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血LA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研究李学荣(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青岛266003)沈柏均,张洪泉,侯怀水,时庆,马秀峰(山东医科大学附院低温医学室济南250012)据报道,脐血LAK(CB-LAK)对一些靶细胞株的杀伤活性至少与成人外周血LAK(...  相似文献   

2.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LAK抗HPBALL细胞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立华  缪继武  杨宁 《解剖学报》1998,29(3):279-283,I013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LAK抗HPBALL细胞中的作用,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杀伤试验,同时以光镜、电镜观察DC、LAK、HPBALL相互作用的形态特征及DNA断端标记法检测瘤细胞是否凋亡。结果表明:(1)DC无直接杀伤HPBALL作用。(2)5×105~1×107/LDC有增强不同E/TLAK杀伤活性的趋势,而1×107~5×107/LDC对LAK活性有抑制趋势。(3)DC、LAK杀伤HPBALL的最佳组合条件为:DC培养4d、浓度5×106/L,LAKE/T=10/1,rIL-2=0。(4)光镜、电镜下均可见DC的突起与LAK、HPBALL细胞紧密接触形成细胞簇。(5)DNA断端标记法显示瘤细胞呈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阳性反应。结论:DC对LAK杀伤HPBALL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340例恶性肿瘤病人NK、LAK细胞杀伤活性分析刘红(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北京100700)黄雪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本文以125I-UdR标记的K562细胞及SPC-A-1细胞分别作为NK、LAK的靶细胞,对340例恶...  相似文献   

4.
在LAK及TIL杀伤靶细胞过程中介导效靶作用的细胞表面分子主要包括细胞粘附分子(CAM)群类中的各种分子,其它一些尚未鉴定分属CAM大类的糖蛋白,糖脂,层粘连层白(laminin)类似物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类似物等。这些分子是效靶特异识别,结合的物质基础。虽然TIL较LAK杀伤活性呈现对靶细胞的特异性,但两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本文以介绍LAK及TIL杀伤活性中效靶作用的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rIL-6对LAK细胞的调节效应,进行了rIL-6对小鼠脾脏LAK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实验采用C_(57)BL/6荷瘤或正常小鼠,给予rIL-6或生理盐水,15d后取小鼠脾细胞诱导活化后进行LAK杀伤功能测定。结果表明①rIL-6在体外对LAK杀伤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反应关系;②体内注射rIL-6后对正常鼠和荷瘤鼠LAK细胞的诱导及杀伤活性均有促进作用;③荷瘤对正常鼠LAK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而rIL-6对荷瘤所致LAK细胞功能下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提示rIL-6对小鼠脾脏LAK细胞杀伤活性的促进效应可能是rIL-6发挥抗癌作用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味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NK,LAK细胞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味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NK,LAK细胞活性影响徐庆乐(浙江省卫生学校杭州310009)杨锋,沈翔(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本文从细胞毒角度观察了三味活血化瘀中药(鸡血藤、益母草和莪术),对小鼠NK(自然杀伤细胞)和LAK(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CD3AK过继性免疫治疗人脑胶质瘤实验及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扬  沈茜 《现代免疫学》1996,16(3):176-177
取人脑胶质瘤患者周围静脉血,加入抗人CD3单抗诱导CD3AK,按不同效靶比与人脑胶质瘤细胞作用,同时以LAK细胞组作对照。结果显示,CD3AK对胶质瘤细胞具有强大杀伤活性,效靶比越高,杀伤活性越强(P<0.05),其杀伤率明显高于LAK细胞组(P<0.01)。临床应用CD3AK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初步观察无明显副作用,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增强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消化医学中心西安710032毕锋,张学庸,牟震先,吴觉平,樊代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在肿瘤继承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重视,但由于单独应用LAK细胞不够理想,合用大剂量...  相似文献   

9.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小鼠LAK细胞中,采用G418抗性筛选和有眼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化,并筛选出3株分泌不同水平TNF的LAK细胞克隆。结果表明,这3株LAK细胞克隆分泌的TNF水平、增殖能力和杀伤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K细胞。而高分泌株的LAK细胞克隆,其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最高;中分泌株次之;低分泌株相对较低。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此3株LAK细胞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基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0.
LAK细胞对完全缓解状态白血病病人免疫与造血功能影响刘启发,周淑芸,罗荣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目前大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联合rIL-2广泛用于各类肿瘤病人的治疗。我院从1992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子宫颈角化上皮为靶细胞,用试管培养技术及非同位素细胞毒性试验,探讨了干扰素(IFN-γ)对淋巴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细胞毒作用的影响及细胞间吸附分子1(ICAM-1)与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细胞毒作用中的意义。结果显示CaSki、SiHa、HeLa、W12及NCx均为NK抵抗、LAK敏感细胞。IFN-γ预处理靶细胞明显增加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对NK活性影响不大;IFN-γ预处理效应细胞可增强LAK细胞对上述靶细胞的溶解作用,但并不改变NK对靶细胞的选择性;抗ICAM-1与LFA-1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地降低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而抗HLAABC及HLADR则无此作用。提示IFN-γ仅对LAK细胞介导的对宫颈角化上皮的细胞毒作用有明显增强作用,而对NK细胞无明显影响;ICAM-1-LFA-1通路为LAK细胞结合并溶解靶细胞的主要通路,且这种细胞毒作用是非MHC限制的。  相似文献   

