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介导药物靶向释放技术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利用3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VX2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均分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组(US+LMLH组)、超声定位辐照血卟啉组(US+HP组)、超声定位辐照空白脂质微泡组(US+MB组)、单纯载血卟啉微泡组(LMLH组)、单纯血卟啉组(HP组)、单纯超声辐照组(U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治疗前后用二维超声、CDFI及CEUS观察肿瘤大小、回声及血流灌注情况,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及生长抑制率;同时观察不同处理组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US+LMLH组肿瘤内部呈混合回声,CDFI及超声造影显示肿瘤的滋养血管明显减少,生长抑制率高于其他各组;在肝内及远处转移方面,US+LMLH组较少转移,明显优于其他各组;超微结构显示US+LMLH组细胞膜破坏,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能有效激活血卟啉,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以多功能心腔内导管对活体犬行心肌内注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在超声心动图模式下引导多功能心腔内导管进入左心室,在心腔内超声模式下监控注射针插入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并注射伊文思蓝染料,剂量分别为0.4ml、0.8ml和1.2ml。3h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观察注射点与超声图像的位置关系,计算染色心肌的体积,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多功能心腔内导管顺利进入心室,能对心肌结构进行识别,有效监控注射针对心肌进行靶向注射。各组染色心肌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相同剂量的染料在左心室前壁与室间隔形成的染色心肌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多功能心腔内导管系统与超声心动图整合后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可能为心肌内干细胞或基因注射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将Ad-EGFP/HIF-1α转染EPCs。将30只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超声+微泡组(US+MB组)、单纯EPCs组、超声+EPCs组(US+EPCs组)及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组)。EPCs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免疫组织化学(I HC)染色法检测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MB+EPCs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MVD计数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可通过促进VEGF的高效表达、刺激心肌梗死周边区血管生成等途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测试自行设计研发的64晶阵心腔内超声(ICE)换能器的性能。方法将导管化ICE换能器送人犬左心室,观察ICE声像图,测量心室壁、室间隔及乳头肌厚度,比较测量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ICE评估室壁运动。结果此ICE换能器导管化后外径为8F,可于在体条件下清晰显示犬心腔内的细微结构,精确测量心室壁、室间隔及乳头肌厚度,所测参数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后,ICE测量显示左心室前壁心肌收缩末期厚度、增厚率、最大搏幅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此64晶阵心腔内超声ICE换能器尺寸满足介入操作要求,成像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1-TK/GCV)自杀基因的阳离子微泡联合低强度超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残留肝癌SMC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低功率HIFU辐照肝癌SMCC-7721细胞,选取最佳残存细胞亚系并稳定培养。通过低强度超声辐照载TK基因的阳离子微泡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残余癌)、残余癌+超声+TK/GCV组、残余癌+微泡+TK/GCV组及残余癌+微泡+超声+TK/GCV组。以Western Blot法检测TK基因是否成功转入并稳定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并检测基因转染效率。筛选适宜前药GCV浓度,并检测各组别相同条件下细胞存活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HIFU功率为5 W,频率为10.20 MHz,持续辐照40s,可获得残癌稳定模型。前药GCV的最适浓度为100μg/ml。相同条件下残余癌+微泡+超声+TK/GCV组癌细胞存活率最低(P0.05),仅为(43.16±3.18)%,且TK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低强度超声联合载HSV1-TK/GCV自杀基因阳离子微泡对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DL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对兔VX2肝癌微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60只兔VX2肝癌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6组(n=10):单纯药物组(Doc组)、单纯载药微泡组(DLLM组)、药物+超声组(Doc+US组)、单纯微泡+超声组(PLM+US组)、载药微泡+超声组(DLLM+US组)及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MVD)、CD34及VEGF的表达。结果处理后DLLM+US组的CD34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MVD明显降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LM+US组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DLLM联合UTMD能抑制兔VX2肝癌的微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兔VX2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微泡介导CD/TK双自杀基因质粒转染对在体乳腺癌的杀伤效应。 方法: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后,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质粒组、超声辐照组、超声辐照微泡组,每组5只。