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Max Vision二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3.47%(50/115)、33.04%(38/11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病理类型含黏液、淋巴结转移组CDK4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含黏液组、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低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高的病例(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04,P<0.05)。结论 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K4的表达与PD-L1呈正相关,且CDK4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D-L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2 (Hpa-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临床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低;Hpa-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结论 Hpa-2在结肠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P2 A及Noxa蛋白在大肠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2 A、Nox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 PP2A、Noxa蛋白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肠癌组PP2A与Noxa蛋白阳性表达率(90%、82.5%)明显低于癌旁组(95%、88.1%),P<0.05;大肠癌组PP2A、Noxa蛋白阳性表达在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例大肠癌组织中PP2A蛋白与Noxa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29,P<0.05)。大肠癌癌细胞凋亡指数在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肠癌组PP2A、Noxa表达阴性者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表达阳性者( P<0.05)。结论 PP2 A、Noxa蛋白可能相互协同,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卫华  张煦  苏晓路  冯颖 《医学争鸣》2008,29(6):549-551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和P53在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和P53在51例大肠癌组织、14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d-1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癌组织vs正常组织,癌旁组织 P<0.05);id-1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ckes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与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1 和P53在大肠癌中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440,P<0.01).结论: id-1的过表达是细胞恶性变的标志之一,P53的表达与之有关,二者在大肠癌的转移和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和CDK4的表达,了解其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结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16和CDK4的表达。结果:1.结肠癌旁组织中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随着Dukes分期越高、淋巴结的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组织浸润深度越深P16阳性表达越来越低。2.结肠癌旁组织中CDK4低表达,而结肠癌组织中CDK4高表达;Dukes分期越高、结肠癌恶性度越高、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组织浸润深度越深CDK4的阳性表达率越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的CDK4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高。结论:P16和CDK4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NSCLC组织(NSCLC组)、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癌旁正常组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比两组标本中的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根据PD-L1蛋白表达是否为阳性,将90例NSCLC分为PD-L1阳性组和PD-L1阴性组。 结果NSCLC组的PD-L1蛋白阳性表达(80.00%)高于癌旁正常组(5.00%,P<0.05)。90例NSCLC中PD-L1阳性组72例和PD-L1阴性组18例。 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19.70%)显著低于阴性患者(52.94%,P<0.05);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21.0月显著低于PD-L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28.0月(P<0.05)。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PD-L1蛋白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在NSCLC组织中表达程度上调,并且与患者肿瘤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I(NF-κB)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和11例大肠腺瘤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NF-κB P65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NF-κB P65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18.2%,16例癌旁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 P65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4.2%、613%,各组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1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6例大肠癌、32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水平.结果 CysLT1R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瘤性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9%,40.62%,40.0%,癌组织中CysLT1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大肠癌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 <0.05).结论 CysLT1R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ysLT1R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126例大肠癌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aveolin-1和EGFR蛋白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8/126)和85.71%(30/35),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77/126)和8.57%(3/3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 ),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27,P<0.05). 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aveolin-1和EGFR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P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78例新鲜大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癌旁及其中的2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53、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取29例大肠腺瘤进行P53、Bcl-2的测定,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29.49%和0,癌、癌旁和正常组织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表达(P<0.05)。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中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66.67%和83.33%,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渐升高。大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85.90%和15.39%,癌、癌旁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旁表达明显高于癌表达(P<0.05)。在不典型增生腺瘤中,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Bcl-2阳性表达率升高,但在癌变时又有所下降。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中表达为75.00%,在癌变时为57.69%。Bcl-2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腺瘤中,P53和Bcl-2表达呈负相关(r=-0.61)。结论:P53和Bcl-2协同作用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P53与肿瘤分化、分期有关。P53在大肠腺瘤向腺癌演变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Bcl-2和大肠癌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因此,P53和Bcl-2等相关基因的多基因联合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特别是在大肠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恶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更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