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煎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肠道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新生SD大鼠,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加夹尾刺激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煎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痛泻要方煎剂中剂量组(中剂量组)、痛泻要方煎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奥替溴铵片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天两次,连续30d。结果模型组大鼠回盲部肥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痛泻要方煎剂高剂量组与奥替溴铵片同样能降低模型大鼠回盲部肥大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痛泻要方煎剂能抑制模型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肥大细胞数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安肠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TRPV1的表达及血清SP、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灌肠、球囊直肠扩张联合夹尾刺激的方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得舒特及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TRPV1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结肠TRPV1 mRNA的表达,用Elisa测定血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内脏敏感性阈值下降(P0.05,P0.01),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痛泻安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和得舒特组大鼠内脏敏感性阈值升高(P0.05,P0.01),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降低(P0.01),结肠TRPV1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TRPV1 mRNA表达降低(P0.01),血清SP、CGRP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痛泻安肠方能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结肠TRPV1蛋白表达,降低结肠TRPV1 mRNA表达,降低血清SP、CGRP水平,上调内脏敏感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逍遥散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应激法诱导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作为心理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模型、阳性对照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容量下行直肠扩张AWR评分变化,观察逍遥散的干预作用。结果: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诱导IBS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增高(P〈0.01)。逍遥散能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AWR评分(P〈0.05-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逍遥散对心理应激致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水提物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束缚慢性刺激法制作焦虑型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得舒特和不同荆量痛泻要方水提物进行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结果:IBS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药物治疗可改善IBS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痛泻要方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明显低于IBS大鼠(P<0.01),且明显低于得舒特组大鼠(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IBS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优于得舒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疏肝、升清四法对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脑-肠互动指向性条件应激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组、温肾组、疏肝组、升清组,观察各组大鼠排便次数及性状、AWR评分变化、腹壁肌电活动、组胺体外释放量;血浆中胃动素(MOT)、神经肽Y(NPY)的含量,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内脏敏感性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排便次数及性状、AWR评分变化、腹壁肌电活动、组胺体外释放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各中药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模型组MOT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NPY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组、健脾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疏肝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升清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组、温肾组、健脾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温肾、疏肝、升清四法均能改善D-IBS大鼠肠道敏感性,其作用可能与降低AWR积分,抑制肥大细胞过量活化相关,同时,温肾组、健脾组、疏肝组对MOT及NPY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而升清法未能体现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清及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VIP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束缚应激+番泻叶灌胃法"构造IBS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运用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进行治疗,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VIP的含量,分析痛泻要方治疗IBS肝郁脾虚证VIP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病理组血清和结肠VI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病理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血清和结肠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与降低其血清、结肠VIP的含量有关,极有可能是胃肠道动力增强之后而产生的一种负反馈机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5-HT受体的异常变化,揭示IBS模型5-HT受体对内脏敏感性异常调节的途径及中药复方逍遥散的作用环节。