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亚红 《工企医刊》2013,26(1):26-27
目的 探讨艾滋病孕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9例艾滋孕妇患者按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DS)评定其心理状态,分析艾滋病孕妇心理状况,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艾滋病孕妇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结论 抑郁、焦虑症状在艾滋病孕妇患者中普遍存在,临床医护应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梁焕莲 《现代保健》2010,(9):146-146
本文探讨对先兆流产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通过对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进行分析,结合先兆流产孕妇各类主要心理状态,采取心理护理。对先兆流产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具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心理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临产期孕妇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孕妇的身体健康,更可直接涉及胎儿的安危和是否顺利分娩。现就临产期孕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孕妇实施保健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10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0。采用常规孕妇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孕妇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孕妇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孕妇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孕妇实施保健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实施胎儿监护的孕妇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进行胎儿监护的孕妇共90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通过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对孕妇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心理护理组孕妇紧张情绪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在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受尊重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实施胎儿监护的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对孕妇的沟通交流,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护理模式的内涵,提高了孕妇的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胎儿监护收到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妇临产前的心理变化及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一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接收的临产孕妇心理变化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产妇的精心护理,166例孕妇临产前的不良心理变化得到纠正,160例顺利生产,有6例行剖宫产分娩,产前护理效果显著。结论:良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绝大多数临产孕妇心理得到正确纠正,为正常分娩提供有力保障,具有广泛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胎儿出生缺陷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分娩出生缺陷孕妇的心理护理,以减少不良因素对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产妇的康复.方法 对曾分娩缺陷胎儿及死胎的499例孕妇问卷调查,针对孕妇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护理.产时产后及时对孕妇心理支持和关怀及出院指导,并对孕妇进行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建立档案,根据档案情况保护医密.结论 给出生缺陷胎儿孕妇心理支持、心理疏导,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使其平安度过分娩期、产褥期,消除孕产妇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8.
梅晓燕 《中国校医》2017,(5):324-325
目的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高龄孕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10月为时间范围,选取100例在本院建卡生育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孕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妇产前产后的焦虑和抑郁变化与不同,以及2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孕妇产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观察组孕妇产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龄孕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孕妇产前出现的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有效帮助高龄孕妇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生产,同时也能提高高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很好,值得更多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00个足月的妇产科产妇作为分析对象,把100个产妇任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开展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展产妇的心理护理措施,分析两组产妇在住院初期、产后第三天的心理情绪、剖宫产率等参数.结果:实验组孕妇心理情绪要比对照组情况要好很多,且剖宫产率要低得多,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全面系统的开展孕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妇产科的护理效果,减轻产妇的负面情绪,减少剖腹产率,其是产科护理中关键的护理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前分娩期的作用。方法 工作中对分娩期及分娩前孕妇的心理护理体会做总结分析,包括孕妇不良心理产生原因、分娩前的心理护理、分娩期的心理护理。结论 良好的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可保证分娩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足月孕妇产前护理对于产妇的生产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影响足月孕妇产前的消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足月孕妇产前心理调控和护理方法,为孕妇产前护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以及全程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妇1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产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精心的产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100例高危妊娠孕妇对产前护理需求最高的是胎儿状况,需求率达74.0%;其次是孕妇的身体状况,需求率为57.0%。观察组孕妇护理后的心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给予高危妊娠孕妇精心的产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孕妇的心理能力,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及感染的孕妇分娩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HIV感染者和2例HIV感染孕妇在分娩期采用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心得.结果4例HIV及感染的孕妇经过分娩期的良好护理及合理治疗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结论HIV感染的孕妇在分娩期既要考虑到艾滋病的损害,又要考虑到孕妇分娩期的生理变化,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能增加孕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顺利安全度过分娩期.  相似文献   

14.
高危妊娠对孕妇身心健康威胁极大,常导致母体和胎儿的发病和死亡以及高额的医疗费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高危孕妇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时了解高危孕妇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是关系到高危妊娠管理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孕期妇女心理反应相关因素,掌握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孕妇调节心理平衡,使孕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围产期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孕妇临产前心理状态的分析,阐述了对各时期孕妇产前心理护理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先兆流产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先兆流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的保胎成功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孕妇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庆萍 《现代保健》2011,(10):127-128
目的 探讨对胎膜早破孕妇的不良心理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0年l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临床治疗的胎膜早破者共77例,同时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加强胎儿的检测.结果 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41例,无发生宫内感染和产后感染.结论 胎膜早破对母婴有不良影响,临床治疗中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产妇及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妊娠20周后的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死胎孕产妇是孕妇群体中的特殊个体.由于该病发生突然,而孕妇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精神上的打击和引产的痛苦使她们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孕妇心身健康而使其情绪低落,产生抑郁、焦虑症.其负性作用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孕妇的分娩及产后康复.因此,在进行死胎孕妇康复治疗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死胎孕妇46例,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她们重新面对家庭、生活及社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产前门诊孕妇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126例产前门诊孕妇.随机将孕妇分为甲组(63例)和乙组(63例).对甲组孕妇除了进行常规的检查外,还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乙组孕妇进行常规的检查.结果:所选取的126例孕妇中,甲组孕妇中焦虑发生率为9.52、抑郁发生率为6.35%,乙组孕妇中焦虑发生率为23.81%、抑郁发生率为19.05%,对比两组孕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门诊孕妇心理状态对孕妇的分娩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这种因素,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前门诊孕妇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