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周血CD4+CD25+Tr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CD4+CD25+Tr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宫颈鳞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3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的比例。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疾病进展,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分别高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CINⅢ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INⅠ期患者、CINⅡ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CINⅠ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的升高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金平  靳荣  秦晓黎  刘晓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18-342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与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CD56+CD16-、CD56+CD16+NK细胞水平及CD56+CD16-/CD56+CD16+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早孕原因不明复发流产患者为试验组,20例正常早孕人流妇女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病例的蜕膜组织及外周血标本,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标本中CD56+CD16-、CD56+CD16-NK细胞的数量,计算ED56+ED16-/CD56+ED16+平衡偏移。结果:两组外周血中CD56+CD16-细胞和CD56+CD16+NK细胞水平以及CD56+CD16-/CD56+CD16+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蜕膜组织中,URSA组CD56+CD16+NK细胞水平升高,ED56+CD16-/ED56+CD16+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CD16-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蜕膜组织中CD56+CD16-NK细胞数及CD56+CD16-/CD56+CD16+比值均高于其外周血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CD16+NK细胞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RSA组中,蜕膜组织中的CD56+CD16-和CD56+CD16+NK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外周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CD16-/CD56+CD16+比值蜕膜组织中虽高于外周血,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蜕膜组织中CD56+CD16+NK细胞水平升高以及由此引起的CD56+CD16-/CD56+CD16+比值的变化可能是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上CD40、CD40L和血浆sCD40、sCD40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ITP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19+CD40+细胞和CD3+CD40L+细胞分别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小板膜表面CD40和CD40L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浆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急性ITP患者外周血CD19+CD40+细胞和CD3+CD40L+细胞均增多(P<0.05),血浆sCD40水平显著降低(P<0.01),sCD40L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小板膜表面CD40L表达增多(P<0.05),慢性ITP患者CD3+ 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与治疗前比较,急性ITP患者治疗缓解后血浆sCD40水平显著增高(P<0.01),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0.01),CD3+CD40L+细胞及血小板膜CD40L表达均降低.结论:ITP患者CD40/CD40L共刺激分子存在异常,可能与ITP发病密切相关,治疗缓解后CD40/CD401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T)外周血中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表达变化,探讨其在H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初诊HT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HT组与对照组比较,CD4+比例增高而CD8+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增加;CD4+CD28+和CD8+CD28+在外周血表达下降,而CD4+CD28-和CD8+CD28-则表达增加;血清中IFN-γ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T患者CD4+CD28-和CD8+CD28-表达比例分别与血清中IFN-γ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83,P=0.006;r=0.309,P=0.029)。结论:HT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的表达均明显减少,CD4+CD28-T细胞增加可能诱导了疾病的发生,CD8+CD28-T细胞增加可能参与HT的发病过程,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Evans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AIHA/Evans综合征患者60例,以是否处于发作期为准分为发作组与缓解组,其中发作组39例,缓解组21例,另同期随机选取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CD80、CD8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AIHA/Evans综合征发作组CD80、CD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21±1.84)%、(6.23±4.42)%、(2.83±1.75)%,发作组CD80、CD86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组与对照组CD80、CD8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HA/Evans综合征发作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80、CD8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AIHA/Evans综合征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88+CD28-、及CD4+CD25+.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88+CD28-、CD4+CD25+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后三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时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8+CD28-、CD88+CD28-、及、CD4+CD25+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宫颈癌患者和11例健康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CD4+ 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21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占总CD4+ T细胞的(11.17±2.14)%,高于健康对照组(6.96±0.94)%(t=5.974,P<0.05),与NK细胞呈负相关(r=-0.468,P<0.05);CD4+T、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疾病进展,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水平升高,Ⅱ期+Ⅲ期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占总CD4+ T细胞的(10.80±1.48)%,明显高于Ⅰ期患者(9.34±1.42)%(P<0.05)和健康对照组(6.96±0.94)%(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的升高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7 mRNA及CD47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技术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40例HSIL和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D47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IHC检测60例宫颈癌、30例HSIL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D47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D47蛋白表达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D47 mRNA在宫颈癌和HSIL中高表达(P<0.05),宫颈癌组和HSI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D47在宫颈癌和HSIL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宫颈癌和HSI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分化程度、HPV感染、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CD47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CD47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1例MG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的构成比进行测定。结果 MG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未能控制的MG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淋巴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胸腺切除的MG患者CD4/CD8比值均低于胸腺未切除组(P0.05)。胸腺瘤B2型MG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构成比明显高于胸腺增生的MG患者以及胸腺正常MG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腺瘤B2型的MG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胸腺正常的MG患者的(P0.05)。结论提示MG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异常比例的CD8+CD28-T细胞,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期+Ⅳ期与Ⅰ期+Ⅱ期比较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卵巢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与术前比较并未明显恢复(P0.05),但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有所恢复(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短期并不能恢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术后明显恢复,提示其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44和p-AK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0例宫颈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例宫颈癌及癌旁宫颈组织中CD44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用χ2和t检验分析CD44和p-AKT蛋白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CD44和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01,P=0.003);CINⅢ及原位癌组与宫颈癌组CD44和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8)。