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血管内超声评价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确认至少1处病变为高度钙化,并行旋磨术处理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切割球囊分为单纯旋磨组34例和旋磨联合切割组46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结果单纯旋磨组与旋磨联合切割组最大钙化弧度分别为(215.88±21.81)°vs(226.55±21.59)°,钙化长度比为(0.72±0.06)vs(0.78±0.05),支架置入前最小管腔面积为(2.52±0.07)mm2 vs(2.46±0.09)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旋磨联合切割组最小支架面积(6.12±0.37)mm2和即刻管腔获得面积(3.66±0.34)mm2,单纯旋磨组分别为(5.42±0.24)mm2和(2.90±0.24)m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中,使用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支架置入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评估旋磨与单纯球囊预处理对钙化分叉病变的分支保护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重度钙化分叉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旋磨预处理分为旋磨组(n=90)与非旋磨组(n=84)。比较两组分支受累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旋磨组分支受累(6.7%vs 16.6%,P0.05)以及支架贴壁不良或膨胀不全(0 vs 7.1%,P0.05)的发生率要低于非旋磨组,而院外随访期间发生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12.2%vs 31.0%)以及复发心绞痛(4.4%vs 13.1%)和晚期管腔丢失发生率(1.1%vs 9.5%)同样显著低于非旋磨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合并严重钙化的分叉病变进行旋磨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旋磨能够有效保护分支血管并显著减少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旋磨与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支架对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旋磨术后支架植入(旋磨组,32例)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40例),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旋磨组平均支架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3.25(3.00,3.50)mm比3.00(2.81,3.25)mm,P=0.002]。旋磨组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球囊后扩张次数和后扩张最大压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术后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3.34±0.28)mm比(3.15±0.27)mm,P=0.005]。旋磨组手术即刻成功率(96.9%)大于对照组(92.5%),总MACCE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2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手术史[危险比(RR)为1.155(95%CI 0.030~0.691,P=0.015)]及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危险比(RR)为2.326(95%CI 0.721~0.988,P=0.035)]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YNTAX评分为23~32分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旋磨术有提高手术即刻成功率、降低短期不良事件的趋势,PCI手术史、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严重钙化病变的手术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行斑块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109例冠心病患者,共114处病变,其中28例患者在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按钙化病变的长度分为弥漫性钙化病变组(钙化病变长度≥25 mm,68例、72处病变)和局限性钙化病变组(钙化病变长度25 mm,41例、42处病变)。分析两组患者病变及手术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弥漫性钙化病变组钙化病变长度[(38.2±11.0)mm比(15.0±4.9)mm,P0.001]、旋磨次数[(6.17±1.61)次比(4.02±1.20)次,P0.001)]、置入支架数[(2.31±0.78)枚比(1.60±0.70)枚,P0.001]显著大于局限性钙化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局限性钙化病变组相比,弥漫性钙化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98.5%比100%,P=0.453)、并发症发生率(41.2%比34.1%,P=0.67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41.2%比31.7%,P=0.484)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采取恰当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术中并发症,可以安全地对冠状动脉弥漫性严重钙化病变进行斑块旋磨术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手术即刻成功率及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直接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旋磨术患者101例,分为预扩张失败旋磨组35例和直接旋磨组66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临床信息、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并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结果直接旋磨组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比例显著高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39.4%比14.3%,P=0.009),而手术时间[(55.1±10.0)min比(94.3±21.6)min,P0.001]及对比剂用量[(108.7±18.5)ml比(176.7±29.1)ml,P=0.008]均明显低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直接旋磨组所用磨头直径[(1.38±0.22)mm比(1.42±0.13)mm,P=0.012]、预扩张使用球囊数[(1.1±0.2)个比(2.6±0.4)个,P=0.009]及使用支架数量[(2.1±0.3)枚比(2.8±0.6)枚,P=0.014]均少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直接旋磨组术中夹层(3.0%比40.0%,P0.001)、术后心力衰竭(3.0%比31.4%,P0.001)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预扩失败旋磨组。直接旋磨组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0.0比11.4%,P=0.004)、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3.0%比17.1%,P=0.003)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6.1%比34.3%,P0.001)均明显低于预扩张失败旋磨组。结论对于严重钙化病变,直接旋磨术可有效降低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50%≤管腔狭窄直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计151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02)和金属裸支架组(n=49),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和随访6~12个月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6~12个月时观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151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和2.0%,P=0.15)。