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多数病人一经发现已属中晚期且伴有显著肝硬化,不能耐受肝切除术,若肝脏内病灶不超过3个,病灶直径<5cm,无肝外转移灶,凝血酶原活性≥50%,以及血小板计数≥70×109/L,肝转移瘤患者须切除原发瘤灶后,宜以综合性治疗为主,目前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已成为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该院自2003年5月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已收治肝癌病人10例,现将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5月~2004年4月,接受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患者10例,其中女1例,男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再手术患者30例,依据患者实际肿瘤情况选择最佳手术切除法,主要为局部根治性切除、左外叶切除、左右三叶或者半肝切除、亚段术式等,观察其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现象,也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大出血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年后发现,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0.0%,生存率为86.6%。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需视其具体情况选择再切除术式,同时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做好随访工作,以尽早发现肝内复发与肝外转移现象,尽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的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纯切除组87例和肝癌切除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9例,对此随访观察分析。结果:肝癌切除术 TACE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是61.5%、51.3%,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分别为46.2%、5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造影发现肝内有新病灶存在5例(12.8%),而入院彩超检查仅发现1例。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动脉造影有利于早期发现肝内小病灶,术后肝动脉造影加适当灌注化疗应作为术后常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中超声在小肝癌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oka-650与Aloka-500超声仪,腹部超声采用3.5 MHz探头,术中超声采用5 MHz或7.5 MHz探头,对术后病理证实的136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术前、术中超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68例共切除肿块71个,术前超声发现70个病灶(70/71,98%),术后1年复发率为13.2%(9/68)。试验组68例共切除肿块81个,术前CT共发现发现69个病灶(69/81,85%),术前超声与术中超声分别发现71个病灶(71/81,88%)与79个病灶(79/81,97%)(P<0.05),术后1年复发率为4.4%(3/68)。结论:术中超声能提高对细小结构的显示率,实施精准肝切除,力争多保留正常肝组织,防止术后肝衰竭,最大限度切除肝内病灶,减少肝癌术中病灶遗漏,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中肿块的定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修补术后再次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内收治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修补止血术后,在我院进行第二次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在当地医院均为急诊手术修补缝合肝癌破裂出血处。术后行TAE术3例。肝肿瘤位于右肝叶2例,中肝叶1例,左肝叶1例,左尾状叶1例。手术方法:右肝叶切除2例,左肝叶切除1例,左尾状叶切除1例,中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腹腔种植性切除1例,同时进行腹内注入化疗药物。随访:1例于术后半年死于肝内转移,肝功能衰竭,2例半年后均死于腹腔内广泛转移,余2例目前仍存活(生存期28个月)。结论原发性肝癌破裂修补术后若肝功能良好,病灶局限并且病灶能切除者应争取第二次手术切除病灶,清理腹腔转移灶,同时进行腹腔清洗和腹腔化疗,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肝内早期或晚期复发患者的生存率及再切除后 的生存率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3 月-2009 年8 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乙肝相关肝癌患 者35 例,所有患者已行肝癌根治术,术后随访发现肝内复发行再切除术。其中,早期复发17 例;晚期复发18 例。 比较早期与晚期复发患者首次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及再切除术后的生存率。结果 晚期复发患者首次切除术后 的生存率优于早期复发患者(P <0.05),而两组复发再切除后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早期与晚期复发再切除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肝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波刀组(35例)用国产ECO-100微波刀,将微波针头插入肿瘤边缘反复进行微波消融,形成切除线,然后进行肝切除?常规组(36例)进行常规肝癌切除手术?结果:微波刀组35例38个肝癌瘤体经过肿瘤边缘消融治疗,均完成了肝切除,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均顺利出院?随访1年9例复发,其中3例于原肿瘤边缘复发,5例肝内其他部位复发,1例肺部转移?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较常规组明显减轻?常规组术后随访1年14例复发,6例位于肿瘤边缘复发,7例肝内转移,1例脑转移?结论:肝癌手术中运用微波刀头烧灼形成切除线,然后行肝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复发率较低,是可行的手术切除方法,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 年 6 月-2015 年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52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 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每组患者26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肝癌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6 及12 个月 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R0 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例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 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6 及12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相比传统的肝癌切除术,射频消融 联合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入肝血流的阻断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术中超声引导在小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小肝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例临床确诊的小肝癌病例,应用术中超声引导辅助手术切除。结果术前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发现20例均为肝脏单发病灶,其中左肝肿瘤8例,右肝肿瘤12例;术中超声检查20例肝脏肿瘤中有2例在肝内发现子灶。7例患者(38.9%)经术中望、触诊均未发现肿瘤病灶,但经术中超声检查发现定位病灶。结论术中超声在小肝癌手术治疗中对指导外科医生确定肝脏肿瘤的位置及边界,确定手术范围,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防止重要结构的损伤,降低术后肝内转移复发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行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20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12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肿瘤手术切除,包括不规则肝叶肝段切除术、半肝切除术等;8例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肝癌切除手术组12例围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外科并发症,术后1年、2年和3年存活分别为11例(91.7%)、8例(66.7%)和6例(50%);肝动脉栓塞组8例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分别为4例(50.0%)、2例(25.0%)和1例(12.5%);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肝癌破裂出血首选肝癌切除术,不仅可以彻底有效止血,同时可以切除肿瘤,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小肝癌患者术后肝内早期复发的治疗,研究对患者生存因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9~2011年收治的小肝癌术后肝内早期复发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7~72岁,平均(52.80±12.22)岁,男32例,女16例.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中符合手术指征者予以再次手术治疗,本组患者全部符合,其中运用左半肝切除术8例,肝部分切除或肝段切除术治疗38例,姑息切除术2例.