CD44和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均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CD44)=0.037,P(CD44)=0.001;P(p-AKT)=0.018,P(p-AKT)=0.002)。p-AKT蛋白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CD44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2,P=0.003)。结论:CD44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示了从CIN向宫颈癌转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 44 v 6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宫颈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CD 44 v6的表达,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同时对术前留取21例宫颈癌活组织也进行了CD 44 v 6的检测。结果:宫颈浸润癌中CD 44 v 6的阳性表达(68.7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13.33%)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45%)(P<0.05)。CD 44 v 6的表达在有淋巴转移组中(94.7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2%)。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CD44v6的表达增强,其Ⅰ级、Ⅱ级、Ⅲ级的CD 44 v 6阳性率分别为40.00%、61.90%、94.12%(P<0.05)。术前组中CD 44 v 6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64.29%)高于CD 44 v 6阴性组(14.2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D 44 v 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CD 44 v 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进展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 44 v 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浸润转移,并可能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kp2、p27、p63和COX-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技术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标本77例,其中正常宫颈标本14例,CINI-CINⅡ11例,CINⅢ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0例,其中宫颈癌按细胞分化程度分为:I级8例,Ⅱ级23例,Ⅲ级9例。CINI-CINⅡ,CINⅢ,宫颈鳞状细胞癌三组比较,Skp2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增强,有显著性差异(Hc=26.664,P<0.05),p27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减弱,有显著性差异(Hc=15.731,P<0.05)。p63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增强,有显著性差异(Hc=33.935,P<0.05),COX-2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增强,有显著性差异(Hc=32.408,P<0.05)。Skp2、p63和COX-2在细胞各分化类型(Ⅰ级,Ⅱ级,Ⅲ级)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27均为阳性表达。结论:Skp2和p27为细胞周期的正、负调控因子,其调控的失调,对宫颈癌形成有促进作用。p63表达于具有高度潜能的基底细胞,从CIN发展至癌,p63的表达显著增强,p63阳性表达与p27的阴性表达是否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刘嵘  濮德敏  程铭  尹伶  李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07-4010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不同病理改变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79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7例慢性宫颈炎(CC)及19例正常宫颈组织(NC)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及慢性宫颈炎组Galectin-3多为强阳性表达,CINⅠ级以上及宫颈癌组表达呈递减趋势。在正常宫颈组、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各级及宫颈癌组中Galectin-3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74、0.365、0.278、0.238、0.233和0.203,正常宫颈组与慢性宫颈炎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Ⅱ级与CINⅢ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组与CIN组各级及宫颈癌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alectin-3与宫颈疾病的恶性程度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从整体上说,Galectin-3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水平最高,在CINⅡ级以上随宫颈病变的进展呈下降趋势。Galectin-3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促进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HER-2、hTERC在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池  周颖  李敏  彭程  李彩荣  凌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44-4748
目的:研究癌基因HER-2、端粒酶(the 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15例正常、7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4例浸润性子宫颈癌脱落细胞中HER-2、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CINⅠ、CINⅡ~Ⅲ及浸润性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6.3%、16.6%及58.3%,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7%、18.8%、65.0%及100.0%。②HER-2、hTERC基因在CINⅠ、CINⅡ~Ⅲ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CINⅡ~Ⅲ及子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子宫颈癌组明显高于CIN组(P<0.05)。③HER-2高表达与细胞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结论:HER-2、hTERC基因高表达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检测HER-2、hTERC基因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病情监测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120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各级宫颈病变中,CINⅠ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为13.3%(4/30),CINⅡ组为71.0%(22/31),CINⅢ/原位癌组及宫颈癌组均为100.0%(39/39)。各组TERC基因异常扩增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时,hTERC基因有扩增,且随着病变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几率增加,高度病变和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 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T细胞亚群,包括FOXP 3+T、CD 4+T、CD 8+T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德州市中医院病理科保存的人体手术切除标本90例,纳入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为对照A组、30例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级组织为对照B组、30例人子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CB 2在各组中表达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观察组组织内浸润FOXP 3+、CD 4+T、CD 8+T细胞数目。结果 CB 2蛋白及mRNA在3组中均有表达,且在观察组中表达最高、对照B组中次之、对照A组中表达量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 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组织内浸润的CD8+T呈负相关(P0.05)。结论 CB 2在人子宫颈癌组织内存在高表达现象,且与组织内浸润CD 8+T细胞数量减少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子宫颈鳞癌中微血管密度与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CD44v6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CD44v6和CD3 4 单克隆抗体 ,采用微波 -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 5 0例宫颈鳞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并取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组宫颈鳞癌MVD、CD44v6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 ,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 ;浸润癌中CD44v6与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MVD和CD44v6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ARHI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及正常宫颈腺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RHI蛋白在30例宫颈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腺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RHI蛋白的表达与宫颈腺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宫颈腺癌组织中ARHI蛋白阳性表达率[46.67%(14/30)]低于正常宫颈腺体组织[90.00%(27/30)](P< 0.05)。ARHI蛋白与宫颈腺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ARHI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证明ARHI抑癌基因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宫颈腺癌的发生有关,ARHI蛋白可作为宫颈腺癌病因学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