⅰ型胶原评分及肝纤维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57小鼠肝组织TGFβ1的产生,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从而降低I型胶原增生,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IX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熊去氧胆酸(UDCA)抑制人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作用的关系。方法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实验分为四组:溶媒对照组、UDCA(0.5μM)组、TGF-β1(5 ng/ml)组、TGF-β1(5 ng/ml)+UDCA(0.5μM)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比较各组间α-SMA、NIX的表达差异。结果TGF-β1刺激LX2细胞后,α-SMA、NIX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0.9%、51.0%;UDCA抑制TGF-β1活化LX2细胞后,α-SMA的表达抑制率达55.6%,与其显著下调NIX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UDCA下调HSC细胞NIX蛋白的表达,可能为UDCA抗肝纤维化的药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蔡晓波  范建高  田丽艳  钱燕 《肝脏》2006,11(2):95-97
目的探讨高血糖加重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肝纤维化进展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 四氯化碳组、高血糖 四氯化碳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血糖,4周后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第9周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实时RT-PCR及免疫印迹法测量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肝星状细胞活化、TGF-β1和CTGFmRNA和蛋白表达在对照组和高血糖组无明显改变,正常血糖 四氯化碳组、高血糖 四氯化碳组较对照组升高,后者较前者变化更为明显.这些改变与肝纤维化积分相平行.结论高血糖可通过诱导肝脏TGF-β1、CTGF表达以及星状细胞活化,加重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熊去氧胆酸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2只大鼠腹腔内注射猪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其中药物干预组16只予以熊去氧胆酸(UDCA)灌胃,余16只为模型对照组。另32只大鼠中16只给予UDCA为药物对照组,其余16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于2、4、6、8周末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正常肝组织不表达或微弱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纤维化的肝组织PDGF-B、TIMP-1表达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而增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轻,而且肝组织PDGF-B和TIMP-1的表达下降。UDCA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DGF-B分泌及其介导的与TIMP-1增强有关的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亲水性二羟基胆酸(化学结构:3α,7β-二羟基-5β-胆烷酸),在人体中作为次级胆酸少量存在(约占整个胆酸池的1%~3%),是鹅去氧胆酸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的7β-异构体.UDCA是中国黑熊胆汁中主要的胆酸,中医很早就将其用于治疗肝病.近年来,UDCA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UDCA是美国FDA批准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的唯一药物.UDCA主要通过下列三种机制发挥作用:(1)替换或清除内源性胆酸,亲水性胆酸UDCA可防止其他疏水性胆酸导致的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及凋亡,从而保护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2)刺激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分泌胆汁;(3)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MMPT)减少胆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见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再给以激活素A(ACTA)中和抗体,观察ACTA中和抗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橄榄油对照组、CCl4模型组、ACTA中和抗体组及对照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图象分析系统评估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CCl4模型组和对照抗体组相比,ACTA中和抗体组肝组织ACTA、TGF-β1及α-SMA的表达减少(P<0.01);PCNA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数增多(P<0.01).结论ACTA中和抗体中和ACTA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对肝实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使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一肝星状细胞(HSC)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表达减少,进而使与之有关的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发生改变,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9.
白屈菜红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同时联合营养控制和饮用100 mL/L乙醇复合法制备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实验第4周末, 肝纤维化模型建立(2期肝纤维化形成), 然后用低、中、高剂量白屈菜红碱(0.2、0.6、2.0 g/L)治疗, 同时实验设立病理模型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INF-γ)组. 给药8 wk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白屈菜红碱组肝脏TGF-β1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TGF-β1:6.08±2.35, 4.31±2.10, 4.7±1.70 vs 9.33±3.08; α-SMA:3.75±1.76, 3.23±1.42, 3.20±1.17 vs 6.67±2.29, 均P <0.01), 而与INF-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23±2.24, 3.38±1.39, 均P >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黛矾散及其各组分对用聚肌胞苷酸(PolyⅠ:C)建立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小鼠多重药物抗性相关蛋白2(MRP2)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黛矾散治疗PBC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青黛组、明矾组、黛矾散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应用PolyⅠ:C建立PBC模型,观察黛矾散及其组分对PBC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学及肝细胞膜转运体MRP2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MA、ALP显著升高(P0.05),MR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AMA、ALP显著降低(P0.05),MR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黛矾散组及熊去氧胆酸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模型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普遍中-重度变性,门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向周围肝组织穿插,呈早期肝硬化趋势;治疗组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黛矾散及其组分能不同程度改善PBC模型小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提高MRP2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田华  黄仁鹏  靳占峰  付志军 《肝脏》2009,14(6):454-457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α-SMA和TGF-β1在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FAP、α-SMA和TGF-β1的表达。结果FAP、α-SMA和TGF-β1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53,0.762,0.834,P〈0.0001);且FAP与α-SMA、FAP与TGF-β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为0.825和0.814,P〈0.0001)。结论FAP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且可能与TGF-β1共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淤胆通方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探讨其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淤胆通方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每组6只。模型组、淤胆通方组、UDCA组小鼠分别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3天予ANIT 35 mg·kg-1·d-1灌胃,淤胆通方组、UDCA组小鼠每天分别予淤胆通方、UDCA灌胃,连续15 d,第16天取材。