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溶菌酶,前者是消化糖类物质的一个酶,其分泌过程受付交感神经所控制,后者是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一部分,是唾液的抗菌酶。本工作企图通过观察针麻病人唾液淀粉酶与溶菌酶的活性变化与针麻效果的关系,探讨付交感神经在针麻过程中的调整作用和针刺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已有许多文献报导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βH)活性可以作为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过去,我们曾用血浆DβH 活性来反映交感神经活动,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和子宫切除病人中观察到:在针麻效果好时,诱导后和术中血浆DβH 活性下降或不变,而针麻效果差者,血浆DβH 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3.
<正> 我室曾观察到针麻下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在针麻效果好时,血浆中游离的5-HT偏低、血小板向血浆内释放5-HT较少和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相对抑制或稳定状态。后又在针麻胃大部切除的实验模型上测定狗全血5-HT的含量具有类似现象。同时还观察到胃粘膜APUC细胞内的5-HT和交感神经末稍荧光强度在针麻效果好时均较强,并且两者在分布上存在紧密关系。以上结果提示,针刺调整交感神经以保证针麻手术顺利进行的内在机理之一可能与调节APUD细胞5-HT的储存  相似文献   

4.
<正> 过去我们以血浆中促使去甲肾上腺素(NA)合成酶——多巴胺β羟化酶(DβH)活性,作为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曾观察了交感神经活动与针麻效果的关系,针麻效果好者,DβH活性不变或略为降低,提示针刺能使交感神经在手术创伤的强烈刺激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DβH活性的高低只能间接反映血浆中NA的水平,而直接测定血浆中NA水平才能更直接地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状态。同时既观察DβH活性,又测定血浆NA的水平,从两者的变化关系,更能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曾经报道过,在临床针麻胃大部切除术过程中,血中游离5-HT的含量改变与针麻手术效果密切相关。针麻效果好的病人,大多数血浆中游离5-HT的含量明显下降,交感神经的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狗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针麻效果优级的,术中全血5-TH的升高率(与针前血中5-HT的含量比)也比针麻效果差的为低(P<0.05),在同一模型上,用组织荧光化学的方法观察到,针麻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针刺诱导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我们初步看到针刺诱导可以调整植物神经活动,使交感神经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表现为皮肤温度上升,皮肤电活动下降,手指血管容积脉搏波波幅增大以及心率减慢,这种变化对针麻手术的顺利完成是有利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针刺诱导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我们还测定了针刺诱导前后人体对疼痛及闪光刺激的反应,以进一步探讨针麻过程中植物神经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其与针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观察针麻在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适应症,我们对24例施行胃大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取穴、辅助用药、手术者、麻醉者固定,统一评级标准的条件下,对针麻和局麻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辅助用药量、麻醉手术期血压、脉搏的变化、内脏牵拉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其结果如下: 本组病例麻醉效分果三级:即优(Ⅰ)、尚好(Ⅱ、)差(失败)。12例针麻手术,Ⅰ  相似文献   

8.
<正>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到针刺效果的优劣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以及血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交感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途径,我们利用腹腔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减弱其功能活动,观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并同时检查了血中5-HT和5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以及胃壁APUD细胞5-HT荧光强度的变化。从中分析外周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与外周5-HT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巴多胺-β-羟化酶(DβH)可促使多巴胺-β-位羟基化为去甲肾上腺素,不少学者提出DβH 活性可以作为交感神经功能活动的指标、但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自1975年以来测定针麻病人血浆中DβH以及针麻狗模型血浆及脑组织中DβH 的活性,企图探讨针刺对交感神经系统调整功  相似文献   

10.
瞬膜运动早已用作观察颈交感神经机能的一个指标。疼痛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也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在针麻的动物实验中,能否把瞬膜运动作为一个痛反应的指标,尚未看到详细报导。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瞬膜运动不仅与疼痛刺激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反应稳定可靠,用于判断动物的针麻效果,是一个简明实用的指标。现将记录方法及有关观察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室曾经观察到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病人针麻效果好时血浆游离5-羟色胺(5-HT)水平较低,血小板向血浆中释放5-HT的量较少最近,在狗的针麻胃大部切除实验模型上还观察到针麻效果好时,血中5-HT 总量升高率也较针麻效果差者为低。  相似文献   

12.
<正> 针麻手术的实践以及原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证明针刺镇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系统,中枢神经递质,体液因素等的参与,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阐明针麻本质,提高针麻效果,不能忽视中医理论。为探索中医的辨证取穴与针麻效果的关系,应用生化指标,观察针麻胆囊切除术狗血中游离氨基酸谷氨酸(Glu)、色氨酸(Trp),酪氨酸(Tyr),与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已知TrP为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前体氨基酸,5-HIAA为5-羟色胺(5-HT)的代谢产物,从实验资料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曾于临床应用术中辨证选穴针麻胃大部切除术提高了针麻效果,在实验中模拟术中辨证选穴针麻狗胃大部切除术其效果也非常满意。本工作进一步探讨术中辨证选穴对胆囊摘除术的针麻作用,意图仍为临床提供针麻选穴资料。在实验中以动物术中行为表现和反应以及心血管活动作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实验动物为31只健康狗,雌雄均有,随机分为甲、乙、对照三组。各组均在清醒状态下捆绑于手术台上,待动物安静30~40分钟开始记录各项指标数椐作为针前基础值,然后分别记录针刺诱导30分钟、处理内脏、  相似文献   

14.
狗针麻胃大部切除手术模型全血5-羟色胺含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5-羟色胺(5-HT),是体内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中枢神经内的5-HT 参与针刺镇痛,已有不少报导。但在外周5-HT 则是受人重视的一种具有强烈致痛作用的物质,针刺对外周5-HT 作用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曾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胃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及其与胃泌素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05年 Edkins 从胃粘膜中提取出胃泌素,80多年来对其生理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证明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脑肠肽对调节胃的运动起重要作用,但在针刺调整胃运动功能中的意义,迄今没有报导。本工作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组化方法,探讨针刺“人中”对狗胃运动的影响及其与胃泌素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体重约15公斤的狗25只进行急性实验,实验用氯醛糖(100毫克/公斤)静脉麻醉,打开腹腔,将应力传感器用缝线固定在距幽  相似文献   

16.
<正>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病症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则迄今尚未阐明。最近我们的工作证明了针刺对狗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但针刺对胃运动功能的作用则了解甚少。从针灸临床实践认识到,针刺“人中”穴具有  相似文献   

17.
<正> 五年来(1975~1979) 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按胃大部切除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辨证循经选穴,能够充分发挥针刺的调整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内发生一系例的规律性变化,并明显地提高了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效果。为了深入研究体内这些变化的发生机理,需要有一个近似针麻手术病人变化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此研制了本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 针刺麻醉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针刺具有调整和镇痛作用。可作为麻醉的手段之一。但心理因素,如其中的暗示作用,在针麻中有何意义,还存在不同看法。国外有人认为,针麻就是一种催眠暗示性的麻醉,多数人意见相反,有人进而用实验证明其机理是不同的。我国于1973年即有工作看到,暗示感受性高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针刺穴位对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的影响问题,国内曾有过一些报道,结果颇不一致.一方面电镜观察及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针刺穴位可促使家兔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CA)增多,麻醉猫及清醒大自鼠血中CA水平升高。另一方面针麻临床研究表明,针刺穴位对交感神经系统具有相对抑制作用。鉴于血中CA水平可以反映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状态,我们特建立了下腔静脉内埋藏导管以采集肾上腺静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