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导电混凝土电热除冰化雪的功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常用除冰化雪方法的利弊,介绍了导电混凝土电热除冰雪的工作原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了导电混凝土电热除冰雪的最低功率需求;实验测试了碳纤维混凝土电热功率与电压的关系,表明碳纤维混凝土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能够满足冬季路面除冰化雪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导电混凝土电热层布置对路面除冰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导电混凝土的概念及碳纤维混凝土的电热效应;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了导电混凝土电热层的不同布置对混凝土路面融雪化冰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导电混凝土覆层的形成布置电热层可取得较好的融雪化冰效果,导电混凝土覆层的厚度为40-50mm。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特制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试样的系统研究,发现了其焦耳效应,并对其稳定温升与表面负荷的关系、升温和降温时温度随时问变化的关系以及电阻温度特性等电热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这一研究对扩充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混凝土电热红外无损检测的灵敏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碳纤维混凝土的电热效应,在电致发热的情况下,对含预制裂纹的碳纤维混凝土缺陷体进行红外无损检测,检测的灵敏性在于缺陷体被检表面上的最大温差。在建立了有内热源的热传导理论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电热碳纤维混凝土缺陷体的表面温度分布及其最大温差,分析表明:随材料电阻率的降低和裂纹逐步加深,检测灵敏性显著提高,为优化和评估电热红外检测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5.
导电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机理,介绍了石墨、碳纤维、钢纤维及钢屑等常用导电组分材料及其导电混凝土的性能、导电混凝土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导电混凝土的压敏性、温敏性、力电效应和电热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导电混凝土在室内采暖、变电站接地网和电热除冰化雪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导电混凝土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致热混凝土的阻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碳纤维含量的混凝土 2 8d导电性和抗压强度。研究发现 ,碳纤维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在碳纤维含量为 1.0 %时 ,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 ,而碳纤维含量高于此值 ,导电性也无明显下降。同时还对碳纤维混凝土进行了电热效应实验 ,实验表明 ,碳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电热效应和阻温特性 ,表现出 PTC效应和 NTC效应。当温度低于 10 0℃左右时 ,NTC效应占主导地位 ;当温度高于 10 0℃左右时 ,PTC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CFRC电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特制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试样的系统研究,发现了其焦耳效应,并对其稳定温升与表面负荷的关系,升温和降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电阻温度特性等电热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这一研究对扩充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极对碳纤维导电发热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四电极法和埋入电极法得到的电阻差异性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埋入不锈铜片电极及埋入网状电极在电阻率、电热效果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可采用上下式电极来制作导电发热混凝土的方案,并将路面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所需的碳纤维体积含量降低到了0.22%,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制作发热混凝土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发热混凝土铺层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国内外迅速的发展起来,它有高强、轻质、耐腐蚀耐疲劳、施工便利、不增加构件尺寸等优点,因此,在混凝土加固工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由于碳纤维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在温差的作用下,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中将产生温度应力。本文应用ANSYS软件分别对在降温温差30、40、50、60℃作用下的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棱柱体进行了温度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布加固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碳纤维加固受火后混凝土连续梁力学性能的变化.制作4根混凝土T形连续梁,其中1根为常温无加固对比梁,采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3根梁进行火灾试验.受火后1根梁为无加固对比梁,2根梁采用碳纤维布加固,4根梁采用相同的加载方式进行静载试验,比较4根梁受力性能的变化.受火后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均有所下降,其中延性和刚度下降最为明显.