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恶性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送至肿瘤供血动脉处灌注化疗和/或灌注化疗栓塞术,通过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提高杀灭肿瘤细胞的数量。资料表明,局部药物浓度增加1倍,杀灭癌细胞数量可增加10倍左右[1 ] 。由于恶性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疗效高、见效快、定位准确、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多年来已作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但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上使用的抗癌药物目前均缺乏高度特异性,即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从而引起患者局…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现象是导致肿瘤化疗有效率降低、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于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人员尚无统一定论。因此,逆转MDR成为肿瘤化疗所需攻克的一大难关。本文介绍了目前在逆转MDR中最常见的3种新型给药系统纳米粒、脂质体、胶束。纳米粒通过拮抗和抵消肿瘤细胞主动外排药物的作用,选择性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减小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逆转MDR的作用。脂质体、胶束均可以通过增强通透性及滞留性,从毛细管上皮细胞间隙进入肿瘤组织,使药物选择性地在肿瘤部位积累和释放,根据需要达到被动靶向或主动靶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给药系统将在逆转MDR的研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入疗法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常用、有效的方法,它能使抗癌药物直接作用于癌肿病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达到直接杀害癌肿细胞的作用。此外,经导管内注入栓塞剂填塞肿瘤瘤床和阻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可达到控制癌肿发展等。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护理则是介入治疗整体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为此,我们将我院自建立介人病房以来对所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护理的点滴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  相似文献   

4.
药物代谢是细胞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两种酶:Ⅰ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药物代谢酶,可与Ⅰ相药物代谢酶一起催化药物形成高水溶性终产物。所以,GST能够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亲电子物质的损害,并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GST的基因至少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构成了一个超基因家族,编码具有GST活性的蛋白。GST有许多功能,传统观点认为,细胞中的GST可发挥防御内、外源性毒性化合物损害的作用。另外,GST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介导谷胱甘肽结合至大量抗癌药物底物上,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反义药物作为一类新型生物技术来源药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前景。硫代脱氧寡聚核苷酸是目前最常用的类型,已有7种反义抗癌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反义药物的靶点和机理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有高度序列依赖性,能够实现基因核酸序列的特异识别,主要通过与靶mRNA分子形成RNA/DNA杂交链产生的空间位阻和诱导RNase H,发挥基因表达抑制效应。其生物学作用,取决于合理的药物设计和靶基因在肿瘤细胞行为中所起的作用。硫代脱氧寡聚核苷酸的生物物理性质是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的决定因素,药代动力学性质和毒性谱相似。反义药物与化疗药物合用已有非常好的临床研究报告,提示反义药物与化疗药物合用有希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标准疗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恶性肿瘤的化疗,又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减少全身化疗中的付作用,国内外已较广泛采用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的介入疗法.对肝癌、肺癌、肾癌、胃癌、肠癌、胰腺癌.脑肿瘤和头颈部肿瘤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入疗法比全身化疗有以下优点:(1)用药次数少;(2)能选择性的使药物只作用于病变靶器官或区域;(3)局部药物浓度高;(4)疗效较全身用药显著;(5)由于药物作用区域较局限,使全身付作用小且持续时间短.因而其逐渐被医务工作者及病人所乐于接受.国内临床应用已  相似文献   

7.
使用局部—区域性动脉内的化疗药物灌注,可以减少副反应而提高药物浓度。肿瘤组织内可有30%的瘤细胞为低含氧或乏氧细胞,而正常组织中仅有0.1%的乏氧细胞,所以由此而造成肿瘤对放疗或化疗的低敏感性。辅助性化疗可能的优点有二:第一,通过动脉插管化疗使肿瘤体积缩小从而使放疗剂量局部处可提高到60~70Gy 而正常组织仍可耐受;第二,此种综合治疗不仅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尚可对低氧或乏氧细胞作用而起到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为每晨一次经过颈外动脉借助电动泵于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匡燕 《西南军医》2004,6(2):35-37
紫杉醇(Taxol),这个具有重大的抗癌药物,是全美癌症协会(NCI)在对植物进行筛分程序过程中使用瘤细胞列的方法发现的。它是美国施贵宝公司开发的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其原料为太平洋紫杉的树皮。此药属于细胞抑止剂类药物,可干扰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合成,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且对正常细胞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中晚期肺癌2例,肝癌3例采用碘苯脂、抗癌药物乳剂和明胶海绵行动脉内化疗并栓塞治疗。近期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未发生并发症。碘苯脂乳剂的抗癌作用机制是:①抗癌药由于碘苯脂的载体作用,能够在肿瘤区选择性存留,缓慢释放且长期保持较高浓度。②碘苯脂可栓塞肿瘤外周小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瘤体缩小。在此基础上再用明胶海绵对近端较大的肿瘤营养动脉进行栓塞,从而加重肿瘤缺血,促使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0.
众多肿瘤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较低。以往的研究设计了包括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多种药物输送系统作为载体增强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众所周知,脂溶性药物易于和LDL结合,其复合体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此复合体吞噬入细胞。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LDL受体数目比正常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1.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特征是肿瘤快速生长及侵袭周围组织。目前治疗GBM的标准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由于血脑屏障(BBB)会限制多种抗癌药物进入脑内,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给药途径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鼻脑给药途径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替代途径,能够绕过BBB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并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新近开发的多种新型制剂主要通过纳米结构的药物递送系统来进一步增强鼻脑转运。本文就鼻脑给药途径联合不同抗癌药物或方式在GBM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在肿瘤生长,转移的发现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放射治疗时,其疗效决定于局部氧密度,而它受血流所控制;在化疗和免疫治疗时,血流对输送药物起重要作用;在加温治疗时,肿瘤内温度的分布和肿瘤间质内微环境受局部血流灌注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药物选择性调节肿瘤血流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放疗、化疗和加温治疗对肿瘤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直流电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同时输注有极性的抗癌药物,可以达到肿瘤周围抗癌药物浓度相对较高的耳的。为此,我们对四种抗癌药物的电导向极性作了测试。体外实验将丝裂霉素C(MMc),长春新硷(VCR),氟脲嘧啶(5—Fu),甲氨噪呤(MTX),分别入电解槽内,通电达60库伦和140库伦时取样测定,显示丝裂霉素具有极性,药物泳向负极。进一步用丝裂霉素作动物实验。取家兔8只,分别于一侧股部肌肉置电极,通电后从耳静脉注入丝裂霉素4mg,40库伦时,取双侧相应部位肌肉和双侧股静脉血,测定结果显示,有电极侧股静脉血和肌肉组织中丝裂霉素浓度均高于对侧,从而证实了丝裂霉素具有极性,体内通电时,药物能向电极周围集中。  相似文献   

