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抗心衰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或)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商品名舒乐安定)2mgqn。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0~14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根据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24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结论对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可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治疗对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6例,造影阴性的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12.5~25.0mg,2~3次/d,氟西汀20mg,1次/d,早顿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表评价,临床症状用治疗前后胸痛程度自评表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改善上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伴有抑郁的女性胸痛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临床防治重点。方法 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对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传染科 2 0 0 2 - 0 7~ 2 0 0 3- 0 7的 1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5 0名健康者生活质量研究 ,并对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临床客观指标和生活质量主观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综合评价拉米夫定的疗效。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学和病原学检查等客观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 ,拉米夫定能改善临床客观指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中 ,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决策。  相似文献   

4.
拉西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拉西地平抗高血压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拉西地平4~6mg,1/d,疗程6周。采用问卷表形式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拉西地平治疗后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临床症状、情绪反应以及精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断治疗的人数相近。在拉西地平组,症状的改善与血压降低有一定关系,但情绪反应的改善与血压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拉西地平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4例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8周,通过8项生活指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影响。结果美托洛尔降压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2%及78.4%,其中I、Ⅱ期高血压疗效更好。生活质量评定显示,经8周治疗患者在躯体症状、工作能力、生活满意感及业余生活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结论美托洛尔在降压治疗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15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照SF-36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计分规则,于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12~24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提高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其各个方面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老年患者常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对改善程度有一定影响;青年患者并发其他疾病例数少,其生活质量与中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改善程度较男性更明显(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比较在应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NSAIDs)基础上用和不用甲氨蝶呤 (MTX)对类风湿关节炎 (RA)病人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 ,从而明确在RA治疗方案中早期应用MTX的必要性。方法  13 6例病例来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本研究第一部分制定的RA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本研究测量的工具。结果  13 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完成治疗。MTX组治疗前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自我认识和总体生活质量改善值中位数分别为 3 5、2 0、3 0、2 0、2 3 ,较治疗前水平改善 10 %~ 2 5 % ,优于对照组改善 1%~ 11% (相应改善值中位数为 2 0、1 5、1 5、0、2 1,P值分别为 0 0 1、0 2 8、0 13、0 0 0 5、0 0 3 )。MTX组疗效高的病人治疗前生理功能分和总体生活质量分较疗效低组高 ,而心理功能分较低分组低 ,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也明显。MTX组总体生活质量改善分高的病人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低分组。结论 MTX治疗成年人活动性RA生活质量较单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治疗前生理功能明显受限 ,生活质量差而心理功能较好的活动性RA病人。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探讨该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SF-36生活质量测评标准,对1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综合测评,并对患者给予10%葡萄糖250ml加苦参碱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个月)。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苦参碱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苦参碱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8年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286例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参加康复运动(每周≥3次)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未参加康复运动的患者(P〈0.01);合并其它主要脏器(脑、肺、肝、肾)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0.01);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0.01);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每周康复运动次数、家庭人数、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r=0.12~O.54,P(O.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自身病情、社会支持、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21,(2)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痛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痛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血尿酸水平、西医症状体征积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尿酸水平、西医症状体征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90 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的比例(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血尿酸水平、西医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模式应用于痛风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西医症状体征积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勃起功能障碍(ED)常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多与抑郁症状相关。虽然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ED有效,但认为对CHF病人有禁忌。该研究假设西地那非可有效而安全地用于NYHAⅡ~Ⅲ级病人的ED治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 对35例NYHAⅡ~Ⅲ级的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对血浆脑钠肽(BNP)、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浆BNP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BNP、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由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中肺癌约占1/3.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患者确诊为NSCLC时约有60%~70%已属于晚期[2].晚期NSCLC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其治疗现阶段多采用化疗作为其主要治疗方案[3].多个临床试验表明铂类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NSCLC较传统化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所提高,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4].目前临床多采用多西紫杉醇与铂类药物联合化疗3 w方案作为晚期NSCLC化疗的一线标准方案[5].本研究将评估采用多西紫杉醇加铂类2 w方案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美多心安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美多心安对扩张型心肌病 ( DCM)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38例 D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常规治疗 ,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苯那普利( 2 .5~ 5mg,1次 /d)和美多心安 ( 6.2 5~ 1 2 .5mg,2次 /d)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6、1 2、2 4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苯那普利加美多心安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左室舒张末内径、每搏量、心排血量及生活质量均较常规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 P <0 .0 5~0 .0 1 )。结论 :小剂量苯那普利加美多心安治疗 DCM不仅能控制心力衰竭 ,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病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抗抑郁治疗,给予氟西汀20 mg,早晨顿服1次;而对照组只给常规药物治疗.12周后,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较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0.57±0.05与0.53±0.05,P<0.01).结论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抗抑郁治疗能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姑息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方式的姑息治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所用量表为简易疲乏评估量表简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治疗后研究组疲乏程度较干预前明显减轻,明显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的姑息治疗可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分析联合用药在阵发性心房纤颤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6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且在自愿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减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而治疗不仅是延缓疾病进展,更应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性活动是生活质量的主要方面之一,性活动的满意度与冠心病事件的风险降低相关~([1-3])。文献表明,24%~89%的患者在冠脉事件后性活动存在异常~([4-5])。本文通过对PCI术后患者性活动状况的调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干预策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 2011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LEVF和BNP恢复程度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在治疗的同时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生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80例肝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越高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好;营养状况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已婚以及居住城镇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性别、年龄、付费方式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因变量,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营养状况、年龄以及婚姻等因素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