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受地形条件、地下空间限制,功能需求以及风险管控等因素的影响,对地铁车站建筑的形式提出了多元化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了形成一些非典型地铁车站建筑形式,相较于常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这种建筑形式与设计目标契合度更高.论文以某地铁车站为例,重点研究复杂环境下非典型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地下隐蔽工程中,建筑方案往往要协调工程既有条件与功能性空间的关系。特别地,在换乘节点车站及多层地下车站中,受城市规划及换乘条件影响,往往会使车站条件及其复杂,从而造成一些特殊的建筑设计。因此,在多层车站的设计之前,对其周边条件及制约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天津地铁7号线肿瘤医院站为依托项目,对其建筑方案进行完整剖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下车站的开发建设向深层化与综合化发展,深层地下车站组织复杂、结构特殊,在破坏性灾害下,深层地下车站存在疏散路径长、层数多、出口少等问题,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因此,本文以深层地下车站空间中人员疏散安全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切入点,通过疏散目标、疏散时间、性能化消防工程安全指标3个方面,梳理现有疏散安全法规与评估方法中深层地下车站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用于深层地下车站疏散的楼梯、扶梯、电梯等疏散设施,提出了深层地下车站空间中人员应急疏散组织的同时疏散、分阶段疏散、延迟疏散3种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深层地下车站开发建设中疏散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车站周边建筑密集条件下,车站施工地下市政管线迁改可利用空间是有限的,迁改管线的横断面设计会影响管线迁改的可实施性和车站基坑的安全性。论文总结了有限空间条件下地铁车站管线迁改横断面设计遵循的3个原则:基坑安全、管线安全净距和施工便利,并以福州地铁2号线具体车站为例,论述了地铁车站管线迁改横断面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地铁10号线地下(线上)列检库为例,成都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具有初期列车少、列车运行间隔大的特点,考虑地下空间的规模、形态和功能,提出:在运营初期利用车站配线修建地下列检库承担工程月检,定修由7号线车辆基地解决,厂架修由快线网厂架修基地解决,远期车辆的检修任务改由板桥车辆基地解决。该方案实现了资源共享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详细阐述了地下(线上)检修库的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布局、建筑防火与特殊构造设计,以“空间换时间”的创新思路建设全国首座地下(线上)列检库,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建设利用及建筑设计提供可借鉴样本。  相似文献   

6.
根据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功能特点,以厦门轨道2号线湖滨中路站车站地区为例提出地铁车站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应注重整体规划、功能协调、以人为本、近远结合的规划原则。在设计中应充分分析开发条件,重点研究公共空间和交通组织,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复杂的地下换乘车站,乘客的方向定位、空间辨认度大大降低,通过分析梳理地铁换乘站的建筑形式类型,了解换乘站换乘节点结构特征,结合目前车站换乘节点导向性设计包括标识系统设计、空间导向性设计的现状,乘客的心理特征及空间识别方法,提出车站空间整体导向性设计的想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地下车站渗水的现状及来源切入,阐述了地下车站防水的设计原则,提出结构防水设计重点在于"防"、建筑排水设计重点在于"疏"等,并对地下车站建筑防水设计优化展开详细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未结合周边建筑的形式、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的结合概念。系统地介绍了三种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结合的主要模式,分别从空间组织、功能组织、交通组织三个方面剖析了不同结合模式,并结合国内外具体的案例印证了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铁的建设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面对建设用地、成本的限制,需要有效利用空间结构,地下空间结构成为高铁车站配套设计的主导。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在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结合郑万高铁项目郏县车站站后配套工程地下空间施工采用咬合灌注桩进行支护为案例,针对富水砂卵地层的特殊地质特性进行咬合灌注桩的施工。通过案例总结经验,希望对类似地下空间工程施工者能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12座地下车站的组成及其设计原则,并以杨高路站为例,着重介绍了该站车站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为例,对地铁一般车站尤其是公共区的标准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在现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更合适的人性化设计,并对运营需求和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建筑设计的行为心理分析有意识的引入到地铁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陈静 《山西建筑》2011,37(5):30-31
对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应注意事项,分别介绍了地铁出入口的各种类型、不同设计手法、无障碍设计要点及选址等内容,为今后地铁出入口的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ontreal underground pedestrian network and emphasizes its architectural aspects as well as types of occupants and ambiance characteristics. Fourteen km of underground pedestrian pathways have already been built in the downtown area; this network links 44 buildings and 9 subway statio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wo surveys completed in 1984 and 1988 for the City of Montreal's city planning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广州与深圳地铁站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地铁站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地铁站等候区人性化设计,使其更具导向性和可识别性,同时指出空间设计应富有各个车站的地方特色,为地铁站的空间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urban tunnels and subway st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onitoring of tunnels and subway stations during construction using in-situ geotechnical instruments plays multiple essential technical roles. During early construction stages, it provides a factual basis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ed design and select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f needed, such field measurements also can be used to guide modifications or refin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particularly at critical portions of the underground project. On the other hand, systematic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s taken at reasonably spaced control sections along the proposed alignment of a project can be utilized to documen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Such valuable records also can be used in a database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future tunnels and for subway develop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ed research, field measurements gathered during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provide badly needed records for reviewing and improving the existing design procedures and validating new analytical tools, as well as for formulating effective direc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match the mounting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program for urban underground projects, based on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re than 10 instrumentation test sections, mainly for tunnels and subway stations in Egypt and Canada. Some details of the most reliable in-situ instruments are also given. Finally, examples of different layouts of the monitoring programs implemented at different underground projects are presented, with some typ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地下城市通廊具有形态复杂、周围衔接的空间多、内部功能和人员组成多样的特点,在现行的规范中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对城市通廊的形态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一种跨越多层、与地铁融合的多层城市通廊的形式提出了防火分隔和人员疏散的解决方案,并与常规设计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表明,城市通廊虽然放弃了传统的防火分区的概念,但是围绕商业进行防火分隔的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控制火灾蔓延的风险。人员疏散系统的设计要求很好地对现有不同规范之间进行了衔接,既保持了消防安全水平,也兼顾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梅展军 《山西建筑》2010,36(29):7-8,48
以某市地铁1号线的南一环站为例,介绍了高架桥与地铁车站结合的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分析了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弊端,并提出了关于地铁车站设计的几点建议,以期为类似车站设计项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暗挖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原则的分析,结合目前国内暗挖地铁车站实际所采用的建筑、结构型式,总结各种暗挖车站建筑、结构型式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同时,重点论述车站机电系统对土建规模的影响,以广州地铁五号线小北站为工程实例,探讨在满足车站功能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优化建筑功能布局、选择合理的机电系统,达到减少暗挖车站工程规模、降低暗挖车站施工风险、节约工程造价目的,对今后具有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