14.
肺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Nordenstrom在1963年首先成功地进行了支气管动脉造影后不久,Kahn和Haller等就对原发性肺癌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抗癌药物经动脉注入,所以到达瘤体内的药物浓度比一般周围静脉内给药要高得多,从而大大增强了抗癌作用。因而见效快,效果明显,副作用也少。目前,这一技术在世界各国风行,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此项  相似文献   

15.
本介绍了经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脑肿瘤的发展概况。由于脑瘤的生长,瘤区内的血脑屏障发生破坏,经动脉药物灌注可使抗癌药物较多地聚集在瘤肉,杀伤瘤细胞。常用的药物有BCNU,ACNU,DDP,NCS,VP-16等,可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介绍了动脉内化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肿瘤乏氧细胞对放射抗拒,对化疗药物也抗拒。硝基咪唑类药物是一类有效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其中Miso〔Misonidazole;1-(2-硝基咪唑)-3-甲氧基丙醇-2〕早已作为放射增敏剂在临床试用,也是当今研究最多的一种化疗药物增效剂。所增效的抗癌药物MISO 对双功能基烷化剂和亚硝脲类抗癌药物的增效作用最强。迄今,对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环己亚硝脲和阿霉素的研究最多。1979年,Rose 等首先报道MISO 增强苯丙氨酸氮芥对小鼠肿瘤的疗效,对正常组织毒性的影响较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增益。继而,MISO与环己亚硝脲合用,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增益效果。对环磷酰胺的研究报道颇多。McNally 对此作了归纳,比较了合用MISO 对不同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作用,可以作为了解MISO 对环磷酰胺增效的一  相似文献   

17.
一、动脉内灌注:即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应动脉。使局部组织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药量减少,其局部效应及毒性决定于肿瘤类型、肿瘤血管状态、药物与肿瘤及正常细胞之间的接触时间、药物浓度和作用机理以及局部内环境(PH、PO_2和PCO_2),动脉内灌注方法的改进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河  安全会 《武警医学》1994,5(1):25-26
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肺癌33例北京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卫生队黄河,安全会,汪克应,博力杨(100037)支气管动脉内灌注(BAI)抗癌药物可以提高靶区药物浓度,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已得到公认[1,2]。然而靶区药物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靶区血流量,靶区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细胞生长辜和半固体琼脂集落形成法测定了L833细胞系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抗癌药物选用抗代谢类、烷化剂、抗肿瘤生物硷类,抗菌素及杂类药物共17种。结果除环磷酰胺外,其它各种药物的不同浓度对细胞的抑制率,所需IC50均较低,D0及D10值也很低,表明该细胞系对几种不同抗癌药物是敏惑的。该细胞系可怍为初筛新的抗癌药物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虽有较多进展 ,但就其 5年生存率却没有很大突破 ,原因就是就诊晚、根治性切除率低、治疗不规范。外科医生已逐渐认识到腹膜种植、肝转移、局部复发的治疗单靠外科手术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综合治疗尤其是围手术期化疗的必要性。然而 ,有些化疗方案虽然有效 ,但其毒副作用大 ,病人难以耐受。为此 ,近几年通过研究发现局部或区域性给药 ,能明显提高肿瘤区域内药物浓度 ,增加药物对癌细胞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并能有效的降低化疗的全身毒副反应[1] 。药代动力学证明 ,多数抗癌药物的细胞杀伤作用成浓度依赖性 ,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