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伍氏百叶散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华伍氏百叶散 (WSBYS)的抗癌作用。方法 :通过大鼠体重 ,肝脏病理学为指标 ,观察WSBYS对 2 -乙酰氨基芴 (2 -FAA)诱导的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 :服用WSBYS治疗的大鼠 ,肝癌病变程度低于阳性对照组 ,体重高于阳性对照组 ,且与剂量大小呈正相关。结论 :WSBYS对 2 -FAA诱导的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进一步研究其与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复发的关系 ,从而更好判断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行脑膜瘤全切除手术治疗 ( Simpson's Grade or Grade )并经 9~12 4个月 ( 4 8± 9)随访的 6 0例 ,采用 SP免疫组化法 ,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肿瘤标本的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抗原 ,以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内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 ,计算 3者的标记指数 ( L abeling Index)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肿瘤细胞的标记指数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在不同病理形态脑膜瘤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恶性脑膜瘤、非典型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 ;同样在复发性脑膜瘤中其表达也明显高于非复发性脑膜瘤 ( P<0 .0 5 ) ;良性脑膜瘤中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在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 ( P<0 .0 5 ) ,而 P5 3的表达在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结论 :( 1)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P5 3的表达与病理分型和脑膜瘤术后复发有关。 ( 2 )良性脑膜瘤结合 Ki- 6 7、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可用来判断预后即有无复发的可能 ,从而进一步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息肉样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择我院近 4年间胆囊手术切除中筛选出息肉样病变 6 0例 ,其中非肿瘤性病变 42例 (胆固醇性息肉 2 4例 ,炎性息肉 2例 ,腺肌增生病 16例 ) ;肿瘤性病变 18例 (胆囊腺瘤 5例 ,胆囊癌 13例 )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发现非肿瘤性病变占息肉样病变 70 %(42 /6 0 ) ,肿瘤性病变 3 0 % (18/6 0 )。部分腺肌增生症和胆囊腺瘤 ,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 ,应警惕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4.
胃癌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在胃癌发展中的变化及血管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 )的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 F- 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检测 5 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分析其与胃癌的发展关系。结果 :微血管密度在癌组织为 40 .2 4± 13.6 ,癌旁为 2 5 .2 0± 10 .12 ,正常组织为 14.2 1± 4.2 5 (P<0 .0 5 ) ,有转移者与无转移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40 .17± 8.91和 19.2 1±10 .0 4(P<0 .0 1)。结论 :微血管的生长与胃癌的发展有关 ,除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 ,肿瘤分期具有预后意义外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也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法 ,探讨该法对慢性胃病 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患者胃粘膜处理后分别检测 HP尿素酶活性 ,将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方法 (粘膜涂片革蓝氏染色 ,1min尿素酶试验 ,PCR法和组织学切片 HE染色法 )进行比较。结果 :HP尿素酶比活性平均值在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 (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胃癌 (GC)组分别为 2 80 .2、389.5、342 .7、832 .0、347.5 (u/ dl) ,患者各组的比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9.1u/ dl,P<0 .0 0 1)。该法定量检测 HP:(1)敏感性为 94.0 % ,接近于 PCR法和尿素酶法 ,而高于涂片法和组织学法。(2 )特异法为 91.1% ,与尿素酶法、涂片法和组织学法相近 ,略高于 PCR法。结论 :本研究资料提示胃粘膜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有助 HP感染的诊断更适用于科研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P2 1CIP1 / WAF1 和细胞粘附分子 CD44 V6 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增殖、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im munohistochemical assay IHCA)检测 5 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 P2 1CIP1 / WAF1 蛋白和 CD44 V6 的表达。结果 :(1)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 P2 1CIP1 / WAF1总体阳性率为 5 5 .5 4% ,其中 期的阳性率为 2 1.43%低于 至 期的阳性率 6 5 .85 % (P<0 .0 5 )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阳性率 31.5 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阳性率 6 6 .6 7% (P<0 .0 5 )。 (2 ) CD44 V6 在 到 期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 ,而在 、 期中强阳性 ( 、 )率 5 3.13%明显高于 、 期 13.0 4%(P<0 .0 5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强阳性率 (6 8.42 %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19.44 % (P<0 .0 1)。 (3) P2 1CIP1/ WAF1与 CD44 V6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P2 1CIP1 / WAF1 抑制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增殖、浸润、转移 ,而 CD44 V6 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16、Rb在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肝外胆管癌中p16、Rb的表达,以13例慢性胆管炎作为对照.结果肝外胆管癌组p16阳性率为51.2%(21/41).其中,高中分化癌组、低分化癌组、转移组、无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53.6%(15/28)、46.2%(6/13)、31.3%(5/16)和64.0%(16/25);胆管炎组阳性率为92.3%(12/13).肝外胆管癌组与胆管炎组间、无转移组与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高中分化癌组与低分化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外胆管癌组Rb阳性率为58.5%(24/41).其中,高中分化癌组、低分化癌组、转移组、无转移组Rb阳性率分别为71.4%(20/28)、30.8%(4/13)、37.5%(6/16)和72.0%(18/25);胆管炎组阳性率为92.3%(12/13).肝外胆管癌组与胆管炎组间、高中分化癌组与低分化癌组间、无转移组与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4例Rb阳性病例中,p16阳性率为37.5%(9/24);17例Rb阴性病例中,p16阳性率为70.6%(12/17),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Kendall相关系数τb=-0.33.结论肝外胆管癌组织中存在p16、Rb异常表达,均与转移有关,Rb异常表达还与肝外胆管癌病理分级有关.上述两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术前明确卵巢肿瘤的性质对于处理方式和手术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以卵巢肿瘤的大小为是否手术的标准,则有一部分卵巢癌患者就被延误治疗,而对卵巢肿瘤的所有患者均手术,又会导致把一部分生理性卵巢肿瘤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负担,为了避免上述的不良后果,我们应用RT-PCR法检测卵巢肿瘤腹腔液中的CK7mRNA、CvclinE mRNA表达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CA125水平,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相比较,旨在探讨三者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EGF、P53、P1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P53、P1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胶质瘤中VEGF、P53、P16的表达在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VEGF、P53、P1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切片的效果。方法:比较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手工操作对常规病理切片以及组织芯片的效果。结果: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的切片背景清晰,非特异性染色少,阳性信号明显,利于疾病病理诊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手工免疫组化操作的切片背景相对模糊,有部分泛染,阳性结果表达率相对较低。结论: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利于规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染色效果良好,对于免疫组化标准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