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5-羟色胺(5-HT),是体内一种具有广泛性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中枢神经内的5-HT参与针刺镇痛,已有较多报导。至于针刺对外周5-HT的研究,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对20例针刺治疗的间日疟患者及一组实验动物的外周5-HT含量与针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观察。一、材料与方法(一)标本采集1.病人:××公社社员,年龄20~55岁。其中大部分是30~40岁,具有典型间日疟症状,血片镜检间日疟原虫阳性。在患者发作24小时内,于针刺治疗前、后各采血标  相似文献   

2.
<正> 5-羟色胺(以下简称5-HT)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胺类,分别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神经元及消化道粘膜的嗜银细胞产生,其作用极为广泛,在脑内被视为神经介质之一,在外周对胃肠活动,血管通透性及血液凝固起着重要作用,并被视为致痛物质。针刺可以抑制人胃粘膜嗜银细胞释放5-HT,改变病人血中游离5-HT的含量以及抑制血小板释放5-HT。为进一步了解针刺对致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对抗针刺镇痛的实验观察已在人猴、猫、兔、大鼠及小鼠等动物上得到证实,说明中枢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参与针刺镇痛;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也已被确认。这两者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5-HT)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已被公认,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中枢5-HT参与针刺镇痛的作用已有不少报导,其研究方法多数是在试验动物上分析针刺镇痛过程对5-HT的影响,而直接从临床上观察人脑脊液内5-HT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自1981年1月起,对144例颅脑手术病人针刺前后脑脊液内5-HT及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和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失眠方、脐内环穴及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5-HIAA含量影响,并对3种针法优选。方法:70只大鼠经随机、PCPA失眠造模及筛选后共分6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无特殊处理,3个观察组分别给予针刺失眠方、针刺脐内环穴、针刺失眠方合脐内环穴干预,非穴组给予针刺非穴处理,治疗6 d后取大鼠海马匀浆,ELISA法检测5-HT和5-HIAA含量。结果:PCPA模型大鼠海马5-HT和5-HIAA明显降低,3种针法均显著升高5-HT、5-HIAA含量;而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作用更好,优于2种单一方法并显示其叠加作用。结论:3种针法可能通过升高海马内5-HT、5-HIAA含量而改善失眠,实验支持失眠方合脐内环穴针刺为失眠症的优选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枢及外周 5 -HT、5 -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针刺昆仑穴 ,观察即时及后效应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 -羟色胺 (5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结果 :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 1h以上 ;提高大脑皮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提高脑干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降低炎症局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结论 :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 ,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 ,外周和中枢的 5 -HT、5 -HIAA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针刺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电针刺激,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1,次40mg,每日3次,餐后服用,每周一至周五服药,停药2天,以减少副作用。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比较,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浆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系统研究了5-HT行抑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内阿片肽及P物质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脑脊液内去甲肾上腺等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许多实验支特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硷(Ach)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多数认为中枢5-HT 是加强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 NE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拮抗还是协同尚难定论。本文工作研究颅脑针麻手术病人脑脊液内 NE系统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便进一步观察中枢 NE 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针刺法对肾绞痛患者血浆、尿液中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差异,探讨取得最佳效应的特异针刺手法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下焦瘀滞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运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等级评分。治疗1组取肾俞穴,采用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刺入的"三才刺"法;治疗2组取阿是穴,针刺方法同治疗1组;对照组取肾俞穴,采用常规针刺法。共治疗30min。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SP和5-HT水平。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级评分及血浆和尿液中SP、5-H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疼痛等级评分及血浆和尿液中SP、5-H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才刺"法对肾绞痛具有特异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浆及尿液中SP、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 针麻手术的实践以及原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证明针刺镇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系统,中枢神经递质,体液因素等的参与,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阐明针麻本质,提高针麻效果,不能忽视中医理论。为探索中医的辨证取穴与针麻效果的关系,应用生化指标,观察针麻胆囊切除术狗血中游离氨基酸谷氨酸(Glu)、色氨酸(Trp),酪氨酸(Tyr),与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已知TrP为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前体氨基酸,5-HIAA为5-羟色胺(5-HT)的代谢产物,从实验资料表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室曾经观察到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病人针麻效果好时血浆游离5-羟色胺(5-HT)水平较低,血小板向血浆中释放5-HT的量较少最近,在狗的针麻胃大部切除实验模型上还观察到针麻效果好时,血中5-HT 总量升高率也较针麻效果差者为低。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曾观察到针麻手术病人术中网膜和胃壁交感神经介质荧光组织化学变化及胃壁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与针麻效果有关。针麻效果较好者,其交感神经纤维及末梢内含有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针麻效果差者,含量明显减少。动物在针麻下,其变化又是怎样?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变化规律,我  相似文献   

14.
<正> 已有许多文献报导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βH)活性可以作为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过去,我们曾用血浆DβH 活性来反映交感神经活动,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和子宫切除病人中观察到:在针麻效果好时,诱导后和术中血浆DβH 活性下降或不变,而针麻效果差者,血浆DβH 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曾于临床应用术中辨证选穴针麻胃大部切除术提高了针麻效果,在实验中模拟术中辨证选穴针麻狗胃大部切除术其效果也非常满意。本工作进一步探讨术中辨证选穴对胆囊摘除术的针麻作用,意图仍为临床提供针麻选穴资料。在实验中以动物术中行为表现和反应以及心血管活动作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实验动物为31只健康狗,雌雄均有,随机分为甲、乙、对照三组。各组均在清醒状态下捆绑于手术台上,待动物安静30~40分钟开始记录各项指标数椐作为针前基础值,然后分别记录针刺诱导30分钟、处理内脏、  相似文献   

16.
Coronyryheartdiseaseisanischemicheartdiseaseofcoronaryvasospasmorcoronaryocclu-sioncausedbycoronaryatherosclerosis.Thereareagreatnumberofreportsonacupuncturetreat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Acupuncture...[l]'canimproveanginapectoris`larf.n.ti..[2J,reduceblood-lipid.[3]andblood..[4].viscosity,improvecirculationofcoronaryartery['JandischemicECG[6].Inthepresentpaper,atthesametimeoffurther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acupuncturetreat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effectsofacupunctureonbloodconten…  相似文献   

17.
<正> 五年来(1975~1979) 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按胃大部切除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辨证循经选穴,能够充分发挥针刺的调整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内发生一系例的规律性变化,并明显地提高了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效果。为了深入研究体内这些变化的发生机理,需要有一个近似针麻手术病人变化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此研制了本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19.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对血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针刺 (或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血糖含量的变化 ,推测针刺复合麻醉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胆囊切除术共46例 ,其中A组 (针硬组 ) 1 6例 ,B组 (电硬组 ) 1 4例 ,C组 (对照组 ) 1 6例。每例于术前 1天 ,术中3 0min、术后 3天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A、B两组血糖值术中比术前略升高 ,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C组 (对照组 )血糖值术中比术前升高明显 ,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B两组与C组术中血糖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A组 (针硬组 )或B组 (电硬组 )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中具有调整交感神经功能 ,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使术中、术后血糖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正>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证实了针刺的信息是通过神经递质和活性物质的传递而产生镇痛效果。在这些递质中有些有利于针刺镇痛,有些不利于针刺镇痛,而同一递质在中枢可能被认为是镇痛物质,在外周则为一致痛物质,其相互间在含量和功能上的平衡是产生针刺镇痛作用的重要条件。为了探讨剖腹产术中的针刺效应与这些物质在外周血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本题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