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氩等离子体引发涤纶纤维表面丙烯酸接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Ar等离子体引发对涤纶纤维表面丙烯酸单体的接枝,通过测定不同接枝条件下的润湿性能,得出了最佳的接枝条件;并且对接枝后的涤纶进行了染色性能、热性能、ATR红外谱图等的分析。并借助SEM研究了经等离子体接枝后涤纶纤维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Ar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后,丙烯酸单体接枝到涤纶纤维表面,纤维润湿性能显著提高,其耐久性良好,纤维玻璃化转变消失。  相似文献   

2.
用Ar等离子体引发对涤纶纤维进行丙烯酰胺单体的接枝,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抗静电性能,得出了最佳的接枝条件;并且对接枝后的涤纶纤维进行了染色和ATR红外谱图等的分析。借助SEM研究了经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后涤纶纤维的表面形态。  相似文献   

3.
用辉光放电空气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涤纶长丝,液相接枝甲基丙烯酸(MAA),对纤维进行了改性.探讨了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及接枝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最佳工艺条件为气压20 Pa、功率60 W、时间20 s;接枝最佳工艺条件:ψ(甲基丙烯酸)为15%(对溶液体积)、80℃反应1.5 h,接枝率可达2%左右.通过红外图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纤维表面接枝了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具有温敏效应的智能型涤纶纺织品,运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涤纶织物接枝聚合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凝胶.通过对织物的水通时间、纤维化学结构以及干湿状态织物表面形态的测试,表征了改性前后织物结构及性能的变化,并探讨了改性后织物增重率和"开关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NIPAAm已被引入涤纶织物表面;经接枝聚合后的...  相似文献   

5.
周天池 《纺织导报》2012,(12):60-62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α-甲基丙烯酸接枝在聚酯纤维表面,后浸轧磷酸二氢铵溶液,研究其对涤纶纤维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接枝单体浓度25%,接枝反应时间6h,接枝反应温度100℃,磷酸二氢铵浓度25%。按此条件处理后,改性涤纶织物阻燃性能明显提升,限氧指数达到29.5。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海藻酸钙纤维接枝丙烯酰胺,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反应的发生.研究了不同接枝反应工艺条件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吸湿性能和耐碱,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100 W,时间为4 min,丙烯酰胺用量为40%,反应时间为60 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接枝海藻酸钙纤维,其断裂强力为4.99 cN,回潮率为23.9%,碱处理后的失重率为0.23%.  相似文献   

7.
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用于涤纶织物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王雪燕  谢光强 《印染》1997,23(3):5-8
用低温氮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对涤纶织物进行接枝,探讨了丙烯酰胺预处理及等离子体引发处理条件。经实验,丙烯酰胺预处理涤纶的最佳条件为:丙烯酰胺30%(w/w),时间为3h,室温,浴比50:1;氮等离子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放电功率64W,真空度70Pa,时间20s。此外,对上染百分率、亲水性、染色深度及染色牢度的影响也予以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具有温敏效应的智能型涤纶纺织品.运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涤纶织物接枝聚合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凝胶。通过对织物的水通时间、纤维化学结构以及于湿状态织物表面形态的测试.表征了改性前后织物结构及性能的变化.并探讨了改性后织物增重率和“开关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效抗静电洁净服面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采用嵌织导电纤维的涤纶长丝洁净服面料,引发接枝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烘干交联,使该洁净服面料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通过试验,讨论了接枝工艺(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单体质量浓度、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工艺(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交联温度和时间)参数对摩擦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交联织物的抗静电性得到显著提高,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0.
喷墨印花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时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纶织物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放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中,研究放置时间对涤纶纤维表面形貌、化学组分、润湿性以及直接喷墨印花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等离子体对织物表面的物理刻蚀作用不存在时效性,而纤维表面化学元素含量和润湿性能则随放置时间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从而影响织物喷墨印花性能.涤纶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应尽可能在24 h内进行喷墨印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