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以心理应激联合免疫诱导致敏法建立IBS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天。评估球囊结直肠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以反映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5-HT3受体(5-HT3R)、5-HT4受体(5-HT4R)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引起AWR的最小容量阈值、结肠黏膜5-HT 4受体(5-HT4R)水平降低,结肠黏膜5-HT3受体(5-HT3R)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逍遥散能升高IBS大鼠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结肠黏膜5-HT3R水平,升高结肠黏膜5-HT4R水平(P<0.05,P<0.01)。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IBS模型大鼠结肠5-HT受体,减弱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脑干孤束核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4只,以灌服番泻叶煎剂加束缚桶限制活动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予痛泻要方水溶液灌胃,对照组予得舒特水溶液灌胃。试验结束后做内固定并取脑干,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干孤束核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脑干孤束核均有CGRP表达,治疗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脏高敏感状态下,大鼠脑干孤束核CGRP表达增加,而痛泻要方干预后其表达明显下降,提示降低CGRP在高级神经中枢孤束核的表达可能是痛泻要方治疗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诱导的内脏高敏感大鼠的高敏感持续性。方法3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模型组(n=16),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2周法刺激模型组大鼠,以大鼠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评估肠道敏感性。依据AWR评分,随机将对照组均分为对照组A(n=8)和对照组B(n=8),将模型组均分为模型组C(n=8)和模型组D(n=8);麻醉下解剖获取A组和C组结肠标本。B组、D组继续正常饲养至18周龄后,以相同方法刺激D组大鼠,获取AWR评分和结肠标本。电镜观察标本肥大细胞(MC)超微结构,甲苯胺蓝染色行MC计数,Western Blot检测结肠蛋白酶原激活受体2(PAR2)表达水平。结果C组AWR评分高于A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MC计数高于A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见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余各组均未见明显脱颗粒;C组PAR2表达水平高于A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建立的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敏感性随周龄增加下降。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的优选治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定 《黑龙江医学》2003,27(4):249-251
目的 比较单用及合用匹维溴胺、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疗效。方法 将 115例IBS病人随机分成 3组 ,匹维溴胺组 4 2例 ,其中 ,男 15例 ,女 2 7例 ,年龄 (4 1 79± 11 2 2 )岁 ,匹维溴胺 5 0mg ,3次 /d。阿米替林组 38例 ,其中 ,男 13例 ,女 2 5例 ,年龄 (4 3 19± 12 83)岁 ,阿米替林 2 5mg ,1次 /睡前。 2药合用组 ,男 12例 ,女 2 3例 ,年龄 (4 2 5 1± 11 75 )岁。观察均为 4周。结果  2药合用组总有效率 88 6 % ,优于匹维溴胺组 73 8%及阿米替林组 6 5 8% (P值均 <0 0 5 ) ,对腹痛、便秘 ,匹维溴胺疗效优于阿米替米 (P <0 0 5 ) ,对腹泻、黏液便、结肠外症状阿米替林疗效优于匹维溴胺 (P <0 0 5 )。结论  2药合用能起协同、互补的作用 ,是治疗IBS更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母子分离结合乙酸灌肠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于造模第6周起,给药组分别给予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和匹维溴铵灌胃,1次/天,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指标,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CRF)和CRF1型受体蛋白表达。结果: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腹部回缩反射阈值( P<0.05~P<0.01),降低结肠CRF、CRF1型受体表达。结论: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补骨脂-肉豆蔻醇提物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先天抑郁大鼠Fawn-Hooded(FH/Wjd)与普通Sprague-Dawley(SD)大鼠对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的内脏高敏感和脑区激活的差异,了解先天抑郁对内脏敏感性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致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扩张实验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目和 结肠黏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以及结肠黏膜和特定脑区包括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和前喙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rAC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的表达。结果:(1)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腹壁回测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 AWR)评分升高(FH/Wjd:2.44±0.04 vs.1.96±0.07,P<0.05;SD:1.75±0.13 vs.1.32±0.05,P<0.05),且FH/Wjd IBS大鼠高于SD-IBS大鼠(2.44±0.04 vs.1.75±0.13,P<0.05);(2)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结肠黏膜MC数目增加(FH/Wjd:43.24±1.72 vs. 24.92±1.38,P< 0.01;SD:23.80±1.28 vs. 14.24±0.92,P < 0.01),FH/Wjd大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IBS 组,结肠黏膜 MC 数目均高于SD组(P均 < 0.01);(3)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FH/Wjd及SD大鼠IBS组结肠黏膜 IDO 及5-HT阳性细胞数均升高(P均<0.01),且FH/Wjd 大鼠对照及IBS组的IDO 及5-HT阳性细胞数高于SD 大鼠(对照:IDO,24.64 ± 2.22 vs. 15.52 ± 1.39;5 HT,21.32 ± 1.26 vs. 12.72 ± 1.12。 IBS:IDO,44.92 ± 2.31 vs. 20.85 ± 1.72;5-HT,31.84 ± 1.57 vs. 19.65 ± 1.09, P均<0.01);(4)FH/Wjd-IBS大鼠PrL 脑区IDO表达高于SD-IBS 组(49.60 ± 4.31 vs. 35.60 ± 2.42,P <0.01),rACC脑区IDO表达高于FH/Wjd对照(45.44 ± 1.16 vs. 34.08 ± 2.76,P<0.01)。