对照组仅给予CD与TK相应的前药(5-氟胞嘧啶与更昔洛韦);质粒组注射质粒(含CD/TK基因)与前药;超声辐照组注射质粒与前药,并予超声辐照;超声辐照微泡组注射靶向超声造影剂(质粒与微泡混合物)与前药,并予超声辐照。实验期间记录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处理结束后5 d,剥除肿瘤,计算各组的抑瘤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瘤内转染情况,计算基因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计数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质粒组肿瘤的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辐照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组肿瘤生长被明显抑制(均P<0.05),质粒组、超声辐照组、超声辐照微泡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2%、21.40%、47.13%。质粒组、超声辐照组、超声辐照微泡组基因转染效率分别为0.78%、2.81%、23.87%,后者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均P<0.05)。超声辐照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组肿瘤组织中均出现CD/TK基因阳性片段,而对照组与质粒组的肿瘤组织中未见。超声辐照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组肿瘤组织MVD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超声辐照微泡组低于超声辐照组(均P<0.05),质粒组MVD计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辐照微泡介导的双自杀基因系统能有效提高基因转染效率与表达,从而增强对肿瘤生长和肿瘤微血管的生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溶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溶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常兔肝中脂质纳泡与微泡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影响,探讨纳泡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联合低速离心制备纳泡,观察和分析纳泡及微泡的形态、大小及分布。1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HIFU+生理盐水组、HIFU+微泡组及HIFU+纳泡组,耳缘静脉注入各溶液15s后开始HIFU辐照,辐照功率为180 W,辐照时间5s,观察HIFU辐照前后回声变化,检测靶区组织的凝固性坏死体积以及微细结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备的脂质纳泡粒径均一,纳泡、微泡的平均粒径分别为(588.00±53.02)nm、(3058.00±545.20)nm;HIFU+微泡组与HIFU+纳泡组,靶区凝固性坏死体积[(124.26±16.72)mm3,(121.35±11.25)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HIFU+生理盐水组(62.49±4.54)mm3(P均0.05);各组坏死组织微细结构均严重破坏。结论脂质纳泡具有与微泡相同的HIFU增效作用,为纳泡在HIFU技术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技术去犬肾交感神经化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1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消融组。消融组于MRI引导下以HIFU点状消融右侧肾交感神经,声功率300W,辐照时间2s,能量600J;对照组实验流程相同,但不予消融。术后第6天检测动脉血压,之后处死动物,取右侧肾动脉和周围交感神经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右肾实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评价去交感神经化效果。结果消融后第6天,消融组右侧肾动脉外膜周围交感神经所在区域出现凝固红色圆点,光镜下检查见神经纤维破坏,施万细胞损伤,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动脉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右侧肾实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引导下HIFU消融技术可在犬体内有效实现肾去交感神经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阿的平对微波辐射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3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辐射对照组(40只)、阿的平低剂量组(40只)和阿的平高剂量组(40只)分别给予注射用水、12.6 mg/kg和 50.4 mg/kg阿的平(溶于注射用水中)灌胃,灌胃量20 ml/kg; 1 h后接受50 mW/cm2的微波照射30 min,辐射后即刻(0 d)、1、2、7 d取心肌组织,正常组动物于辐射实验后7 d取心肌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微波辐射导致小鼠心肌组织疏松、细胞水肿、血管扩张肿胀、间质充血等病理损伤;预先灌胃给予小鼠阿的平后,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状况有所改善,不同剂量阿的平组的病理改变相近.HSP70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使小鼠HSP70表达略有升高,阿的平给药组于0、1、7 d蛋白表达上调,且高剂量组上调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阿的平可以降低微波辐照引起的组织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HSP70蛋白表达发挥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制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体外靶向爆破微泡范围、空间分布,及在兔肝脏组织中应用LIFU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LM)的定位控释情况。方法 ①采用4种不同声强(0.3、0.6、0.9、1.2 W/cm2)LIFU(频率1 MHz,焦距160 mm,占空比50%)分别辐照含脂质微泡的水囊,同时从不同切面观察并记录水囊内微泡爆破范围及空间分布形态;②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平均分为聚焦超声组(A组)和非聚焦超声组(B组);对实验兔静脉注射PLM后,对A、B组分别采用LIFU和非聚焦超声定位辐照肝脏2 min;辐照后1 h处死实验兔,取焦域中心及距离中心1 cm、2 cm、3 cm处的肝脏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肝脏组织内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①LIFU体外定位爆破微泡范围局限、形状规则,爆破范围随声强增高而增大;②A组辐照中心处紫杉醇浓度最大,距离中心处越远,紫杉醇浓度越低(F=201.81,P〈0.05);B组中各位置紫杉醇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P〉0.05);辐照中心处,A组紫杉醇浓度高于B组(t=5.28,P〈0.05)。