在随访30天时,两组均无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6~12个月随访期间,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比较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9%vs8.1%,P=0.97),②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2.9%vs6.1%,P=0.39),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96%vs2.04%,P=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比较,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96%vs0%,P=0.34;0%vs4.08%,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远期管腔丢失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0.23±0.73)mmvs(0.95±0.94)mm,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vs25.0%,P=0.34)。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自身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安全有效,两组远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旋磨术与切割球囊及常规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416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别用旋磨术、切割球囊与常规球囊进行扩张治疗,在治疗即刻及6个月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介入治疗前各组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无明显区别。(2)旋磨后即刻所获得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最小血管直径(MLD)最大(2.67±0.55mm,P<0.05),切割球囊与常规球囊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0.65mm比2.53±0.65mm,P>0.05)。(3)6个月后旋磨治疗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MLD最小(1.52±0.91mm,P<0.05),切割球囊组大于常规球囊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0.74mm比1.75±0.83mm,P>0.05)。旋磨术与切割球囊及常规球囊治疗组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54.78%,38.31%及46.50%。(4)旋磨治疗组后期血管丢失量最大(P<0.05),切割球囊组明显低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结论旋磨术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即刻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仍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219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95例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124例患者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完成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靶血管部位、病变类型、置入支架数目、长度、直径;冠状动脉旋磨和切割球囊应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时,IVUS组MA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8.4%vs.17.7%,P0.05),IVUS组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3.2%vs.10.5%,P0.05)。IVUS组与CAG组在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3.2%)。结论:IVUS指导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术后即刻和短期临床效果并不优于CAG,但应用IVUS指导能够显著降低术后1年靶血管重建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患者143例。分析术中技术特点,术前术后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资料、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旋磨术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年累积MACCE发生率为13.3%,左主干病变(HR:7.249,95%CI:1.501~35.459,P=0.014)、非计划性旋磨(HR:9.466,95%CI:2.219~40.375,P=0.002)、LVEF40%(HR:0.064,95%CI:0.011~0.385,P=0.003)、球囊后扩张(HR:0.232,95%CI:0.069~0.785,P=0.019)、支架后狭窄面积(HR:0.538,95%CI:0.374~0.774,P=0.001)。与支架置入前比较,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直径显著增大,直径狭窄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旋磨联合DES治疗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长期随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行旋磨介入治疗的患者18例,分析手术即刻成功率、住院期间及心血管事件随访情况。结果 18例经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旋磨靶血管中左主干+左前降支2例(11.1%),左前降支13例(72.2%),左回旋支2例(11.1%),右冠状动脉1例(5.6%)。术中需主动脉球囊保护1例(5.6%),冠状动脉夹层2例(11.1%),慢血流1例(5.6%)。8例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手术前后管腔最小直径、最小直径狭窄率、管腔有效面积分别为[(2.06±0.38)mmvs(4.00±0.76)mm,(73.26±7.02)%vs(16.25±5.18)%,(4.53±1.50)mm2 vs(12.54±6.19)mm2,P=0.000]。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结论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可以去除或减轻钙化斑块、增大管腔,提高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靶病变浅表性钙化对介入操作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61例冠心病患者(61处靶病变),根据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冠脉靶病变钙化情况分为浅表性钙化组和非浅表性钙化组,对比两组之间介入操作特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浅表性钙化29例,非浅表性钙化32例。浅表性钙化组面积狭窄率大于非浅表性钙化组[(75.70±7.11)%VS(68.78±5.56)%,P=0.019];前者术后支架对称性及支架膨胀指数明显小于后者[(0.85±0.06)US(O.90±0.02),P=0.016;(0.68±0.14)w(0.82±0.10),P=0.021]。浅表性钙化组术后最小支架直径[(2.51±0.43)w(2.76±0.29)mm]、最小支架面积[(5.86±1.82)VS(6.73±1.40)miTl气相对管腔获得[(1.26±0.68)坩(1.37±0.72)]趋于小于非浅表性钙化组,但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靶病变浅表性钙化可能较非浅表性钙化对支架的充分扩张及对称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方法比较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TM)与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TM)对冠心病患者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203例冠心病患者(283处病变)行药物洗脱支架术并在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其中136例患者(185处病变)置入Firebird^TM支架(Firebird组),67例患者(98处病变)置入TaxusTM支架(Taxus组)。