其中有26例术中留置门静脉管,术后定期局部化疗.结果 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后3年对比,运用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复发率、转移率(12.50%、12.50%)比肝部分切除(26.32%、15.79%)和姑息切除术(100.00%、100.00%)明显降低,生存率(75.00%)比(57.89%、0.00%)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说明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会对治疗后生存质量产生影响.两年内复发和两年后复发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复发后不同大小的复发灶对患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影响明显,直径≤5cm患者34例,3年共转移3(8.82%)例,3年生存率91.18%;直径>5cm患者14例,3年共复发转移7(50.00%)例,3年生存率为71.43%,直径≤5cm患者生存率、转移率与直径>5cm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肝癌患者术后肝内早期复发,对生存因素主要为结节大小,结节直径越小,切除范围大,对患者预后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5例,其中22例行肝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24例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行手助式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76min,平均出血量184mL,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9.3d。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同一手术组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3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年.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完成手术,其中13例行右半肝切除,6例行右后叶切除,5例行左半肝切除,6例行左外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32.60±20.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85±114.98)m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复发率16.7%(5/30);术后1年生存率83.3%(25/30).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具有控制出血好、减少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其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监测手术切除或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复发残留或转移的价值.方法 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移植术3例、TACE治疗15例)治疗后4周~2年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经病理,DSA或随访证实.结果 24例患者中21例患者经活检、DSA或随访证实为复发或转移.1 9例可见18F-FDG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其中5例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2例复发,3例肝内转移;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例双侧肾上腺转移,1例肝转移、肺转移和骨转移;12例TACE治疗后患者肿瘤残留.2例TACE治疗后患者肿瘤内放射性分布与邻近非肿瘤的肝实质相近,未见异常增高灶,DSA证实肿瘤残留.3例未见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灶,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肝内转移灶的SUVma×3.4~12.5.18F-FDG PET/CT诊断肝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0.5%、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1.7%.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有效监测肝癌治疗后疗效,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石柏奇 《中外医疗》2009,27(9):20-20
目的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25例,随访1~3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在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3例恢复良好。结论非规则性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特别对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癌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98例肝癌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分为中央区组40例和周边区组58例,手术先行肝脏血流阻断,并根据肝肿瘤情况采用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术和半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中央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年和3年的生存率。结果中央区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周边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型肝癌手术切除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术中做好肝血流阻断和精准切除病灶可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经临床筛选的Ⅱ~Ⅵ肝段病灶需行切除的患者10例,其中3例边缘型小肝癌行完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2例血管瘤、5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结合腹壁小切口,应用常规切肝器械行左半肝切除1例,Ⅵ肝段切除1例,左肝外侧叶切除5例,同时行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5例。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地在腹腔镜下施行了肝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及延长腹壁小切口,手术时间30~180min,术中出血世20~300mL,术后住院4~9d,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腹腔镜辅助肝部分切除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对肝脏边缘型小病灶行完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更具微创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对67例原发性肝右叶癌行右半肝根治性切除术,行右半肝切除58例,扩大右半肝切除9例,按肝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组)27例,半肝血流阻断(SHVE组)26例,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14例,分析应用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8%,病死率4.5%;3组并发症发生率(51.9%、23.1%、57.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S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肝癌患者右半肝切除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与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密切;合理选择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是有效控制失血、保证右半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肝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有肝炎、肝硬化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右上腹部或剑突下剧烈疼痛伴休克症状,或急骤右上腹局部疼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结合CT、MRI检查、肝癌标志物检查,术前获得明确诊断;2例为隐匿性破裂出血,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腹穿无不凝血,术中明确诊断;14例全部达到止血目的,其中左外叶切除3例、左肝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2例、肝癌切除术5例。术后随访,生存期7~12个月12例,2例患者现已存活2年与4年。结论如患者身体条件及肝功能允许,肝叶或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再手术在肝癌复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肝癌术后复发转移再手术治疗的随访资料.结果本组28例复发肝癌行再切除手术34例次,无手术死亡.再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35.7(10/28)、21.4%(6/28),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第1次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27/28)、78.6%(22/28)、46.4%(13/28),中位生存时间56个月.1例患者术后生存长达45年.结论肝癌术后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病灶.手术再切除是肝癌术后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