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水提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丹参水提物灌流心脏。观察记录复灌50 min时的心肌功能变化。结果丹参水提物可提高心脏缺血再灌期的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心肌中p-Ak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水提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与它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参麦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离体豚鼠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离体豚鼠心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Langendorff灌流及缺血再灌注离体豚鼠心脏模型,观察SM对冠脉流量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SM可显著提高正常及缺血-再灌注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减少缺血-再灌注后LDH的漏出总量,降低缺血再灌后心肌组织MDA的含量,升高SOD的活性。结论SM可增加正常及缺血-再灌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轻缺血-再灌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研究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0min,复灌120min后复制出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功能、心肌梗死范围、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损伤的影响。结果:DDPH能显著改善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功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结论: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DDQ)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氢槲皮素低剂量组(5 mg·L~(-1))、二氢槲皮素高剂量组(10 mg·L~(-1))4组。使用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式建立离体大鼠心脏I/R模型。观察I/R期间DDQ对左心室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和心率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血清肌酸激酶(CK)的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分析,TTC染色法评价心肌梗死程度,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结构的病变。结果与模型组比,DDQ预处理组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DDQ预处理组可使心肌组织中的SOD和GSH/GSSG的含量明显增加;CK,LDH和MDA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降低心肌梗死程度,减轻心肌组织学病变。结论 DDQ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可能与DDQ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氧自由基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蜀葵花总黄酮保护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 (totalflavoneofAbel moschlManihotLmedic ,TFA)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创建的离体心脏灌流法建立的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模型 ,观察TFA对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质、酶学指标等的影响。结果 经研究发现 :TFA( 10 0、5 0、2 5mg·L-1)可明显增加缺血再灌后离体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 ,降低MDA生成量 ,减少心肌细胞内CPK、LDH的漏出 ,并使NO含量及NOS活性得到提高。结论 TFA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及舒张冠脉改善低灌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pelin-13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Langendorff恒流灌注大鼠心脏,采用停灌/复灌方式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采用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ERK1/2的表达。结果apelin-13可以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dp/dtmax(P<0·01),降低灌流液中LDH水平,增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上调心肌组织中eNOS表达和下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和2(ERK1/2)的表达。结论apelin-13拮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及心肌细胞膜稳定性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改变eNOS与ERK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玉郎伞黄酮类化合物(YLSF)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停灌30min后再灌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大鼠左心室插入水囊导管,记录YLSF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冠脉流量(CF)和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氧酶同工酶-1(LDH-1)的活性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YLSF高剂量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功能损伤,减少CK、CK-MB、LDH、LDH-1的释放和MDA的产生,增加SOD的活性.结论 YLS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庄梅  方颖  吴立荣  雷大卫 《贵州医药》2007,31(2):114-11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分别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预处理.24小时后构建Langendorff离体心脏I/R动物模型,缺血30 min后再灌注60 min,动态观测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心脏功能的改变;测定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CAT、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地塞米松可改善再灌注期间心脏功能(LVDP、±dp/dtmax、CF P<0.01)及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地塞米松升高I/R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酶的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脏具有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源性CSE/H2S通路的改变以及给予H2S供体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影响,探讨该通路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通过停灌30min/复灌30min方式造成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外源性NaHS(40μmol.L-1)分别在停灌30min前(SIR)与停灌30min后处理(IRS)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影响。记录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差(LVP=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压)。采用比色法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MDA及SOD;采用比色法检测心肌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采用RT-PCR方法测定心肌组织CSEmRNA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30min相比,SIR组及IRS组±dp/dtmax、LVP均增高,LDH降低;I/R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CON)、SIR组及IRS组(P<0.05,P<0.01);IR组SOD活性低于SIR组及IRS组(P<0.05),但与CON组差别无显著性;I/R组大鼠心肌CSE活性低于CON组(P<0.05);而大鼠心肌CSEmRNA的表达与CON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缺血前后给予外源性NaHS均可改善因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心肌SOD活性,增加氧自由基清除而拮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及细胞膜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源性CSE活性抑制可能与心功能障碍及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离体家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兔心Lan-gendorff灌注实验模型,离体兔心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连续灌注Krebs-Henseleit(K-H)液60 min;缺血再灌注组关闭主动脉套管停止灌注,30 min后恢复37℃K-H液灌注60 min。生脉注射液组步骤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在复灌时先用生脉注射液的K-H液(浓度为每500 ml K-H液中加入生脉注射液40 mL)灌注3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流量、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压力时间变化率(±DP/DT);检测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和心肌组织中MDA、SOD含量。结果生脉注射液组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DP/DTmax和LVDP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冠状动脉流量增大;冠状动脉流出液中MDA、LDH、CK以及心肌组织中MDA浓度降低,而冠状动脉流出液和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均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超微结构损伤较轻(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具有抗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渐增再灌注处理的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制备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Nor)、缺血/再灌注组(I/R)、渐增再灌注组(GR)、牛磺酸低浓度组(T20)、牛磺酸高浓度组(T40)、渐增再灌注联合牛磺酸低浓度组(GT20)、渐增再灌注联合牛磺酸高浓度组(GT40)。