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38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两组入ICU时血糖(GluAdm)、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GluMV)、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以上指标与ICU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GluAdm和Glu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GluSD、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APACHEⅡ评分及GluCV的AUC分别为(0.738±0.024)和(0.716±0.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9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5分、住ICU时间≥3 d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入住ICU 72 h内血糖值,记录初始血糖(Glu Adm)、72 h内平均血糖(Glu Ave)、血糖标准差(Glu SD)、血糖变异率(Glu CV)。根据入住ICU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0)与死亡组(n=29)。比较两组间APACHE-Ⅱ评分、Glu Adm、Glu Ave、Glu SD、Glu CV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Glu SD和Glu CV均显著高于存活组[(28±10)分比(20±8)分,(2.8±1.7)mmol/L比(1.9±0.7)mmol/L,(0.34±0.13)%比(0.23±0.07)%,P<0.01],Glu Adm、Glu Ave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lu S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危重患者血糖波动与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降低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方法采用CGMS(Mini Med)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获得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低血糖时间百分率(DB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如下:MBG为(9.39±2.13)mmol/L,DBLL为(1.92±2.92)%,MAGE为(5.42±2.61)mmol/L,SDBG为(2.35±0.86)mmol/L,LAGE为(10.98±3.41)mmol/L,MODD为(2.03±0.76)mmol/L。结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增大,SDBG和MAGE均增加,而LAGE明显大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sDPN)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T2DM sDPN患者153例为sDPN组,无DPN T2DM患者186例为非DPN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血糖波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sDPN与血糖波动的关系,ROC分析血糖波动对T2DM患者合并sDPN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非DPN组相比,sDPN组空腹血糖、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TAR)的时间更高,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G、SDBG、CV、MAGE、LAGE及TAR为T2DM并发sDPN的危险因素,TIR为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危险因素MAGE曲线下面积最大。 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合并sDPN密切相关,关注血糖波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分析胰岛素瘤患者日间与夜间血糖谱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1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住院胰岛素瘤患者12例,均进行连续3d的动态血糖监测,比较日间与夜间平均血糖水平、最高血糖、最低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CGMS监测结果与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的相关性.结果 胰岛素瘤患者日间平均血糖水平[(5.23±1.33)mmol/L]、日间血糖最高值[(9.83±2.36)mmol/L]、日间MAGE[(6.27±1.37) mmol/L]及LAGE[(8.25±2.24)mmol/L]均高于夜间[(4.18±1.19)、(7.34±1.97)、(4.38±1.22)、(6.37±2.1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低血糖发生率(63.4%)高于日间(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全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与胰岛素释放指数呈正相关(r=0.624,P=0.008).结论 胰岛素瘤患者日间血糖波动较大,夜间低血糖风险大,CGMS在胰岛素瘤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60例病史半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HbA1c>9.0%),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B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进行治疗。以空腹及餐后2h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分别小6.7mmol/L和8.0mmol/L为目标,两组患者分别于联合治疗达标2d后对受试者行72hCGMS(雷兰公司)检测;于治疗十二周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并再次行72h血糖监测。采用CGMSsoftware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曲线下面积采用梯形法则计算。计算全天: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极差(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峰值(PPG),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PPGE),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经联合治疗血糖达标两天后分别行72hCGMS监测,与A组相比,B组SDBG、LAGE、MAGE、NGE、早中晚三餐PPG、MPPGE、高血糖AUC均更低(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CGMS探头测定血糖次数、MBG、MODD、低血糖AU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经12周治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HbA1C<7%),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经过12周治疗后血糖波动各参数比较:与A组相比,B组SDBG、LAGE、MAGE、NGE、早中晚三餐PPG、MPPGE、高血糖AUC均更低(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CGMS探头测定血糖次数、MBG、MODD、低血糖AU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显示出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7.
