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脐血中不仅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也含有多种造血因子,因此研究脐血血浆中各种造血因子可有助于了解胎儿造血特点,并为临床应用脐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我们对64例正常足月脐血血浆中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  相似文献   

2.
脐血血浆支持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0份去血小板的脐血血浆混合后用于研究其对造血细胞培养的支持作用。发现按10%的终浓度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琼脂培养体系时,集落产率稍高于用GM-CSF作刺激因子组。当按30%终浓度加入含EPO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时,可支持CFU-GM、爆式红系集落(BFU-E)、巨核细胞集落(CFU-Meg),粗-巨噬细胞与红系细胞混合的集落(CFU-GEM),粒-巨噬细胞与红细胞、巨核细胞混合的集落(CFU-GEMM)生长,而混合成人血浆则无此作用。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单个核细胞条件液(PHA-MNCCM)对大部分集落有促进作用,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国产IL-3可提高CFU-GEM产率,但似乎不利于含巨核细胞的集落生长。研究结果提示,脐血血浆含有丰富的造血刺激活性,利用脐血血浆进行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可能为简化并推广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法分离出脐血CD34~ 细胞,比较研究了混合脐血血浆联合IL-3,IL-6,GM-CSF,Epo 4种中、晚期造血因子和单纯的4种造血因子情况下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结果表明,混合脐血血浆联合造血因子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forming unit,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forming unit of erythriod,B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minxed colony-forming unit,CFU-mix)3种集落的扩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4种造血因子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纯混合脐血血浆扩增效果较差。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对子成人脐血移植有重要意义。上述结果提示,混合脐血血浆的扩增成功,可代替或弥补早期造血生长因子的作用,用于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  相似文献   

4.
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脐血中不仅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也含有多种造血因子,因此研究脐血血浆中各种造血因子可有助于了解胎儿造血特点,并为临床应用脐血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脐血含各系造血干/祖细胞和多种造血集落刺激因子,是继骨髓、外周血、胎肝之后第4个新开发的、可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还可静脉输注,用于一切放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病人、刺激造血功能,从而扩大了血源供应。笔者通过对37份人脐血和11份正常骨髓的BFU-E体外培养观察,再次证明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并对脐血红系定向祖细胞的2个亚群(CFU-E、BFU-E)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墓头回对脐血基质细胞促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12例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加入不同浓度的墓头回水提物共培养14天,基质细胞层形成后,消化,计数;收集基质细胞最多浓度的上清液(MTH-PSCS),以不同比例与MNC共同加入集落培养基中共培养14天,计数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结果 0.01μg/ml的墓头回与MNC共孵育14天后,基质细胞的数量(14±2.8)×105/ml明显多于对照组(9±2.2)×105/ml.0.01 μg/ml的MTH-PSCS以0、5、10、20比例作用后,脐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分别为17±6、121±24、268±27、114±31、68±11,10%的MTH-PSCS作用最为明显;脐血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分别为38±12、72±23、81±9、159±45、90±32,其中以20%的MTH-PSCS作用最为明显.结论 中药墓头回可诱导脐血基质细胞的生长,可以促进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自1966年Bradley等建立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以来,先后在来源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下,培养出粒系、红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其中多数因子得到分离、纯化及克隆表达,这些因子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多能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即  相似文献   

8.
吴月梅  张茂宏 《临床荟萃》1999,14(6):280-282
脐血移植在当今已渐成为医学界中一个新课题,许多学者研究提示,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脐血移植明显优于骨髓和外周血,它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细胞 60年代Bames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胎鼠和新生鼠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细胞,明显超过成年鼠的外周血。70年代Kuntgon等人研究证实,人类胎血和脐血中也含有较丰富的造血细胞,单位容积脐血中集落刺激因子-GM(CFU-GM),BFU-E的含量比成人外周血高。Laver还证实足月新生儿脐血中CSF-GM和CSF-G的含量远高于成人外周血,表明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刺激因子。产后获得脐血量一般为60~100ml,其所含干细胞量足够一40公斤的儿童,甚至一成年人的所需量。  相似文献   