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肝功能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caspase-1、IL-1β、FXR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CD11b+、CD86+、CD45+免疫细胞的比例;对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DNA测序及信息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肠FXR/NLRP3通路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肠E-cadher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当计量资料满足方差齐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当资料不满足方差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6周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UDCA低剂量组、TUDCA高剂量组、己酮可可碱(PTX)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用40%的CCl4油溶液,大鼠背部皮下注射3 mL/kg(首次5 mL/kg)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干预药物溶液灌胃8 wk,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Ⅳ-C: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TGF-β1及α-SMA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8 wk后,TUDCA及PTX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HA、LN、Ⅳ-C有明显降低(146.33±35.13,162.2±24.80,137.14±22.24 vs 252.83±51.94;77.20±11.84,66.80±16.78,82.00±10.74 vs 108.00±30.00;14.14±2.59,12.60±3.17,10.09±2.22 vs 25.08±5.93,均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UDCA及PTX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UDCA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及PTX组三者之间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UDCA对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TGF-β1合成,抑制HSC细胞活化,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CCl4处理)(n=15)、治疗组(CCl4+1.0 mg/kg FGF21处理)(n=15)。连续处理36 d后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ALT、AST、ALP、TBil、IL-6、IL-1β、TNFα水平;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4-羟脯氨酸(4-Hyp)试剂盒检测肝内4-Hyp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肝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IL-6、IL-1β、TNFαmRNA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Hyp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4-Hyp以及CollagenⅠ、α-SMA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治疗组4-Hyp以及CollagenⅠ、α-SMA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模型组小鼠肝内TGFβ、IL-6、IL-1β、TNF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治疗组小鼠肝内TGFβ、IL-6、IL-1β、TNFα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 FGF21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肝内TGFβ和IL-6、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β-榄香烯0.1 mL/100 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8 wk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酶动力法检测肝功能,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8 wk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2%±0.24%,7.47%±0.81%,5.57%±0.78%,4.33%±0.4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较模型组逐渐好转,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显著缩小;在肝组织中测得的Col-Ⅰ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022%±0.553%,9.998%±1.431%,7.554%±0.914%,4.587%±1.00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α-SMA和TGF-β1在治疗组和模型组肝组织中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3.172%±0.542% vs 5.605%±1.315%,P<0.01;2.868%±0.554% vs 5.653%±0.9%,P<0.01).结论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降低TGF-β1,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 (UDCA)对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2 4只大鼠腹腔内注射猪血清 (每周 2次 ,共 8周 )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其中 12只予以UDCA[15mg/(kg·d]干预 (UDCA组 ) :余 12只为模型组。对照组 12只大鼠未予任何处理。 8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胶原表达及血清透明质酸 (HA) ;羟脯氨酸 (Hyp)水平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核因子κB(NFκBp65 )表达的情况 ;各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内胶原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 ( 11 1± 2 0 9vs 0 73± 0 15 ,P <0 0 5 ) ,血清HA、Hyp及α SMA、TGF β1,NFκBp65在肝内的表达亦显著增高 (P <0 0 5 )。与模型组相比较 ,UDCA组肝内胶原面积无明显变化 ( 9 49±1 3 1vs 11 1± 2 0 9,P >0 0 5 ) ,其余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一般剂量的UDCA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a(interferon alfa-2a,IFNα-2a)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建立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D雌性大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纤维化模型组(B组)、6×104 U/kg IFNα-2a干预组(C组)、12×104 U/...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再给予激活素(ACT)A中和抗体,观察ACTA中和抗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对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白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橄榄油对照组、CCl4 模型组、ACTA中和抗体组及对照抗体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法分析肝组织内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 -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 与CCl4 模型组和对照抗体组相比, ACTA 中和抗体组肝纤维化病理学变化减轻,肝组织内ACTA、TGF -β1、TIMP -1 及PDGF的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 ACTA中和抗体中和ACTA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对肝实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从而使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减少,进而使与之有关的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发生改变,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RK-1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cumin)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姜黄素组大鼠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on,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1,ERK-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α-SMA以及ERK-1mRNA的表达增高明显,而姜黄素组则较模型组低。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抑制ERK-1的促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增殖作用,从而产生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整合素α5β1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扶正化瘀方影响该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又分为2d、1、2、3、4、5、6周共7个动态观察点。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瘀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其余大鼠灌以等量生理盐水。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α5β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早期以FN升高明显,而后以α5β1及α-SMA增加较为显著,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预防组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减轻,肝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脏整合素α5β1表达逐渐增加,肝损伤早期FN显著上升,并可通过α5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N与整合素α5β1表达,该作用为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