记录平衡末及再灌注90min心功能,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组织中Caspase-3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GR、牛磺酸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LDH漏出,降低心肌Caspase-3活性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相比单纯应用GR及牛磺酸,渐增再灌注联合牛磺酸的保护作用更强,且GT40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 GR和牛磺酸均能减轻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牛磺酸,特别是高浓度牛磺酸能够增强渐增再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抗凋亡可能是二者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药理性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在Langen-dorff离体灌流大鼠心脏,采用停灌K-H液30min后再灌注4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FR药理性预处理(TFR pharmacological preconditioning,TFR-PP)大鼠心脏,在缺血前灌注含TFR的K-H液5min,然后用不含TFR的K-H液灌注5min,如此反复,共3次。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的变化,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在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中,TFR-PP(50、100mg.L-1)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中CK和LDH活性的降低,同时能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TFR-PP(25、50、100mg·L-1)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心肌组织中MPO的增加及NF-κB、TNF-α、ICAM-1的表达。结论TFR药理性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羟苯氨酮保护大鼠心脏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强心扩血管新药羟苯氨酮(oxyphenamon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离体或在体大鼠心脏,阻断冠脉前降支10 min后行再灌注15 min(离体)或30 min(在体),形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心电图、心肌酶学与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观察药效。结果羟苯氨酮(离体心脏灌流1-10 μmol·L-1,或静脉注射0.1-1.0 mg·kg-1)剂量依赖性地明显减少再灌注时的心律失常,对抗损伤所致心肌CPK,LDH与MDA的变化,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结论羟苯氨酮明显保护离体和在体大鼠心肌对抗冠脉阻断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1,6-二磷酸果糖对幼兔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雄  刘桥义 《华北国防医药》2000,12(4):237-239,F003
目的 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幼兔离体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幼兔离体灌流左心室顺灌做功模型,行缺血一再灌注试验。于缺血期间多次施加含5mmol/LFDP的St.ThomasⅡ号停搏液,经过120分钟缺血、30分钟再灌注,观察心功能、冠脉液肌酸激酶(CK)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FDP组的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心肌CK漏出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比对照组显著减轻。结论FDP对幼兔离体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初步探讨咖啡酸苯乙酯对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取心脏Langendorff法离体灌流,实验分5组:空白组:KH(Krebs-Henseleit)液连续灌流100 min;模型组:KH液稳灌3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KH液40 min;给药组:KH液稳灌3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3、6和12 mg/L CAPE的KH液40min。实验中观察各组大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变化。停灌后测其各组心肌组织的丙二醛(MDA)、蛋白羰基化(PCO)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心脏缺血再灌注期间,模型组收缩力减弱,张力增加,心率减慢,冠脉流量明显减少,出现心律失常;给药组在再灌注后收缩力增强,张力降低,心率增快,冠脉流量明显增加,节律整齐。停灌后模型组MDA、PCO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降低,而给药组MDA、PCO的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1),且减少SOD含量的降低(P<0.01)。说明缺血再灌注能够增加心脏的氧化应激,诱导氧化损伤,CAPE保护可以减少氧化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咖啡酸苯乙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赤土茯苓苷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 Langendorff离体大鼠非循环灌流模型测定赤土茯苓苷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收缩力、冠脉阻力、心率的影响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 2 mg/L,1 0 mg/L,50 mg/L赤土茯苓苷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 ,能增加再灌后冠脉流量、冠脉阻力 ,促进心肌收缩幅度的恢复 ,减轻心脏水肿 ,但对心率的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藏药三味檀香散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I/R)组、三味檀香散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以K-H液平衡灌流90 min外,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流3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30 min,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冠脉流量(C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离体大鼠的心脏停灌30 min、再灌注30 min,可引起明显的心功能抑制.三味檀香散预处理有明显的正性变力作用,大、中、小剂量组的LVSP、±dp/dt max明显高于I/R组(P<0.05或P<0.01),各组间的HR和CF无差异(P>0.05).结论 三味檀香散预处理能有效改善左室的顺应性,增强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离体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初步探讨咖啡酸苯乙酯对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取心脏Langendorff法离体灌流,实验分5组:空白组:KH(Krebs-Henseleit)液连续灌流100 min;模型组:KH液稳灌3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KH液40 min;给药组:KH液稳灌3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3、6和12 mg/L CAPE的KH液40min。实验中观察各组大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变化。停灌后测其各组心肌组织的丙二醛(MDA)、蛋白羰基化(PCO)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心脏缺血再灌注期间,模型组收缩力减弱,张力增加,心率减慢,冠脉流量明显减少,出现心律失常;给药组在再灌注后收缩力增强,张力降低,心率增快,冠脉流量明显增加,节律整齐。停灌后模型组MDA、PCO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降低,而给药组MDA、PCO的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1),且减少SOD含量的降低(P0.01)。说明缺血再灌注能够增加心脏的氧化应激,诱导氧化损伤,CAPE保护可以减少氧化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咖啡酸苯乙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红景天苷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只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30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红景天苷组、红景天苷+普萘洛尔组并造模。于造模成功24 h后迅速断头取心,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分别灌流红景天苷、红景天苷+普萘洛尔,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1、4 h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心脏的心率、心肌收缩张力、左室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主动脉流量(AF)、冠脉流量(CF)。结果给药后,红景天苷组的心肌收缩张力、±LVdp/dtmax、AF及CF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普萘洛尔组心肌收缩张力、±LVdp/dtmax、AF及CF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离体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可以阻断这种强心效应,提示其对β受体有激动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冠脉流量,进而改善急性缺血心脏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七茎叶皂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地奥心血康70 mg.kg-1)、三七茎叶皂苷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阳性给药组和三七茎叶皂苷给药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60 min后,分离心脏置于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上,平衡15 min后,全心停灌25 min,再灌注6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大鼠左心房插入水囊导管,记录三七茎叶皂苷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再灌注60 min后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LDH、CK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三七茎叶皂苷不同剂量组(20、40、80 mg.L-1),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功能损伤,减少灌流液中LDH、CK释放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SOD、GSH-Px的活性。HE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给药组与三七茎叶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减轻了I/R造成的心肌损伤。结论三七茎叶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舒缩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