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棉纤维所具有的微孔结构,将Ba^2+离子渗透到棉纤维内部.再与PO3^3-离子接触,在棉纤维的微孔中生成磷酸钡和磷酸氢钡结晶沉淀,从而将磷酸钡和磷酸氢钡粒子组装到棉纤维的内部结构中,形成无机粒子/棉纤维复合材料。实验表明:无机粒子与纤维形成比较牢固的结合,其织物经12次洗涤后,增重率保持在6%以上,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2.
陶瓷木材     
木材通过各种化学处理,能制成各种新型材料,如陶瓷木材、塑木复合格、乙酰化木材、彩色木材、尺寸稳定木材和高耐气候性木材等。现简单介绍一下陶瓷木材:陶瓷木材的制造方法是:先将饱水状态的木材放到含有硼酸的高浓度(30%以上)氯化钡水溶液浸泡数小时,这时钡离子通过扩散渗透到木材的细胞壁中。于是木材中的磷酸离子与钡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磷酸钡和磷酸氢钡。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木才用煤气燃烧器燃烧时,尽管木材会发生一些炭化,但基本上不冒烟,也不会产生火苗,况且不会出现变形和内部龟裂。当停止煤气火焰喷射时,…  相似文献   

3.
刘攀  张煜  王艳书  张怡 《印染》2014,(17):17-22
钡渣是重晶石生产碳酸钡后残留的固体渣。钡渣中含有大量的钡盐。以贵州镇宁钡渣为原料,利用盐酸将钡渣中钡盐中的钡离子浸取出来进行二次利用。实验结果表明,钡离子的最佳浸取工艺条件为:3.0 mol/L盐酸浓度,液固比7∶1(g/g),浸取时间2 h,浸取温度80℃,搅拌速度400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钡离子浸出率可达78.51%。  相似文献   

4.
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比较了棉纤维在丝光前后纵向形态与横向截面间的差异,阐述了对棉纤维作丝光处理的原理,介绍了用钡值法测量棉织物的丝光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过特殊加工后的膨润土对磷酸锭产生吸附,卷集作用,使磷酸钙沉淀不膨胀,形成的粒子易于过滤,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脱色,吸附胶体物质的作用。室内实验和中试生产均证实此工艺可应用于生产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合成勃姆石有效去除牛奶中磷酸离子的能力。将勃姆石加入牛奶中,滤过后通过对滤液中总磷、磷酸离子和其它成分的浓度测定,发现勃姆石能有效地吸附牛奶中的磷酸离子,吸附量与处理时间和勃姆石添加量而定。处理后牛奶中有机磷和其它乳成分的含量未发生改变,说明低磷牛奶的质量与处理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废旧棉纺织品产量日益增长,加大环境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棉纤维作为含碳量较高的纤维素纤维,其回收利用前景广阔。磷酸法低耗环保、节约资源,是棉纤维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回收的废旧棉纤维的应用着手,介绍了磷酸在废旧棉纤维回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无机纳米助剂的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使用无机纳米助剂提高浆膜和纱线性能的机理。采用无机纳米助剂KHM-01和淀粉进行煮浆、上浆、浆液成膜和退浆试验,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上浆纱和退浆纱中纳米粒子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红外光谱、红外透射和热重分析研究淀粉浆膜中纳米粒子与淀粉之间的作用,用纯棉坯布上浆的方式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纳米粒子、淀粉和棉纤维之间的作用。指出:无机纳米助剂KHM-01通过纳米粒子与淀粉和棉纤维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提高了浆膜和纱线的性能,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是因为纳米材料表面富含羟基。  相似文献   

