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皮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胡远 《中国药房》2000,11(2):92-93
透皮促进剂是指所有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而对皮肤不造成严重刺激和损害的物质。近年来 ,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实验取得了可喜进展 ,透皮制剂的组方及用现代方法对药物在体内或体外透皮吸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成绩显著。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为给药后 ,药物能迅速穿透皮肤 ,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疗效。因此 ,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目前的技术多采用添加月桂氮酮(Azone)、亚油酸、丙二醇 (PG)等透皮促进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在应用这些促进剂时 ,研究者又发现按一定比…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不锈钢微针阵列应用于经皮给药。考察离体大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模型药物鬼臼毒素经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微针预处理大鼠皮肤后,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鬼臼毒素对皮肤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臼毒素的含量。结果:皮肤经微针预处理后进行鬼臼毒素透皮,其透皮速率比未经微针处理时有明显提高。三角形微针、梯形微针、矛形微针对鬼臼毒素的促渗能力依次增强;三者所引起的鬼臼毒素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显著差异。同种针形微针预处理皮肤时间越长,鬼臼毒素的透皮速率越大;但微针预处理时间对皮肤中的药物滞留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微针用于药物经皮给药时,微针针形、微针的预处理时间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透皮给药系统促渗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瑞涛  王晖 《中南药学》2005,3(1):46-49
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或称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疗效的一类给药系统.与传统的给药方式相比,透皮吸收制剂具有避免肝脏首关效应及肠胃灭活、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等特点,因此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皮肤对外来物质的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经皮渗透速率都很难满足治疗的需要,成为研制经皮给药系统的重大障碍,所以寻找促进药物渗透皮肤的有效方法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透皮给药系统促渗方法研究的新进展作一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韻慧  肖莉  许建辰  李宁 《中国药房》2005,16(4):303-305
自 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透皮控释给药( TDDS)治疗方案并制成东莨菪碱贴片以来,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药物控释透皮制剂具有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和肝脏首关效应、药物恒速释放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独特优点.但透皮给药体系要求药物具有一定的透皮速率,而大部分药物的透皮速率都不能满足治疗要求,因此提高其透皮速率是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解决此问题常用方法有药剂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等,而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药剂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透皮给药系统(TDDS)中促透剂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洋 《淮海医药》2009,27(3):281-282,F000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hvery system,TDDS)一般指应用黏合剂的皮肤贴片型的透皮给药新制剂。新型的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适当的剂型设计,采用控释手段,使药物经皮肤恒速、持久地进人体循环的一种新的给药技术。具有三大优点:药物不受肝脏和胃肠道的“首过效应”的影响;可以长时间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血药浓度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6.
许多药物透皮给药后的渗透速率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寻找促进药物渗透皮肤的方法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之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皮肤渗透促进剂和合成具有理想透皮性能的前体药物,但前者可能引起皮肤生理和生化改变,后者常需较复杂的研究工作。近来一个物理学方法——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已被引入透皮给药研究中,它可以促进一些药物特别是离子型药物及多肽类大分子的透皮吸收。离子导入是指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离子型药物从溶液中通过皮肤渗透进入组织,阳离子在阳极进入皮肤,阴离子在阴极进入皮  相似文献   

7.
透皮吸收促进剂在巴布剂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芳  宋霄宏  赵斌 《中国药业》2008,17(13):1-3
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发展,但许多药物透皮应用时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要求,因此提高其透皮速率是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通过查阅近10年有关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文献资料,对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在巴布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为巴布剂的透皮吸收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透皮给药系统具有传统给药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药物的低渗透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促渗方法,包括透皮吸收促进剂、超声导入法、离子导入法、电穿孔法等可改善皮肤透过性,增加药物的透皮速率。而且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促渗效果更加显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各种促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透皮给药系统作为最成功的非口服控释给药系统之一,可有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药物降解、调控释药速率及血药浓度、降低服药频率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顺应性。经皮吸收促进剂在透皮给药系统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其应用与联用、选择与评价、促透机制研究及其对水溶性和大分子药物的促透作用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透皮给药系统(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175)。系指经皮肤给药发挥全县治疗作用的一类控释膜制剂。175是一种新颖、可行,有相当潜力的新剂型,成为第三代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课体之一。由于皮肤的结构、药物的性质及人体的生理状态作用,药物难以扩散、穿透、渗入吸收。因此,在制备中添加透皮吸收促进剂和应用离子电渗、超声等技术,可提高药物对皮肤渗透率及皮肤贮库效应的影响。本文试述国内外有关促进透皮技术研究的进展和生产研究方向。It应吸收促进制剂理想的透皮给药系统渗透促进剂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①本身不具有药理作用。②…  相似文献   

