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于之前主流的H.264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EVC在保证重建视频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可以将码率降低近50%,节省了传输所需的带宽.即便如此,由于一些特定的网络带宽限制,为继续改善HEVC视频编码性能,进一步提升对视频的压缩效率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一种HEVC标准编码与帧率变换方法相结合的新型的视频压缩编码算法,首先在编码端,提出一种自适应抽帧方法,降低原视频帧率,减少所需传输数据量,对低帧率视频进行编解码;在解码端,结合从HEVC传输码流中提取的运动信息以及针对HEVC编码特定的视频帧的分块模式信息等,对丢失帧运动信息进行估计;最后,通过本文提出的改进基于块覆盖双向运动补偿插帧方法对视频进行恢复重建.实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将帧率变换技术与新型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EVC相结合有利于提升视频的压缩效率。针对直接利用HEVC码流信息中的低帧率视频的运动矢量进行帧率上变换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矢量细化的帧率上变换与HEVC结合的视频压缩算法。首先,在编码端对原始视频进行抽帧,降低视频帧率;其次,对低帧率视频进行HEVC编解码;然后,在解码端与从HEVC码流中提取出的运动矢量相结合,利用前向-后向联合运动估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使细化后的运动矢量更加接近于对象的真实运动;最后,利用基于运动补偿的帧率上变换技术将视频序列恢复至原始帧率。实验结果表明,与HEVC标准相比,所提算法在同等视频质量下可节省一定的码率。同时,与其他算法相比,在节省码率相同的情况下,所提算法重建视频的PSNR值平均可提升0.5 dB。  相似文献   

3.
Error Concealment for Frame Losses in MD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数字视频通常经过压缩后传输,结合视频编码标准嵌入秘密信息是视频信息隐藏的主流技术。然而,现有基于HEVC(high-efficiency video coding)的视频信息隐藏技术存在码率增长过快、视频质量下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结合恰可察觉编码失真模型(JNCD)的HEVC大容量信息隐藏方法。方法 JNCD模型是一种面向HEVC视频编码的视觉感知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编码过程的模糊和块效应,有效去除视频感知冗余,在相同码率下可获得更高的主观感知质量。结合JNCD模型,调节I帧中编码单元(CU)的最优量化参数(QP)值,并利用基于方向调整(EMD)算法嵌入秘密信息,进一步增加信息隐藏容量。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用密钥对秘密信息进行置乱加密处理,在解码端只有持有该密钥的用户才能正确解密,获得秘密信息。结果 实验使用HEVC参考软件HM16.0,选取分辨率不同的序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秘密信息嵌入后,视频测试序列的PSNR平均值为41.16 dB,与现有的信息隐藏方法相比,不仅保持较好的主观和客观视频质量,而且信息隐藏容量平均提升2倍左右。结论 采用本方法在保证原视频图像的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增加信息隐藏的容量,并能够一定程度阻止码率增长,符合信息隐藏的不可见性、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效率视频编码中基于块整合的错误隐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高效率视频编码(HEVC)编码单元(CU)尺寸较大所导致的丢包后错误隐藏恢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对CU下的分割块进行块融合的错误隐藏方法。首先,分析了残差能量与块分割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参考帧残差能量与所设阈值进行比较判决,对当前丢失CU分割块进行融合,得到丢失CU的块分割方式;其次,对矢量外推法进行权值优化,保证了算法在HEVC错误隐藏的适用性;最后,对融合块采用优化后的矢量外推法进行错误隐藏。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错误隐藏方法如拷贝法、运动补偿法等相比,基于块融合的错误隐藏在保证解码视频结构相似性(SSIM)的同时提高了不同运动性的解码视频峰值信噪比(PSNR),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更好的将人眼感知特性用于视频压缩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显著性协同检测的恰可察觉失真模型(Just Noticeable Distortion,JND).该模型通过像素域和变换域下联合建模计算得到的最优JND模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显著性算法得到相应的显著图,并将检测结果用于JND模型权值分配.提出的JND残差滤波器可以嵌入到HEVC视频编码框架中.实验结果表明:在全I帧配置下,提出的算法编码结果与HM16相比,在视觉主观感知质量一致的情况下,平均码率可节省10.7%.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布式视频编码较其传统视频编码具有编码简单、误码鲁棒性高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如无人机航拍、无线监控等新型视频业务的需求。在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视频图像被交替分为关键帧和Wyner-Ziv帧,由于受到信道衰落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传统帧内编码方式的关键帧的误码鲁棒性远不如基于信道编码的Wyner-Ziv帧。关键帧能否正确传输和解码对于Wyner-Ziv帧能否正确解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压缩效率和率失真性能。为此针对关键帧在异构网络中的鲁棒性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域的关键帧质量可分级保护传输方案。