12.
CD3AK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系的体外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巢癌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经CD3单克隆抗体激活后的杀伤细胞CD3AK(CD3activatedkilercels)在体外的抗瘤作用。方法:采用卵巢癌病人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与CD3单抗和少量rIL-2诱导并激活后,在两株人卵巢癌HO-8910、HO-8910PM细胞系上进行实验研究。将两株细胞各随机分成6组:(1)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全培养液;(2)低浓度CD3AK组(B组):5×105·L-1CD3AK培养液;(3)中浓度CD3AK组(C组):1×109·L-1CD3AK培养液;(4)高浓度CD3AK组(C组):2.5×109·L-1CD3AK培养液;(5)顺铂阳性对照组(E组):含10mg·L-1顺铂培养液;(6)顺铂+CD3AK联合用药组(F组):含10mg·L-1顺铂+1×109·L-1CD3AK培养液,分别用LDH活性测定、自然杀伤率及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进行了观察。结果: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两株细胞均以中浓度CD3AK细胞就显示了较好的细胞毒活性作用(P<0.01),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CD3AK细胞与顺铂联合用药时,无论在细胞增  相似文献   

13.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小鼠LAK细胞中,采用G418抗性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化,并筛选出3株分泌不同水平TNF的LAK细胞克隆。结果表明,这3株LAK细胞克隆分泌的TNF水平、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K细胞。而高分泌株的LAK细胞克隆,其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最高;中分泌株次之;低分泌株相对较低。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此3株LAK细胞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是由基因转染后所表达的TNF介导的,所表达TNF水平越高,其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扫描电镜观察了B淋巴细胞白血病瘤系细胞(Raji细胞)在遭受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攻击时所表现的超微结构外形改变。结果发现LAK细胞不仅可主动接近瘤细胞,并在该处出现胞吐分泌象;瘤细胞的主要改变则在与LAK细胞的接触处,渐次形成窦穴,甚至遭受该细胞的穿凿性攻击致胞体受损,终而导致死亡解体。研究中还发现LAK细胞也有相应地生理性耗损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联合转移因子(TF)或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iRNA)作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测定其对K562,Raji及H7404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发现,高浓度TF(0.25u/ml)可抑制LAK活性,TF进一步稀释(0.125u/ml)可使其抑制作用消失。TF和抗肿瘤iRNA不能进一步提高最适剂量rIL-2(500u/ml)诱导的LAK活性,但能显著增强亚适剂量rIL-2(200u/ml)诱导的LAK活性,诱导LAK活性增高的TF最适剂量为0.031u/ml。TF或抗肿瘤iRNA单独不能诱导出LAK活性,而当两者联合应用可诱导PBMC产生LAK活性。本文为TF及抗肿瘤iRNA协同LAK细胞疗法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双歧杆菌LTA上调ICAM-1表达及其在LAK抗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虹  胡宏  魏启欧 《免疫学杂志》2000,16(6):429-431,44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lipoteichoic acid,LTA)作用于LoVo细胞后是否能增强LAK对该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以及ICAM-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方法观察了LAK对LoVo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并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的方法检测了LoVo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50μg/ml LTA作用3d,LAK对LoVo细胞的粘附率由9.62%增加到24.42%,LoVo细胞  相似文献   

17.
LAK细胞识别、结合及杀伤肿瘤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K细胞抗肿瘤机制十分复杂,可通过表面多种识别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配体分子相互识别结合,并释放多种杀伤介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另外也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本文重点介绍了LAK细胞识别、结合、杀伤肿瘤细胞分子机制的一些最新进展,并探讨了肿瘤细胞抵抗LAK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LAK细胞抗肿瘤机制二分复杂,可通过表面多种识别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配体分子相互识别结合,并释放多种杀伤介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另外也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本文重点介绍了LAK细胞识别、结合、杀伤肿瘤细胞分子机制的一些最新进展,并控讨了肿瘤细胞抵抗LAK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宁  缪继武 《现代免疫学》1996,16(3):164-166
本文采用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析因设计,研究了人外周血树状突细胞在体外对L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树状突细胞均能增强LAK的杀伤活性(P<0.001),以中等浓度的树状突细胞作用最为明显。加入IL-2后,树状突细胞对LAK抗肿瘤活性的增强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外周血和脾LAK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外周血和脾LAK细胞的研究陈宝安周振英朱敏生高雪芝金宝翠邵泽叶临床上使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取得良好效果,但在疗效判断上,仍缺乏有效客观的手段。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