9.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因子组合在体外对脐血 (CB)中的巨核系等造血祖细胞的诱导扩增作用。方法 用体外液体悬浮培养法 ,将白细胞介素 3(IL 3)、白细胞介素 6 (IL 6 )、血小板生成素 (TPO)、脐血血浆 (CBP)作为刺激因子 ,添加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 ,对CB的单个核细胞 (MNC)短期培养 2 1d。在培养的 0、7、14、2 1d检测新鲜细胞和培养细胞中的有核细胞数 (NC)、巨核系祖细胞 (CFU Mk)、粒巨噬系祖细胞 (CFU GM)、混合系祖细胞 (CFU GEMM)增殖倍数。结果 在 2 1d内 ,3个实验组的NC数 ,CFU GM、CFU Mk、CFU GEMM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中NC、CFU GM在培养的 2 1d达到高峰。CFU Mk、CFU GEMM在培养的 14d达高峰。在含有TPO的实验组中 ,CFU Mk的增殖倍数高于不含TPO的实验组 ,CFU GM、CFU GEMM增殖的倍数也高于不含TPO的实验组。含有CBP的实验组对CFU GM、CFU Mk、CFU GEMM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CB中的含有丰富的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在不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进行定向扩增 ,TPO可以促进干 祖细胞向巨核系分化 ,对粒巨噬系祖细胞也有促进作用。脐血血浆可以作为协同刺激因子促进CB中干 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含有人造血干细胞因子(rh-SCF)的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上清液,在半固体培养中,单独或协同rhGM-CSF、G-CSF、IL-3、EPO刺激人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rh-SCF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无明显作用,SCF主要是协同其它因子,明显增加集落形成数量和集落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细菌、霉菌和其它病原侵袭的中心环节,因此维持足够的粒细胞水平对于保障机体的防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粒细胞起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粒系造血过程中主要有5种造血生长因子参与调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多系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和白细胞介素-6(IL-6)。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些因子均已得到纯化和克隆,并能用重组DNA技术大量生产。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些因子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现代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骨髓移植(BMT)是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肿瘤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 ,脐血中不但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也含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 ,我们分别从脐动脉、静脉中取血 ,测定两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含量的差异 ,以间接推测胎盘在脐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产生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脐血来源和制备 脐血标本来源于我院产科妊娠36 7w~ 39 7w ,年龄 (2 3~ 31) y 健康产妇顺产分娩的胎儿 ,胎儿娩出断脐后 ,在胎盘未娩出前用无菌干躁注射器于胎盘端脐动静脉各采血 5ml,4℃冰箱保存 ,2 4h内 ,用普通离心机 30 0 0r/min ,离心 15…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脐血干细胞是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之一,但基因转移率低下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障碍.酪氨酸激酶JAK2在造血干/祖细胞自我更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脐血基因转移率低下的障碍,根据基因调控表达技术原理,是否可开发一个可以靶向扩增JAK2基因修饰的脐血CD34 细胞体系.目的:探讨转基因JAK2介导的脐血干祖细胞长期扩增调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材料:实验于2003-06/2006-04在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脐血取自健康、足月、自然分娩后立即断脐的脐血.脐血由北京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MiniMACS磁性分离仪、免疫磁珠吸附CD34单抗购自德国Miltenyi Biotec公司, 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FACScalibur,人重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人白介素-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生成素为PeproTec产品,SPF级裸鼠购自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MGI-F2JAK2,内含有JAK2基因的功能催化区和两个与小分子靶向基因合成药物(AP20187)结合的位点蛋白(2xF36v,F2)组成.AP20187可与F36v特异结合引起JAK2二聚化而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该载体同时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用作检测细胞增殖的标记.应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系统纯化分离脐血CD34 细胞,用含JAK2的逆转录病毒上清转染脐血CD34 细胞.转导后的CD34 细胞在集落刺激因子、Flt3配体、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细胞因子的联合培养条件下,以不加或加入AP20187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 细胞中所含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的百分率,确定基因转移率.②扩增后的脐血祖细胞集落培养结果.