方法 在编码端对关键帧同时进行传统的帧内视频编码和基于小波域的Wyner-Ziv编码,解码端将经过错误隐藏后的误码关键帧作为基本层,Wyner-Ziv编码产生的校验信息码流作为增强层。为了提高系统的分层特性以便使系统的码率适应不同的网络条件,进一步将小波分解后图像的各个不同层的低频带和高频带组合成不同的增强层,根据不同信道环境,传输不同层的Wyner-Ziv校验数据。同时对误码情况下关键帧的虚拟噪声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第1个增强层已解码重建的频带与其对应边信息来获得第2个和第3个增强层对应频带的更加符合实际的虚拟信道模型的估计。结果 针对不同的视频序列在关键帧误码率为1%20%时,相比较于传统的帧内错误隐藏算法,所提方案可以提高视频重建图像的主观质量和整体系统的率失真性能。例如在关键帧误码率为5%时,通过传输第1个增强层,不同的视频序列峰值信噪比(PSNR)提升可达25 dB左右;如果继续传输第2个增强层的校验信息,视频图像的PSNR也可以提升0.51.6 dB左右;如果3个增强层的校验信息都传输的话,基本上可以达到无误码情况下关键帧的PSNR。结论 本文所提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中的关键帧在实际信道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码问题,同时采用的分层传输方案可以适应不同网络的信道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方向提升小波变换的多描述图像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吕岩  吴枫  尹宝才 《自动化学报》2007,33(6):567-576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方向提升小波变换的多描述图像编码方法, 以避免压缩图像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因数据包传输出错或丢失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严重下降. 基本思想是在空域将一幅图像按梅花形下采样为两个描述, 为解决传统空域下采样多描述编码技术编码效率低的问题, 提出能充分利用相邻像素相关性的方向提升小波变换, 并通过四叉树的分割实现方向的组织和选择. 边缘信道解码出的低分辨率图像, 通过插值算法实现原始分辨率单描述的图像重建. 中央信道解码出的图像, 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实现两描述的图像重建, 进而进一步改善图像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 is an emerging network application in the internet world.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networks is IPTV which gives high speed for internet services. As IPTV offers many live services on user demand and it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still, some problem exists in the existing implementation such as degradation of quality and delay while maintaining limited frames and efficient bandwidth consumption over the network channel. The efficient bandwidth utilization is a major issue in IPTV platforms. Integrating the video processing on network platform is the challenging task in video on demand (Vo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overcomes the drawbacks of existing IPTV by using Frame Frequency Error Optimization (FFEO) based HEVC approach which is called as U-HEVC. The FFEO method upgrades the video quality by interpolation of frames. U-HEVC delivers 50% better compression similar to the existing HEVC standard and it also provides better visual quality at half the bit rates. The Analysis of proposed U-HEVC attain better results compared to existing HEVC compression algorithms that higher number of packets get affected at different bit rate levels. In HEVC the Frame loss of 1 Mbps is 0.38%, 2 Mbps is 0.46%, 4 Mbps is 0.63% and 8 Mbps is 0.94%. When compared to the U-HEVC the Frame loss is somewhat high in HEVC.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ies on IPTV environment based on U-HEVC using frame frequency error optimizatio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
罗晓林  罗雷 《计算机科学》2016,43(Z6):171-174, 183
针对多视点视频的压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分析的编码算法。该算法根据人眼对显著性区域的失真更加敏感这一特性,通过控制显著性区域与非显著性区域的编码质量来有效提高多视点视频编码的效率。首先,利用融合颜色与运动信息的视频显著性滤波器提取出多视点视频图像像素级精度的视觉显著性图;然后,将所有视点视频的视觉显著性图转换为编码宏块的显著性表示;最后,利用感知视频编码的原理实现基于显著性的宏块质量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率失真效率及主观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14.
