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Hughe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Hughes临床分级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鞘内注射1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5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及临床疗效、肌电图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肌电图检查改善或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起效时间、SSS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格林-巴利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2组,实验组以环孢菌素A联合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记录其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在观察时间点内,中、重度患者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轻度患者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孢菌素A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有效药物,比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格林-巴利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2组,实验组以环孢菌素A联合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记录其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时间点内,中、重度患者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轻度患者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孢菌素A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有效药物,比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DXM)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基础上联合MP冲击治疗,2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周;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与单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仅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两组相关指标及呼吸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脱机时间比较:观察组6.00±0.89天,对照组8.00±1.15天(P<0.01).(2)治疗2 周后Fugl-Meyer 运动积分比较:上肢肌力观察组25.03±3.19,对照组13.93±3.92(P<0.01).下肢肌力观察组24.07±7.21,对照组13.55±5.29(P<0.01).(3)机械通气5 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效果优于仅用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7.
蒋伟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4,(10):1268-126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确诊为GBS的患儿分成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作为主要治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30μg.d-1,疗程1月。治疗前后两组进行临床疗效、Hughes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预后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ughes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用于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对改善症状和预后、提高疗效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军  梁顺波 《广西医学》2007,29(4):503-504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置换前、后及置换后弃浆液的抗体、补体水平.结果 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患者血液中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弃浆液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血液.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予患者静注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的病情变化,体征和有关辅助检查。结果:发现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87%格林——巴利患者有肯定疗效,尤其对反复发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疗法效果欠佳患者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内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临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5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痊愈24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9例,显效率为82.4%.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Guilian-Barre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应用IVIG0.4g·kg-1·d-1连用5天,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大剂量IVIG治疗GBS临床分级评分和见效时间均优于激素治疗组(P<0.05和P<0.001),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GBS临床分级评分和见效时间均优于激素冲击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GBS诊断的141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IVIG,并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三种给药方式对轻、中、重度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程度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95.74%、82.85%。结论WIG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低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WIG治疗儿童GBS亦有效。  相似文献   

13.
格林-巴利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才 《医学综述》2009,15(6):946-94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格林-巴利综合征多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对称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脑脊液呈现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轻型预后好,重型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脑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手足口病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而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郭蓉 《实用全科医学》2007,5(6):490-491
目的研究大剂量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类固醇激素与单独应用类固醇激素对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ruropathoes,CIDP)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CIDP患者共32例,应用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设为实验组,年龄17~67岁;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7例,年龄21~69岁,设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肌力(Fugl-Meyer运动积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积分和Barthel指数的对比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力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明显增加。结论IVIg联合激素治疗CIDP的效果比单独用激素治疗效果要好,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每次0.4g/kg,1次/d,静脉滴注,连续5d,同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明显效果,93.8%的患者2-6d后水疱停止发生,黏膜损害消退,激素用量减少,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激素的用量,降低激素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 (KD)的治疗效果。方法  2 2例KD患儿给予中等剂量免疫球蛋白 (1g/kg)联用阿斯匹林治疗 ,另外 2 0例KD患儿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2g/kg)联用阿斯匹林治疗。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表现持续的时间和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中等剂量组 6例冠状动脉扩张和大剂量组 5例冠状动脉扩张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免疫球蛋白 1g/kg或免疫球蛋白 2g/kg联用阿斯匹林治疗KD疗效相同 ,但中等剂量价廉且潜在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肌肉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感染、脱敏、糖皮质激素、抗凝、饮食调整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紫癜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HSPN效果好,能缩短紫癜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19.
袁伟杰  肖卫民 《海南医学》2006,17(12):16-17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3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总体疗效、主要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18%和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和35.14%(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Upro、血脂TC、TG显著降低,血清TP、ALB明显升高,LDL、HDL、BUN、Scr等指标亦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水肿、降低感染率、减少复发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显著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