盛军  陈启  杨新玲 《吉林医学》2012,33(14):2935-293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监测其入院后48 h内的血糖值,记录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的差异。据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值分为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不同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值分组的病死率比较,随着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值的增高病死率也逐渐增高(P<0.0125)。结论: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且血糖波动的范围也可能反应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糖耐量正常(NGT)者血糖水平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50例NGT(男、女各25例)受试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分析日内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餐后血糖峰值(P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三餐PPGE的均值(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波动的时间百分比. 结果 受试者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夜间及3餐前是血糖较低时段,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1~2 h显现,尤以中、晚餐后为甚,且老年人群午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最大;本组NGT者MBG (5.9±1.2) mmol/L,MAGE (1.7±0.7) mmol/L,LAGE (4.4±1.9) mmol/L,PPG (8.7±1.7) mmol/L,MPPGE (2.3±1.6) mmol/L,MODD (0.75±0.79) mmol/L;78%(39例)的受试者血糖波动>7.8 mmol/L,10%(5例)的血糖波动<2.8 mmol/L,血糖波动于4.1~8.8 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5%(77%~100%).结论 成都地区NGT受试者存在血糖波动,CGMS有助于观察血糖波动并及时发现高血糖和无症状的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合并糖尿病(观察组,40例)和不合并糖尿病(对照组,18例),两组均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检测.根据CGMS结果,观察组中3倍血糖值s<平均血糖(MBG)者20例(血糖波动小组),≥MBG者20例(血糖波动大组),分析血糖的波动情况及对FMD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波动小与大两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升高,FM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血糖波动小组相比,血糖波动大组MAGE、LAGE、MPP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升高[(5.4±0.9)与(3.7±0.4)mmol/L,(6.3±1.8)与(4.6±0.8)mmol/L,(4.7 ±1.0)与(3.5±1.2) mmol/L,(2.45±0.75)与(1.81±0.66) mmol/L],FMD下降[(3.2±1.0)与(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FMD与各血糖波动参数均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收缩压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FMD明显受损,血糖波动是造成血管FMD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内皮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109例老年ACS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与非T2DM组,按有无MACE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记录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入院后MACE。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检测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MODD、PPGE、LAGE、MAGE、FBG、HbA1c增高,eNOS水平降低,血管单、双支病变和轻中度病变较少,多支病变及重度病变较多,Gensini评分较高。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Gensini评分、LAGE、MAGE、MODD、PPGE升高,eNOS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LAGE、MAGE、eNOS和Gensini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GE和MAGE对该类患者MACE有预测价值。 结论LAGE和MAGE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变异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其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 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资料,入 院24 h 内对其进行72 h 动态血糖监测,统计其平均血糖值(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24 h 平均血 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血糖变异率(GV)。入院时、入院2 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 生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患者短期认知功能。根据MoCA 得分将患 者划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各基线指标差异,评估动态血糖监测指标与入院2 周 时NIHSS、MoCA 的相关性,以及动态血糖监测指标对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效能。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空 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uAve、GluSD、MAGE、GLI、GV 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 <0.05)。GluAve、 GluSD、MAGE、GLI、GV 与入院2 周时NIHSS 评分呈正相关、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GluAve、GluSD、MAGE、GLI、GV 对预测认知功能障碍均有可靠价值,受试者工作 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5 ~ 0.927(P <0.05)。结论 GluAve、GluSD、MAGE、GLI、GV 均与急性脑梗死伴 糖尿病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早期检测血糖变异性,降低血糖并减少血糖波动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统计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2月入住我科的812例危重患者,统计每例患者的血糖值,计算其平均血糖(average glucose,GLUav)水平及标准差(glucosestandard deviation,GLUsd),以标准差来反映血糖变异度。统计不同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患者的死亡率,并比较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ornic health evalution,APACHE)Ⅱ评分、平均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812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1.0±7.7),SOFA评分(8.7±3.8),总死亡率为26.5%,死亡率从平均血糖水平70~99 mg/dL的18.2%到血糖超过180 mg/dL的36.4%。血糖变异度与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整个研究队列中,血糖变异度最小的1/8人群死亡率为6.2%,其余依次增加,分别为13.5%、17.8%、26.2%、32.1%、38.4%、45.6%和50.1%。血糖变异度最小组ICU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存活组。ROC曲线显示,用血糖标准差反映的血糖变异度预测死亡率敏感性与APPACHEⅡ评分相当,高于SOFA评分及平均血糖。