结论 LIFU能够实现体内外靶向爆破微泡,其聚焦部位和微泡爆破范围可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T)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作为供体,进行胰岛分离,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C57BL/6糖尿病小鼠作为受体,行左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将移植后糖尿病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于胰岛移植术后前5 d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吐温80溶剂(对照组)、TPT 50μg/kg(L-TPT组)和100μg/kg(H-TPT组),之后隔天注射1次,至术后第14天结束。术后监测受体血糖水平变化;并于术后第10天每组随机(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只小鼠,切取左侧肾脏行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对照组、L-TPT组和H-TPT组移植胰岛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2.6 d(9~16 d)、21.4 d(14~27 d)和27.6 d(19~34 d);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5.2±0.6)%、(12.0±1.3)%和(15.7±1.8)%。与对照组相比,L-TPT组和H-TPT组小鼠移植胰岛的中位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 TPT通过上调移植受体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轻了胰岛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显著延长了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其免疫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不同类型骨骼肌的致萎缩作用以及睾酮的拮抗效果.方法:雌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n=40):①对照组:前肢皮下注射芝麻油1 ml·kg-1·d-1,连续3 d后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d-1,每日1次;②地塞米松组: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d-1(代替生理盐水)和芝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的影响。方法 7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对照组35例单独采用化疗,两组化疗均采用GP方案。完成2周期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2±2.4)%和(27.6±6.0)%,而对照组分别为(8.2±0.5)%和(32.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犬前列腺组织的效果。方法:将12只犬按照时间-功率组合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40 W/120 s;B组:40 W/160 s。犬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前列腺左右两侧叶部分别进行微波消融,消融过程中常规灰阶超声实时观察消融灶的变化,消融完成后进行超声造影并测量消融灶体积,最后处死动物取出前列腺标本,沿电极长轴剖开前列腺观察消融灶的形态并实测消融灶的体积。结果:①消融开始后常规灰阶超声显示电极裂隙处首先出现强回声,后方伴有明显声尾,随消融时间增加强回声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消融区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②超声造影显示凝固性坏死区表现为类椭圆形的造影剂缺损区(无回声),与周围增强的前列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边界更加清晰。造影模式下测量的A组和B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1.18±0.23)cm3和(1.52±0.23)cm3。③大体标本观察消融灶呈椭圆形,整个消融灶颜色苍白,与周围前列腺组织边界清楚。标本实测的消融灶体积分别为:A组:(1.13±0.20)cm3;B组:(1.48±0.20)cm3。结论:不同时间-功率组合可以在前列腺内形成不同大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反映凝固性坏死范围,避免消融治疗的过度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黄素-月桂酸酯(RFL)对化疗后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体重210-250g,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n=10)、甲氨喋呤(MTX)组(n=20)、RFL预防组(n=20)和RFL预防+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组(n=20)。化疗药选用MTX。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共3d,MTX组皮下注射MTX3.0mg·kg^-1·d^-1,连续3d;RFL预防组于化疗前24h肌肉注射RFL25mg/kg,给药1次;RFL预防+CF组于化疗前24h肌肉注射RFL25mg/kg,于化疗后24h皮下注射CF15mg·kg^-1·d^-1,共3d。观察大鼠化疗后6d和10d小肠重量、小肠绒毛高度以及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化疗第6天,RFL预防用药两组小肠重量[(5.85±0.67)g和(7.93±0.72)g]重于MTX组[(5.01±0.57)g,P〈0.05和P〈0.01];小肠绒毛高度[(274.9±50.2)μm和(304.5±60.7)μm]显著高于MTX组[(171.7±30.1)μm,P〈0.01];MTX对照组小肠黏膜充血、炎细胞浸润等损伤病变明显,RFL用药两组病理学变化均较MTX组轻。化疗第10天,RFL预防用药两组小肠绒毛高度仍显著高于MTX组(P〈0.01和P〈0.05),小肠重量则无明显差异,且大部分动物的肠黏膜损伤病变已经恢复,仅MTX组个别动物的肠黏膜仍可见轻微病变,如绒毛相互融合。结论RFL能预防性对抗氧化性损伤,减少化疗对小肠黏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α1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鼠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组、糖尿病鼠抗α1受体抗体介导并多沙唑嗪干预组和糖尿病鼠无抗α1受体抗体介导多沙唑嗪干预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抗α1受体抗体的方法进行介导,干预组给予多沙唑嗪3.6mg·kg^-1·d^-1。观察肾脏超微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和Smad2/3。结果糖尿病鼠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组Ⅳ型胶原和Smad2/3蛋白的表达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增多(均P<0.05)。糖尿病鼠抗α1受体抗体介导多沙唑嗪干预组与糖尿病鼠无抗α1受体抗体介导多沙唑嗪干预组比较,肾皮质中Ⅳ型胶原和Smad2/3蛋白的表达较低(均P〈O.05)。结论多沙唑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