受火后梁的内力重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受火梁的破坏模式与未受火梁有所区别.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梁的刚度和承载力均有提高,但是加固梁的延性继续降低,碳纤维布的加固方式对受火梁的内力重分布有一定影响.采用碳纤维加固可以提高受火后混凝土连续梁的承载力和刚度,但要考虑加固后梁延性的降低和受火后内力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型电动乘用车,建立考虑电机参振的11自由度电动汽车平顺性频域分析模型,分析车辆典型响应的传递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基本特征,计算不同行车速度和路面等级下各响应的均方根值;从降低电机振动和提高整车平顺性角度,分析不同悬置刚度和阻尼、电机总成质量对上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分析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不仅可分析整车平顺性,还能用于研究电机振动状态及其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电机总成参数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较小,但对电机自身振动影响明显,增大电机总成悬置刚度和阻尼、减小质量有助于降低电机振动,悬置刚度增大会略微降低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PTC效应和常用PTC陶瓷材料.介绍了PTC陶瓷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电压-电流特性和电流-时间(动态)特性等基本特性.根据PTC陶瓷材料的基本特性,可以将PTC陶瓷材料作为电饭煲的加热材料,它的特性十分符合电饭煲的加热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PTC陶瓷材料作为加热元件的新型汽车电饭煲,对汽车电饭煲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实际应用出发,地导电加热切削的温度检测方法和加热电流控制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以高频IGBT逆变开关电源进行试验,设计了导电加热切削加热温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切削实验。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玻璃基片在电场辅助离子扩散过程中的电导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由于直流电场在玻璃基片中产生的焦耳热效应,离子扩散过程中玻璃基片的温度会明显升高,玻璃基片的电导也按照相应的规律变化;在通常的离子扩散制备掩埋式光波导的过程中,玻璃基片电导值可以增加到初始值的数倍;这种玻璃基片温度及伴随的电导变化,会给玻璃基离子交换光波导制备工艺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烧煤为主的集中供热方式和常规电加热锅炉的位式断续控制的缺点,基于数字控制仪表,设计了全自动家用电热锅炉,采用上开口的炉体结构,给出了炉体温度闭环控制和回水温度控制的双回路控制系统,并在回水温度的控制回路中加入时控器.利用不同时段的多温度控制,提高了舒适度和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6.
低温辐射电热板供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辐射电热板供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供暖系统,目前在国内不没有统一的设计及施工标准。如何使该系统更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和系统性,是人员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我国的国情,我们先后研制开发出了以电热板为主的供暖系统。该系统与室内巧妙的结合为一体,用温控器自动控制室温,系统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冲压钢冷轧薄板在快速加热条件下的再结晶特点。结果表明.等温加热时治结晶温度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连续加热时随着炉温的升高,再结晶过程所需时间缩短,而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18.
相变蓄热电暖器的制作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许多地区电力出现相对过剩、电力峰谷差不断拉大的现象,开发了一种在低谷电时段蓄热、在用电高峰时放热的相变蓄热电暖器。此装置采用电加热管直接加热,为了强化内部传热,在设备中加装了内翅片,实验结果表明内翅片起到很好的强化传热作用。测出了充放热过程设备中相变蓄热材料温度和出风温度,绘制了相变材料温度及出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曲线可明显看出材料的相变过程。通过对测试结果分析可知,此设备具有体积小、蓄热量大、放热温度均匀、便于控制等特点。可在低谷时段蓄热,在用电高峰时放热,起到了降低用户费用,充分利用电力资源的作用,此设备适合用于替代以往部分电采暖设备。  相似文献   

19.
降低裸露电气接头热故障的理论研究与热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产生裸露电气接头热故障的机理入手,分析了引起接头温升的主要原因,以及裸露电气接头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αs和在长波区的发射率ε对接头温升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在裸露电气接头表面,涂敷一种αs/ε比值较小的光谱选择性辐射涂层,将大大降低裸露电气接头的温升,这对降低裸露申气接头的热故障率、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摩擦焊接过程参数和焊接接头的焊合区及扭转塑变区的测量,推导了电场作用下LY12CZ合金摩擦焊接过程中,初始动态再结晶的热变形条件方程式和准稳定摩擦阶段焊合区金属的塑性流动方程.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界面温度升高、相对旋转速率降低和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产生初始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流变应力降低;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大,LY12CZ合金摩擦焊缝金属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增大,但在本实验条件下,当电场强度E>522 V/mm时的m值有所降低;LY12CZ合金摩擦焊缝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变形表观激活能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