结论:血糖变异度是预测危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实施血糖控制的ICU患者,应研究以降低血糖变异度为目标的策略以达到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 患者360 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p30组、诺和灵50R(Nov50R)组,每组各120 例。记录患者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治疗3 个月后来院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并采用72 h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获取患者第3 个24 h 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 d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①各组3 个月后体重指数、餐后2 h 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Asp+Det组和Asp30组,Asp+Det组和Asp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24 hM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和Asp30 组LAGE、MAGE、CV 及CV-FPG 高于Asp+Det 组,Nov50R 组LAGE、CV 及CV-FPG 高于Asp30 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Asp+Det治疗较单用Asp30 或Nov50R 血糖控制更平稳,且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组(CSII组),阿卡波糖联合CSII组(CSII+ Aca组),西格列汀联合CSII组(CSII+ Sig组).每组各30例,强化治疗2周,最后3d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观察24 h内平均血糖(24 h 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餐后血糖尖峰值(PGS)、餐后血糖达峰时间(△t)、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餐后血糖漂移时间(T总).治疗结束时比较胰岛素用量之差(△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血糖谱.结果 治疗2周后,CSII+ Sig组和CSII+ Aca组的日内血糖波动指标(24 h MBG、LAGE及MAGE)及餐后血糖波动指标(PGS≧△t、PPGE、T总)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而CSII+ Sig组与CSII+ Aca组之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3组△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CSII+ Sig组均偏低(P<0.05).结论 短期CSII治疗联合应用西格列汀,其降糖效果不低于联合应用阿卡波糖,能平稳降糖,减轻该类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有效减少△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最新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良好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采取有效的血糖波动控制策略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的血糖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指尖血糖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第3、6、9天时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干预第3、6、9天,研究组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第6天CV-FPG、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6天PPGE低于干预第3天(P<0.05);两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及LAGE均低于干预第6天(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幅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莉娟 《中医学报》2016,(6):791-794
目的:观察降糖通络汤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T2 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及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以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通络汤,1剂·d-1。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日内血糖极差(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ean of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MPPGE),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our,2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 beta 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BG、MAGE、LAGE、MODD及MPPGE水平分别为(1.07±0.53)mmol·L-1、(1.13±0.47)mmol·L-1、(4.69±0.75)mmol·L-1、(1.51±0.23)mmol·L-1及(3.05±0.63)mmol·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0.55)mmol·L-1、(2.15±0.43)mmol·L-1、(5.53±0.81)mmol·L-1、(1.83±0.21)mmol·L-1及(3.87±0.75)mmol·L-1(P0.01);治疗后观察组2h PG、Hb A1c及FINS水平分别为(8.59±1.28)mmol·L-1、(6.83±0.76)%及(7.06±0.88)m U·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6±1.77)mmol·L-1、(7.68±0.79)%及(9.75±0.93)m U·L-1(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HOMA-IR水平下降,治疗后观察组HOMA-IR水平为(1.67±0.45)低于对照组的(2.18±0.53)(P0.01);治疗后两组HOMA-β和ISI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HOMA-β和ISI水平为(67.5±7.17)和(-2.75±0.31),均高于对照组的(60.6±6.93)和(-3.31±0.24)(P0.01)。结论:降糖通络汤能降低T2DM患者2h PG和Hb A1c水平,调节日内血糖波动、稳定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从而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急性期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监测,并按血糖监测结果,分为正常血糖组45例和高血糖组42例,分析高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血糖组病灶梗死体积为(25.8±10.7)mm3,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的(12.6±4.3)mm3;高血糖组患者入院不同时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血糖组;入院1个月内,正常血糖组的住院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高血糖组的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糖组中,重度血糖水平组的病死率为15.00%,明显高于中度血糖水平的4.55%,不同血糖水平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诱使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扩大,促使神经功能损伤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并增加病死率,为此,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阻止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变化与残障情况。根据NIHSS评分是否上升分为非恶化组(79例)和恶化组(4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和血糖变异性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糖变异性指标对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变异性参数相比,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