9.
回用造纸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无机离子,这不仅会使纸张质量下降,而且会加重造纸设备的腐蚀。本研究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硝酸银滴定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电絮凝处理前后废水中无机离子的类型及含量;通过XRD检测絮凝物与阴极板吸附物中无机离子的类型,探讨了相关无机离子在电絮凝处理过程中的迁移机制。结果表明:处理后废水中的Fe~(2+)、Mn~(4+)、Cu~(2+)、Ca~(2+)、Mg~(2+)、SO~(2-)_4等离子的含量大大降低且水中不含Al~(3+),不会出现有些研究者所担心的Al~(3+)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地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制备的抗菌棉织物耐久性能不佳的问题,提高无机纳米粒子的整理技术,对黏结剂结合棉织物表面无机纳米粒子耐久抗菌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抗菌耐久性的评价方法、黏结剂固化无机纳米粒子在棉织物表面的后整理方法等,并分析了耐久性,对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以及抗菌效率、抗菌效率下降趋势和洗涤过程中无机纳米粒子的损失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氨基和巯基基团可与无机纳米粒子形成配位键,有效地将无机纳米粒子固定在棉织物表面上;微波辐射和超声波可应用于增强无机纳米粒子在棉织物表面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磷酸整理后棉织物的燃烧性能与发烟性能.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TEOS或磷酸整理相比,TEOS/磷酸整理后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与总释放热最低,分别由原布的145.66 kW/m2、1.68MJ/m2下降至70.76kW/m2、0.67 MJ/m2,且整理后织物有效燃烧热、烟气产生速率也有显著降低,总生烟量由0.080m2/m2降至0.014 m2/m2.说明TEOS与磷酸具有协同阻燃作用,具有优异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2.
磷酸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印  周文龙 《印染》2012,38(3):9-12
采用磷酸、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乙二醇为介质,在温度100℃下反应6 h,合成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磷酸蜜胺盐。根据该阻燃剂的膨胀度、残炭率的测定结果,确定反应物质的量之比:n1(磷酸+五氧化二磷)∶n2(季戊四醇)∶n3(三聚氰胺)=3∶1∶2。以该磷酸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测试了织物整理后的白度、强力、手感和燃烧残留量。结果表明,磷酸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在棉纤维表面粒径约为2μm,分布均匀,整理后的棉织物阻燃性能可达B1级,水洗耐久性好,只是白度、手感、强力略有下降,织物燃烧残留量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中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结构紧密缠绕,难以分离而无法加工的问题,采用环境友好的草酸体系选择性水解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从而释放聚酯纤维实现有效分离,并对草酸体系分离工艺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与无机酸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草酸可达到与盐酸相当的分离效果且所得聚酯纤维形态更完整,棉纤维水解程度更低,水解产物分布更窄;在草酸浓度为0.07 mol/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聚酯/棉混纺织物的分离效果最优;其中棉纤维水解为纤维素材料,得率为91.46%,另有小部分水解为葡萄糖或低聚糖;聚酯纤维回收率高达99.28%,且保留了原有聚酯纤维的性能,可直接生产加工;该反应体系可循环利用多次,实现了废旧聚酯/棉混纺织物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中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结构紧密缠绕,难以分离而无法加工的问题,采用环境友好的草酸体系选择性水解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从而释放聚酯纤维实现有效分离,并对草酸体系分离工艺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与无机酸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草酸可达到与盐酸相当的分离效果且所得聚酯纤维形态更完整,棉纤维水解程度更低,水解产物分布更窄;在草酸浓度为0.07 mol/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聚酯/棉混纺织物的分离效果最优;其中棉纤维水解为纤维素材料,得率为91.46%,另有小部分水解为葡萄糖或低聚糖;聚酯纤维回收率高达99.28%,且保留了原有聚酯纤维的性能,可直接生产加工;该反应体系可循环利用多次,实现了废旧聚酯/棉混纺织物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布铗、直辊两种丝光机的丝光效果试验表明,涤棉产品无论在布铗丝光机上,还是在直辊丝光机上,丝光效果基本一致,便于安排生产计划,可根据生产需要调整丝光机台;纯棉织物用布铗丝光机得色比直辊丝光机要深 5 %左右,且布铗丝光机的钡值大于直辊丝光机,缩水效果好于直辊丝光机.  相似文献   

16.
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提出了架桥思想以及通过一种架桥剂实现架桥思想的基本思路;按架桥剂设计思想试制架桥剂FY-1,用C.I.分散红60上染经FY-1处理的棉织物,其结果证明了架桥思想的可行性。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了架桥机制,由此得出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机制:架桥剂通过自身对棉纤维的亲合性和渗透性预先进入纤维微孔内,同时接纳分散染料的染座分布在微孔内;架桥剂依赖其热膨胀作用在热转印温度下溶胀纤维;分散染料在热转印温度下升华,以分子间作用力上染纤维。  相似文献   

17.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磷酸为原料制备TEOS/磷酸阻燃剂;并采用锥型量热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整理后棉织物燃烧性能、热稳定性能和残炭组成等.试验表明,与原布比,整理后织物热释放速率峰值、总释放热和生烟总量分别减少51.42%、60.12%和87.50%,有效燃烧热也显著降低;主要失重区间由327~376℃降至233~278℃,该区间失重率由77.3%减至35.5%;残炭中Si和P元素以Si-O键和P-O-C键形式存在,表明TEOS/磷酸阻燃剂主要是凝聚相阻燃,抑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回收利用废弃棉织物的功能和附加值低的问题,采用光接枝丙烯酸的废弃棉纤维素为模板,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经磷酸二氢铵处理后,通过表面溶胶凝胶法和火焰燃烧的方法制备具有纤维形貌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和炭(TiO2/C) 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分别研究了丙烯酸接枝改性、磷酸二氢铵处理对TiO2/C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TiO2/C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以及质量损失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丙烯酸光接枝改性棉织物,经质量分数为15%的磷酸二氢铵溶液浸渍处理,用钛酸丁酯溶液抽滤沉积10次,在空气中燃烧2h制得的TiO2/C光催化剂具有较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此时的光催化剂中锐钛矿型二氧的粒度相对较小,分布较均匀,更有利于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19.
以亚氨基二乙酸(IDA)、硫酸铜、4-二甲氨基吡啶(4-DMAP)3种单体制备得到一种铜配合物催化剂,应用于棉针织物双氧水低温漂白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和高分辨离子淌度质谱等手段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漂白温度、精练酶用量、双氧水用量、金属配合物用量、漂白时间对棉针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桑色素的脱色实验,研究配合物对棉针织物的催化漂白机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优化的漂白工艺为:H 2O 28%(owf),精练酶4 g/L,配合物30μmol/L,渗透剂JFC 2.5 g/L,浴比1∶5,70℃下浸渍漂白60 min。经过该工艺处理后,棉针织物白度可达75.88%,毛效为12.30 cm,顶破强力保留率为9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