结论:先天抑郁使大鼠结肠乙酸刺激后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内脏高敏感,可能与结肠MC数目和5-HT、IDO表达升高有关,提示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对炎症刺激的反应而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免疫诱导剂,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3组动物分别行气囊直肠扩张,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在直肠球囊扩张前实验组2予以腹腔注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断颈法快速处死后取回盲部及结肠标本,行肥大细胞甲苯氨兰改良染色,分析3组大鼠肠道粘膜肥大细胞定量数据。结果3组SD大鼠直肠气囊扩张AWR评分结果显示,在注入扩展气体3ml及5ml时,AWR评分实验组1(2.50±0.52、3.91±0.28)、实验组2(2.33±0.49、3.33±0.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45、2.33±0.49(P〈0.01、P〈0.01);5 ml时实验组1和实验组2AWR分值存在差异(P〈0.05);3组SD大鼠肠道粘膜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肥大细胞染色显示,对照组回盲部及结肠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2.83±0.38、1.58±0.51)明显少于实验组1(6.66±0.65、4.17±0.72)及实验组2(6.58±0.99、4.00±0.72),两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IBS动物模型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每组70人,分为4组:初治试验组、初治对照组、复治试验组、复治对照组。初治试验组和复治试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初治对照组和复治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4组疗程都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4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复治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显著小于初治对照组和复治试验组(P<0.05)。初治组和复治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试验组和复治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可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在有过相关药物治疗史的复治患者中疗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旋毛虫肠道急性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和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变化,比较2者之间差异,探讨相似感染因素在不同种类动物之间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导致内脏高敏感。方法旋毛虫幼虫包囊感染NIH小鼠(400条/只)和SD大鼠(8000条/只),分别于感染后2周、8周称体质量;通过腹壁回撤反应(abdominal with 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估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实验动物对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sion,CRD)的内脏敏感性;处死实验动物,留取空肠、末端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进行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变化。结果 NIH小鼠及SD大鼠肠道感染后2周体质量增长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92),感染后8周体质量增长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96和0.827);2者感染后2周组肠道各部分炎性反应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后8周组肠道各部分炎性反应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扩张压力为40、60mmHg时,NIH小鼠感染后2周组及感染后8周组AWR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RD为40mmHg时,P值分别为0.000和0.010;CRD为60mmHg时,P值分别为0.000和0.014),以感染后2周组增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扩张压力为40、60mmHg时,SD大鼠感染后2周组AWR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和0.035),而感染后8周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9和0.000)及感染后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和0.001)。结论 NIH小鼠和SD大鼠急性旋毛虫感染后8周炎性反应消退,内脏高敏感长期存在,但2者发展过程不同。本研究推测相似感染因素在不同动物之间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内脏敏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泰胶囊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背根神经元(DRG)兴奋性的作用,探讨康泰胶囊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泰胶囊组(剂量为6.06 g/kg)、匹维溴铵组(剂量为5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计条件应激法复制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根据腹部回缩反射(AWR)结果评估模型内脏敏感程度,分离模型大鼠背根神经元,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背根神经元的基电流强度和2倍基电流刺激下神经元反应,观察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IBS大鼠结肠背根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康泰胶囊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AWR评分(P<0.05或P<0.01),显著升高结肠DRG的基强度(P<0.01),显著减少2倍基强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数(P<0.01)。【结论】抑制应激引起的内脏高敏感IBS大鼠结肠背根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是康泰胶囊治疗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熄风化湿方(XFHS)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及SCF-Kit系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XFHS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母婴分离+乙酸灌肠”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XFH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0.9、21.8、43.6 g/kg)的XFHS方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测定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AWR评分,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XFHS组大鼠AWR评分、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XFHS方可改善IBS-D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降低SCF-Kit系统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