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舒乐安定1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采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神门、皮质下、交感、心等耳穴压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张春平 《新中医》2015,47(2):203-20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输液、镇静、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患者的病机特点给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3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饮食障碍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观察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后1天内的进食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恶心、呕吐、饮食障碍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证候积分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进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1.1%,观察组9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增强患者食欲,凸显出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中风后便秘疗效良好,简便易行,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朱才敏  殷璀颖  刘昊 《新中医》2023,55(2):160-16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失眠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PSQI评分较治疗后升高,且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研究组复发率7.69%,低于对照组29.03%(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高血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高血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右旋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观察组分别为(120.1±6.0)mmHg、(79.5±3.1)mmHg,对照组分别为(152.1±4.0)mmHg、(87.5±6.2)mmHg,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观察组(22.13±3.07)分、对照组(28.86±3.03)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高血压失眠可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丹  殷璀颖  蔡莉娟 《新中医》2023,55(8):193-19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医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中医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呼吸道症状积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评分(CAT)。结果:治疗后,中医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和气促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干预组咳嗽、咳痰和气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干预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干预组CA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AECOPD痰浊阻肺证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将社区98例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两组随访12个月,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为10.6%,对照组复发率为1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治疗中作用显著,同时又共同参与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起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周国赢 《中国针灸》2012,32(5):413-416
目的:验证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并与电针治疗效果相对比。方法:将258例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注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等常规治疗,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予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照射穴位为耳门、听宫、听会等,加耳穴贴压肝、肾、内分泌等穴;观察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取穴与观察1组照射穴位相同,15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1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2疗程后观察1组治愈率为40.7%(35/86),观察2组为38.4%(33/86),均优于对照组的25.6%(22/86)(均P<0.05),且两个观察组2疗程治疗效果均优于1疗程(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个观察组在降低语频听阈、改善听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2疗程疗效均优于1疗程(均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和电针对中重度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在降低语频听阈、改善听力方面具有持久性,随治疗时间的增长疗效逐步累加;低能量激光照射穴位及外耳道加耳穴贴压治疗可以代替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柴一峰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31-223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机理,观察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12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63例。穴位注射:抽取刺五加注射液2mL,甲钴胺注射液1mL分别注入四神聪、安眠穴,每穴注射药物0.5mL,每周注射2次,6次为1个疗程;耳穴贴压:主穴:神门、皮质下、交感、枕。中医辨证加减配穴,隔日换贴1次,双耳交替,10次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临床疗效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其临床痊愈率(35%)、愈显率(49.3%)均优于阿普唑仑对照组(7.9%、28.6%)(均P0.01);结论: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组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杨晓琳  刘炜 《中国针灸》2015,(3):227-231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耳穴贴压与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5例。药物组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片,每次12.5mg,每日2次;联合组给予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针刺穴取人迎、风池、百会,耳穴贴压穴取神门、心、降压沟、交感,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肌酐水平和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24h动态血压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P<0.05);联合组治疗后降低24h动态血压值的效果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的变异系数(CV)均有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的24h血压和收缩压的变异系数下降幅度较药物组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ngⅡ水平和血浆肌酐水平均下降(均P<0.05),联合组降低AngⅡ和肌酐水平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较药物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下降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1.1%(32/45)(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于改善24h动态血压、AngⅡ水平、肌酐水平优于卡托普利,且能改善头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方法:将 87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45 例,对照组 42 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配合耳穴贴压。3 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1.11% ,对照组有效率为 78.57%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穴位贴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默野  张春珍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88-2789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穴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试验条件的高血压病患者63名,随机分为用中药制作的膏药和非中药的膏药,贴敷特定的穴位,观察6~8周中患者血压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显著地降低血压。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3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国晶  富琦  霍毓平 《中国针灸》2001,21(6):343-34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并以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30例,通过结肠传输试验观察结肠运动情况。结果:有效率为96.7%。结论:穴位注射并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经结肠传输试验证实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俞亚菊  胡燕 《新中医》2021,53(3):173-17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和耳穴贴压。测量2组患者干预前后清晨血压水平,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记录2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清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干预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耳穴贴压和耳穴按摩治疗高血压的即时降压效应.方法 将15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和耳穴按摩组,耳穴贴压组84例采用耳穴贴压,耳穴按摩组68例采用耳穴按摩,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即刻、10 min的血压.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耳穴贴压组治疗后即刻差值与耳穴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穴贴压组治疗后10 min,各级高血压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以2级高血压降压为最明显.结论 耳穴贴压组与耳穴按摩组对降低高血压均有一定疗效,但耳穴贴压组较耳穴按摩组影响更大,并且治疗后血压能在短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平.且在耳穴贴压10 min时,2级高血压降压效应显著.说明耳穴贴压降低高血压优于耳穴按摩,按摩耳背沟、角窝上对降低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61例,两组在心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按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昕妍  朱兵 《中国针灸》2005,25(7):474-476
目的:观察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9例Ⅰ~Ⅲ期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华佗自动降压仪取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3疗程(21次)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29例患者,显效44例,有效7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90.70%.收缩压平均下降(18.64±1.48)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8.01±0.68)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9.
韦炎彬 《河南中医》2021,41(4):491-494
目的:清肺排毒汤联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治疗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所在病区收治的轻症新冠肺炎患者105例,经影像学、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确诊为轻症新冠肺炎,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清肺排毒汤口服、中医药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日排便次数、Bristol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排毒汤联合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治疗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缓解腹泻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眩晕住院患者中择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硬币法将其分作2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为西药组(32例)、接受常规西药及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的为联合组(32例)。分析比较2组血压变化、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临床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联合组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时间短于西药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眩晕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缩短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