鉴于数字视频在空间域及时间域上的信息相关性,提出在视频压缩过程中实现多描述编码的方法.算法以H.263为参考标准,在图块及运动估计的DCT域上进行系数划分,通过对少量重要信号的重复分配来保证单个描述的接收质量.同时,系数域的对角分割又使各个描述间具有较强的信号互补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描述冗余率低、编/解码直接快速、压缩率高等良好的MDC特性,是保障视频传输业务可靠性和实时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视频在易出错的信道中传输会发生数据丢包和误码等现象,严重影响视频图像质量。为了改善出错图像的质量,首先使用错误隐藏技术中的空域多方向插值方法进行插值,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学习插值像素点之间的误差相关性来预测插值误差,进而对使用多方向插值方法得到的宏块进行误差校正。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采用的最近像素线性插值法和多方向插值法相比较,基于误差校正的多方向插值算法在错误隐藏视觉效果和峰值信噪比性能指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升高效视频编码(HEVC)的编码效率,使之满足高分辨率、高帧率视频实时编码传输的需求。由分析可知帧内编码单元(CU)的划分对HEVC的编码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提高HEVC的CU划分效率,可以大大提升HEVC编码的实时性。方法 通过对视频数据分析发现,视频数据具有较强的时间、空间相关性,帧内CU的划分结果也同样具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可以利用前一帧以及当前帧CU的划分结果进行预判以提升帧内CU划分的效率。据此,本文给出一种帧内CU快速划分算法,先根据视频相邻帧数据的时间相关性和帧内数据空间相关性初步确定当前编码块的编码树单元(CTU)形状,再利用前一帧同位CTU平均深度、当前帧已编码CTU深度以及对应的率失真代价值决定当前编码块CTU的最终形状。算法每间隔指定帧数设置一刷新帧,该帧采用HM16.7模型标准CU划分以避免快速CU划分算法带来的误差累积影响。结果 利用本文算法对不同分辨率、不同帧率的视频进行测试,与HEVC的参考模型HM16.7相比,本文算法在视频编码质量基本不变,视频码率稍有增加的情况下平均可以节省约40%的编码时间,且高分辨率高帧率的视频码率增加幅度普遍小于低分辨率低帧率的视频码率。结论 本文算法在HEVC的框架内,利用视频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通过优化帧内CU划分方法,对提升HEVC编码,特别是提高高分辨率高帧率视频HEVC编码的实时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中,实时视频在基于数据报协议的传输中遇到大量丢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自适应前向纠错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自适应的前向纠错编码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包。首先,设计一个基于帧级别的前向纠错的框架,主要包括视频编码解码器、RS前向纠错码编解码模块和前向纠错码冗余度计算模块,用来模拟一般视频传输的环境;然后,设计GA-BP模型,将其应用到RS-FEC的冗余度计算,实现一种帧级不均等的保护方案;最后,基于GE信道模拟网络,生成丢包数据,训练离线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StaticRS和DeepRS,所提方法能够在较低冗余度下较高地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得到更高质量的视频。  相似文献   

20.
The latest video coding standard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 can achieve much higher coding efficiency than previous video coding standards. Particularly, by exploiting the hierarchical B-picture prediction structure, temporal redundancy among neighbor frames is eliminated remarkably well. In practice, videos available to consumers usually contain many repeated shots, such as TV series, movies, and talk shows. According to our observations, when these videos are encoded by HEVC with the hierarchical B-picture structure,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in each shot is well exploited. However, the long-term correlation between repeated shots has not been used. We propose a long-term prediction (LTP) scheme to use the long-term temporal correlation between correlated shots in a video. The long-term reference (LTR) frames of a source video are chosen by clustering similar shots and extracting the representative frames, and a modified hierarchical B-picture coding structure based on an LTR frame is introduced to support long-term temporal prediction. An adaptive quantization method is further designed for LTR fram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video coding efficienc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p to 22.86% coding gain can be achieved using the new coding sch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