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陕西中医》2007,28(9):1141-1142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形态特征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胃镜下形态特征,并对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病人的胃镜下特征象分别与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型、胆胃郁热型、胃阴亏虚型、淤血阻络型的胆汁返流性胃炎存在密切关系。提示: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应采取微观辩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论治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方法:分型论治胆汁返流性胃炎75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中医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3.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365000)林勤吴珠英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孙轶贞【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疏肝和胃汤中医治疗笔者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6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总结中医药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自拟中药内服施治;结论:中医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调胃消胀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养年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0):440-440
调胃消胀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0例710061陕西省西安中医消化病研究院田养年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与胃粘膜接触而产生的病变。近年来,我院用中药“调胃消胀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20例中...  相似文献   

6.
马山主任医师近20余年来致力于中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有着一定的经验。他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可分为3种类型,其一为功能性胆汁返流性胃炎,多见于慢性胆道系统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  相似文献   

7.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探微杨容青辽宁省大连市中医院(大连116013胆汁返流性胃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从临床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诊治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略陈管见。1病机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系现代医学病名,但中医典籍不乏胆胃相关的论...  相似文献   

8.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郭喜军,王英(050011)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所致主要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随着纤维胃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分析 4537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卫校崔增骅,郭新月,郭知章胆汁返流性胃炎简称“返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长期松弛,关闭机制失调及十二指肠的逆蠕动,胆汁反常进入胃内,胃粘膜屏障被破坏而致,与中医之“胃失和降”病机颇类似,属...  相似文献   

10.
冯晶远 《光明中医》2009,24(5):912-913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大量吸烟及嗜食辛辣者,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参考下属文献 [1-40],发现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很好,尤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既体现了中医的治本,又显示出西医治疗迅速的特点,效果更尤,就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4例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 ,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 ,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雷尼替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能够较好地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证治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超 《中医杂志》1992,33(1):22-23
为探求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证治规律,我们自1987~1990年间系统观察了5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的中医治疗情况。初步体会:本病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胆邪上逆,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由于患者体质差异(气虚或阴虚)、情志所伤(易怒肝旺、忧思伤脾)、工作环境(如劳倦脾虚)、生活  相似文献   

13.
徐菲菲  叶寿山  张霄翔 《中药材》2012,(7):1123-1125
目的:研究苍藿平胃颗粒对慢性胃炎及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胃炎模型和胆汁返流性胃炎模型,分组给药治疗1 w后取其标本,检测胃液量、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并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苍藿平胃颗粒中、高剂量对慢性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胃酸度的降低有明显抑制作用;病理检查显示,苍藿平胃颗粒低、中、高剂量对慢性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苍霍平胃颗粒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疗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实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11月间在我院就诊的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7例,西医组采用铝碳酸镁,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中医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两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胃镜疗效及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胃脘痛、泛酸、嘈杂、纳差、嗳气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中医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较西医组明显降低(P 0.05)。中医组胃镜疗效上优于西医组(P 0.05)。两组IL-8及CRP指标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组IL-8及CRP低于西医组(P 0.05)。结论:中医辨证疗法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中医症状积分、胃镜疗效及炎症改善均优于西医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有实验研究已证实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1990-08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会大会上,提出了胃炎新的分类法-悉尼系统,列返流性胃炎为胃镜下胃炎的一个独立类型.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整体学说之脏腑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其主症及胃镜下表现,提出了胆邪犯胃,胆胃同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7.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碱性胆汁返流而灼烧胃黏膜所引起的胃炎。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2例。收到较满意效果,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呃逆”、“嘈杂”、“胃痞”、“呕吐”等范畴。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检出率较前有显著增加,笔者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中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论为依据,获得较好疗效,谨举案二则以兹讨论。 例一,刘某,男,52岁,1992—8—10初诊。该患者胃病史五年余,经常无诱因出现胃脘胀满不舒,嗳气恶心,胃脘隐痛、子夜尤甚,食少纳减,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无力。中西药治疗一直效果不显。1992—8—10经在哈某医院做胃镜所示:食道贲门胃体粘膜正常,胃角光滑、  相似文献   

19.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一种同胆胃密切相关的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西药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和胃促动力药疗,但疗效欠佳;笔者在1997—1998年间,依据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3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运用舒肝利胆和胃降逆法,方选自拟的舒肝和胃汤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设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胃镜影响。方法:将72例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1疗程(28 d)后观察两组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胆汁返流程度改变。结果: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针刺组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泛酸/吐酸、不适感等常见临床症状,并明显改善其胃镜下胆汁返流程度,使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趋于正常化。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能有效调节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胃肠道不适感等临床症状,并改善胆汁返流程度,增强胃蠕动,使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