③取培养10周的脐血CD34 细胞于裸鼠的胁部皮下注射,30 d后观察成瘤情况.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可获得CD34 细胞大量扩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扩增的CD34 细胞GFP阳性率由基线水平逐渐上升于第11周时达到95%以上,而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阳性率逐渐下降到基线水平以下并逐渐消失.②实验组转基因CD34 细胞于12周后仍可产生造血祖细胞集落红系祖细胞、粒单系祖细胞、脐血多向造血祖细胞,所形成的造血祖细胞集落以粒单系祖细胞为主.③裸鼠实验无致瘤特性.结论:转染JAK2 基因的人脐血CD34 细胞协同其他细胞因子可以体外长期扩增脐血干祖细胞,对今后开展干细胞治疗某些遗传性血液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脐血浆刺激造血活性。方法 检测脐血浆的造血因子水平及其扩增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作用和刺激生成CFU GM、CFU Mix、BFU E作用。结果 ① 33例脐血浆中 4例检测出GM CSF ,2 0例检测到IL 3和IL 6 ,33例检测到EPO ,各细胞因子之间不具相关性 ;②液体培养 6d后 ,脐血浆组有核细胞数为 (1.0 8± 0 .2 0 )× 10 6/ml,胎牛血清 (FCS)组为 (0 .72± 0 .0 5 )× 10 6/ml,脐血浆对体外培养维持PBSC活细胞数明显优于FCS(P <0 .0 5 ) ,但无明显扩增作用 (P >0 .0 5 ) ;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PBSC 14d时 ,脐血浆组集落数为 (13± 11)× 10 5,而FCS组集落数为 0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脐血浆含有多种造血因子 ,其刺激造血活性与IL 3浓度成正相关 ,但与IL 6和EPO的相关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造血生长因子(HGF)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具有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成熟血细胞机能的作用.作用于从多能祖细胞至循环成熟细胞分化瀑布的不同阶段,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白细胞介素3(lL-3)等.最近多种HGF已纯化、克隆化,通过重组DNA技术已大量生产,并于临床试用.生物学特性Ep由肾小管周围细胞和肝细胞产生,血浆平均浓度25mU/ml.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是HGF的重要细胞来源.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不断合成M-CSF,血浆生理活性为174±76U/ml.G-CSF约见于10%的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16.
FLT3配基(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与造血调控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体外,单独FL对造血的调控作用有限,但FL可与IL-3、G-CSF、CSF-1、GM-CSF、SCF及IL-6协同促进骨髓及脐血CD34~+细胞形成粒-巨噬细胞集落、粒细胞集落或巨噬细胞集落;可与SCF、IL-7或IL-11协同促进B淋巴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FL有望用作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因子,在临床上用作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免疫佐剂及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IL-1)是体内巨噬细胞和其它许多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分子量为15—18KD,在体内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促进白介素-2(IL-2)及其受体的表达,诱导白介素-6的生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近年来,IL-1对造血细胞的影响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一文献综述。体内的造血机制甚为复杂,主要涉及其造血刺激和抑制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刺激造血的因子有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1、IL-3、红系生成素等引起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已知的造血抑制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γ-IFN)、前列腺素-E2(PGE2)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人和小鼠造血祖细胞各种抗原系统的特点及其鉴别方法,以及在生物学和治疗学方面的有关问题。造血祖细胞在有刺激因子存在的半固体培养中,粒-巨噬祖细胞(CFU-G,M)可形成粒细胞或巨噬细胞,或二者混合组成的细胞集落。在红细胞生成素(Ep)刺激下,红系祖细胞(BFU-E和 CFU-E)可生成红系细胞集落。小鼠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受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脾脏形成  相似文献   

20.
脐血血浆体外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脐血血浆对造血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以集落形成单位(CFU)为指标,观察了脐血血浆体外对脐血和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脐血血浆使脐血CFU总和增加了2.23±0.52倍,在一定范围内,CFU总和增加幅度与培养体系中脐血血浆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发现脐血细胞和脐血血浆ABO血型不同时刺激作用更为明显。②脐血血浆对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刺激作用与ABO血型有关,血型相同者,无刺激作用,血型不同者CFU总和增加了1.55±0.43倍。③细胞因子可使脐血CFU总和增加,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与脐血血浆,CFU总和增加更为明显。④成人外周血血浆对脐血和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与胎牛血清相比无差异。结论:脐血血浆中含有刺激造血细胞增殖的因子,这种(些)因子对造血细胞的刺激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提示脐血干细胞移植时同时输注脐血血浆可能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