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对改善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并提高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方法  将86例拟手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而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表(SAS)评估围术期肺癌患者焦虑情况;通过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比较评估依从性水平。  结果  健康教育前,2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教育后,无论在术前1d还是术后3d,实验组患者焦虑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还能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处理模式(PRECEDE-PROCEED)健康教育对热性惊厥患儿家属健康认识认知度、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热性惊厥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家属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在此基础上施以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变化、配合情况、患儿转归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治疗认知、护理认知及健康态度与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儿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对热性惊厥患儿家属进行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对相关健康知识认知度,缓解负性情绪,有利于保证家属配合临床相关工作顺利进行,护理满意度高,且可降低惊厥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ERAS理念下根据肝癌疾病特点及围手术期的护理需求,构建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6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而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比较2组患者院前检查及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自我疼痛评估、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院前检查时间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自我疼痛评估,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度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基于ERAS理念下将护理健康教育路径运用于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120例原发性肝癌治疗选择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健康干预模式,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痛苦程度(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焦虑抑郁程度(采用HADS量表)、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及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进行比较。  结果  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理状态和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程度;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医护患共同决策健康干预模式,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遵医行为、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康复是安全有效,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 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心理状态,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估表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依从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 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3.62)分,高于对照组的(80.46±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骨科患者实行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依从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KANO模型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吞咽困难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定性分析,为临床优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KANO模型设计鼻咽癌放疗患者吞咽困难知识需求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1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吞咽困难健康教育需求的23个条目中,必备型需求6个(26.08%),期望型需求9个(39.13%),魅力型需求7 个(30.43%),无差异型需求1个(4.34%),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图中,2个(8.67%)条目位于待改进区,5个(21.73%)条目位于次要改进区。  结论  KANO模型可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使用后能充分全面的了解了患者的需求,并为提升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ERAS的理念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康复需求,构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康复日志,研究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ERAS组79例,非ERAS组4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整体护理及围手术期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采用医、护、患共管模式,应用康复日志。比较2组患者康复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构建康复日志并应用有助于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掌握术后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促进家属的积极参与,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严妍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132-13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例在我院首次住院准备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后焦虑、抑郁、血管静脉炎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管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41±7.44)、(44.46±10.45)分,实验组分别为(36.45±9.23)、(41.14±10.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0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1.2%,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16。13,P〈O.01);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入院和出院时分别为69.77%和76.74%,实验组满意度入院和出院时分别为67.44%和95.35%,两组出院时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指导,可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利于系统性、规范化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中的10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包括:(1)干预计划;(2)健康宣教;(3)评估与反馈;(4)护理评价;(5)护理优化],均干预6个月。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判断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0.64±8.71) vs (113.97±8.43),且干预后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98.00% vs 86.00%)和护理满意度(100.00% vs 92.00%)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是有效的。以该模式为依据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体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影响,为改善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某农村地区54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对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影响。  结果  社会支持(β=?0.116,95%CI:?0.198~?0.132)和健康素养(β=?0.209,95%CI:?0.289~?0.132)对高血压患者抑郁均有直接的负向影响;社会支持对健康素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β=0.146,95%CI:0.064~0.229);健康素养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β=?0.030,95%CI:?0.054~?0.013)。此外,患者的性别、就业状况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影响其抑郁的发生(P<0.05)。  结论  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是高血压患者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应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水平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同时,对女性、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及在业高血压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病房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6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按医院规定流程进行出院宣教以及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随访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院外预防行为依从性、健康教育有效性、满意度、VTE发生率有无差异。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行为依从性(t = -14.913,P < 0.001)、健康教育有效性(χ2 = 71.314,P < 0.001)、满意度(t = -12.273,P < 0.001)3个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VTE的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β = 0.22,t = 2.176,P < 0.05)。  结论  多种随访方式整合干预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扩大VTE疾病预防覆盖面,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口腔医学生临床四手操作技能混合课程建设的培训效果,为口腔医学本科生拓展四手操作教学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0年至2021年在云南省口腔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2020年30名学生为对照组、2021年30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实习大纲进行传统椅旁带教,实验组在椅旁带教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混合课程教学(线上理论培训→线下情景模拟实操训练),培训结束后对2组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职业暴露和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  6项核心技能的考核结果与教学满意度评价,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项核心技能诊疗时长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职业暴露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2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及诊疗效率,保障感染控制要求,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对培养综合型、实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云南省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单纯瓣膜置换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进行传统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50例,实施多元化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前1 d访视前、麻醉诱导前访视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浓度,同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进行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  结果  访视前后2组患者HR、MAP和SDS无明显变化,P > 0.05,干预组的ACTH、Cor和SAS值访视后明显低于访视前(P < 0.05),且2组患者访视后3项值的结果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多元化的术前访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术前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整合姑息治疗后减轻肝癌患者疼痛及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名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并记录基本情况,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30例(对照组)和姑息介入治疗组(研究组)30例,进行介入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疼痛量表和焦虑量表测评,研究组加入姑息治疗,1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2个量表测评,对比2组患者12周前后疼痛及焦虑评分,分析影响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疼痛及抑郁的因素,分析有关因素在2组患者疼痛及焦虑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酗酒史、医保类型、肝功能分级、肝炎类型在2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庭背景、既往有无疼痛史、肿瘤分期、ECOG评分、治疗前NRS评分、治疗后NRS评分、治疗前焦虑评分及治疗后焦虑评分在2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显著因素分析后得出12周后对照组的患者疼痛、焦虑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 < 0.05)。  结论  姑息治疗联合标准治疗对于缓解疼痛及焦虑有明显效果,并且越早进入姑息治疗程序对患者疼痛、焦虑的改善更有优势,因此姑息治疗不仅限于晚期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并探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儿童传染病分诊防控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20年6~12月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12月儿童肠道传染病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实验组,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儿童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频次、儿童肠道传染病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评价等。  结果  儿童肠道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01),患者家属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频次较,对照组均有下降,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患者就诊后能及时有效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  结论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可有效提高儿童传染病预检分诊中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使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儿童传染病的防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