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TEI指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1例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TEI指数;术后随访1年,起搏器程控仪分析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的发生次数。结果:共完成随访48例,其中无事件组33例(68.8%),VT/VF组11例(31.2%);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最大内经(LAD)。E峰与A峰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EI指数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与VT/VF的发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34,P<0.01),而LVEDD与VT/VF的发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r=0.065,P>0.05)。结论:TEI指数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 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抑素 C( CysC)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 CRT 的 DCM 患者36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静脉血检测 BNP、TNF-α、CysC 水平;术后随访1年,CRT 起搏器记录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并经程控仪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 VF 组11例(32.35%);两组相比较,仅 LVED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LVEF、TNF-α、Cys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VEDD 是 DCM 患者 CRT 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准确的预测因子,没有发现 BNP、LVEF、TNF-α、CysC 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PAF)双腔起搏器(dual chamber pacemaker ,DDD)术后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frequency events , AHREs)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DDD植入术指征的SSS合并PAF成功行DDD植入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1例),两组术后均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早1次)、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 ,晚1次)。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服药1a后心房、心室起搏特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差异性及心房高频事件(包括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房起搏、心室起搏比例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CRP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起搏器程控时记录到的心房高频事件,观察组心房高频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抑制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房颤患者双腔起搏术后心房重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心房高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心房颤动(AF)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62例SSS合并阵发性AF(PAF)未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且血脂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d),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AF发作次数、AF持续时间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F的发作次数、AF持续时间虽没有明显降低但显著低于对照组(13.4±2.8次/年vs 16.2±3.6次/年,62.4±7.2小时/年vs 66.3±4.7小时/年),血CRP水平显著降低(7.95±0.87 mg/L vs 9.52±1.31 mg/L)且显著低于对照组(7.95±0.87 mg/L vs 10.02±1.37mg/L)。治疗组的血脂在治疗12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未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SSS患者AF的复发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不同心室起搏百分比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的影响,及贝那普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2006年1月~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贝那普利组(干预组)及未服用贝那普利组(非干预组),每组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起搏亚组及DDD起搏亚组。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6个月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 VVI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大于DDD起搏患者(P<0.05);高心室起搏百分比患者血浆BNP浓度大于低心室起搏百分比患者(P<0.05);干预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起搏后血浆BNP浓度增加,且随着心室起搏百分比的增高而增高,但DDD起搏优于VVI起搏;贝那普利可以延缓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324例,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1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其余3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经6个月随访,各药物治疗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治疗组之间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而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之间对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胺碘酮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双腔起搏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SSS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94例,双腔起搏器植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最佳房室延迟(OAVD)设置方法进行比较,探讨OAVD设置的简单、实用的方法。选择36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设置不同的AVD,于超声心动图下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二尖瓣返流、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Time1)、最早出现舒张期二尖瓣返流的AVD(临界AVD),并通过同步心电图测定QT间期(QTI)、QT离散度(QTD)及QRS波群时间(QRSI)。将各指标预测的OAVD与OAVD(EF最大时的AVD)进行比较。结果:①心功能正常者心房起搏或心房感知时在AVD为170ms或140~160ms时EF达到最大,且与OAVD时EF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功能不全者在AVD为130~140ms时EF达到最大,但与OAVD时EF相比差异有显著性。②三种心电图指标预测的OAVD与OA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其预测的OAVD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与OAVD显著相关。③预测OAVD、AVD=200或180ms时预测的OAVD与OA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下述简单方法设置OAVD:OAVD=200ms(或180ms)减去200ms(或180ms)时Time1,以提高随访效率。  相似文献   
9.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子,其对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与舒张压。我们对257例接受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病人的脉压及冠脉病变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脉压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入选7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口服胺碘酮+瑞舒伐他汀+贝那普利)及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房颤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房内径(LAD)。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试药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显著下降,总有效率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CPR水平、LA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可以减少房颤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抑制心肌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