11.
透皮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给药途径,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具有顺应性高、无首过效应等优势。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药物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种极具价值、令人期待的新型给药方式。目前常用于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制剂包括纳米乳、脂质纳米囊泡、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纳米晶体、溶致液晶纳米粒等。介绍了皮肤屏障和透皮递送的常用促渗方法,综述了各类应用于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制剂及其与物理促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纳米制剂在透皮递送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Dou JJ  Yan JH  Xu K  Chen G  Hui X  Ju DH  Hao BH 《药学学报》2011,46(9):1137-1143
本文探讨了秦艽复杂成分体系在微针条件下透过不同部位皮肤的给药特点。采用双室扩散池,分别以离体小鼠不同部位皮肤和微针预处理离体小鼠不同部位的皮肤作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似度评价接收池中秦艽复杂成分体系的透皮特点及小鼠不同部位皮肤的龙胆苦苷的透过速率和透过量。被动给药和微针条件下给药24 h,接受池中秦艽复杂成分体系与原液相似度基本在83.0%~98.9%之间;微针预处理小鼠不同部位皮肤后,通过腹部皮肤给药接收液中秦艽复杂成分体系与原液相似度达到90%的时间为4 h;而背部皮肤和颈部皮肤给药时,则接收液中秦艽复杂成分体系与原液相似度达到90%的时间分别为18 h和12 h。微针能较理想的用于中药复杂成分的透皮给药,极大地缩短透皮吸收的时滞,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相对颈部和背部皮肤,微针通过腹部皮肤更能显著提高中药多成分透皮给药的速率及与原液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3.
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阐述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特点、醇质体的制备、透皮吸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了解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结果 含醇脂质体应用于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醇质体能显著促进渗透。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结论 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皮肤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4.
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晓夏  王慧  刘洪均 《安徽医药》2005,9(12):883-886
药物的透皮给药主要受到皮肤障碍、药物的分子量和亲水/油性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同时,辅以载体方法可有效提高药物(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复方中药)经皮给药效率.随着透皮给药的不断发展改进,经皮给药系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两种扩散池在透皮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的药物给药方式以口服给药、血管内给药为主,皮肤给药只是用于治疗皮肤局部的病变及炎症、烧伤、烫伤、冻伤以及局部的皮肤黏膜的保护,其靶组织为皮肤、黏膜,而不是透过皮肤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近10年来应用皮肤给药达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新剂型不断出现,皮肤作为一个新的药物全身治疗给药途径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的软膏剂、硬膏剂外,日前外用凝胶剂、贮库型经皮给药系统(TTS)、离子导入制剂也正在兴起,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增多,实验技术及手段不断完善,为研究皮肤用药的吸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透皮促进…  相似文献   

16.
万展  周剑  韩美娜  杨峰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2):86-88,142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是近年来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具有注射给药和透皮给药的双重优势,具有快速、方便、无痛等众多优点,研究表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透皮速率和吸收量,特别是在蛋白质、多肽、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透皮制剂研究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本文对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微针加工技术、载药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微针透皮技术在临床领域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透皮给药是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趋势,为了提高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透进皮肤的量,经皮给药制剂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特别是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化学透皮吸收促进剂联合应用,可增强其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药挥发性成分的透皮促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琰  徐惠南 《上海医药》2004,25(3):106-108
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或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delivery system)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后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减少给药次数和避免口服给药引起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因此已成为国内外药物制剂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透皮制剂称经皮给药系统,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透皮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点: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1].现从透皮给药剂型、基质与辅料、制备工艺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欲开发透皮给药制剂,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是选择何种药物。Shaw认为,分子量小于800~1000的溶质、在矿物油或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1mg/ml)方可渗透过皮肤。选择药物时应着重注意掌握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性质,从而可确定药物制剂处方和透皮给药制剂的释药速率图。近来研究表明,采用制备前体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