结果203例患者(283处病变)中168例患者(236处病变)接受了一年随访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Firebird组108例患者(147处病变),Taxus组60例患者(89处病变)。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特征相似。Firebird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7±0.29mm比0.43±0.51mm,P〈0.0001)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18±0.36mm比0.38±0.33mm,P=0.003)明显小于Taxus组,而两组近端参考血管晚期管腔丢失(0.11±0.27mm比0.15±0.32mm,P=0.321)和远端参考血管晚期管腔丢失(0.08±0.10mm比0.09±0.16mm,P=0.483)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IVUS分析显示,两组间平均支架面积、平均管腔面积、最小支架面积、平均支架体积、平均管腔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rebird组平均内膜增生面积(0.35±0.58mm^2比1.29±1.26mm^2,P〈0.0001)、平均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数(5.45%±9.26%比17.38%±13.75%,P〈0.0001)、内膜增生最大面积百分数(9.41%±14.15%比31.56%±20.99%,P〈0.0001)、平均内膜增生容积(2.09±5.46mm^3比13.43±18.59mm^3,P〈0.0001)和平均内膜增生容积百分数(1.68%±5.84%比8.62%±9.90%,P〈0.0001)较Taxus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TM)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低,与TaxusTM支架相比,抑制内膜增生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6处钙化病变,有15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管腔狭窄由术前的87%±10%减少至42%±9%,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共植入18枚国产药物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75%(15/16)。1例因血管严重扭曲,球囊扩张后出现冠状动脉夹层,植入支架失败,建议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均无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8.4±3.6)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 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 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 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χ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χ2=5.18,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佐他莫司支架和西罗莫司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我院对6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连续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植入佐他莫司(佐他莫司组)支架334例,西罗莫司(西罗莫司组)支架301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临床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基线临床特点佐他莫司组高脂血症和左主干病变少于西罗莫司组,佐他莫司组再狭窄病变、支架长度、支架最大释放压和后扩张比率均小于西罗莫司组.两组介入成功率均为100%.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佐他莫司组比较(分别为4.5%(15例)与4.3%(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佐他莫司组和西罗莫司组分别为0.3%(1例)和0.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个月随访,佐他莫司组和两罗莫司组支架内和血管段再狭窄率[分别为5.9%(4/68)和3.5%(3/36),7.4%(5/65)和4.7%(4/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内和血管段的晚期丢失佐他莫司组均大于西罗莫司组,分别为(0.48±0.12)mm与(0.24±0.09)mm和(0.44±0.13)mm与(0.26±0.09)mm,均P< 0.01. 结论7个月随访结果证实,佐他莫司和西罗莫司支架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双抗支架联合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支架内晚期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抗-[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支架联合局部移植内皮祖细胞(EPCs)防治血管支架内晚期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反复浸泡吹干法制备双抗支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后动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组,8只)或双抗支架+ EPCs移植(双抗支架组,8只).随访2月.观察管腔最狭窄百分比、支架内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结果:与药物涂层支架组比较,双抗支架组支架内管腔面积狭窄百分比[(28.3±4.2)%比(8.8±1.45)%]、血管新生内膜面积[(1.44±0.34)m2比(0.46±0.21) m2]、最大内膜厚度[(172±5.0)μmm比(105±4.9)μmm]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双抗支架+EPCs移植可显著降低支架内晚期再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7 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靶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必要时置入支架治疗。观察靶病变变化的相关数据,包括狭窄程度、长度、近端参考血管直径、远端参考血管直径,比较老年患者(≥60岁)和中青年患者(<60岁)支架置入比例。结果 7 d后复查CAG显示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较直接PCI时减轻(35.5%±14.1%比48.8%±11.0%,P<0.01)、病变长度缩短[(15.69±5.36)mm比(18.94±5.37)mm,P<0.01],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3.29±0.33)mm比(3.24±0.32)mm,P=0.02]和远端参考血管直径[(3.18±0.33)mm比(3.08±0.33)mm,P<0.01]增大;其中,39.6%(19/48)患者因靶病变狭窄>50%置入支架,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置入支架比例分别是56%(9/16)、31%(10/32)(P=0.04)。结论对于中青年高血栓负荷不适宜直接支架置入术的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血栓抽吸即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再延迟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老年女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长期预后。方法从1997年12月~2012年10月,共有302例女性患者在我院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LMCA并行PCI,其中≥65岁的老年女性156例,年龄(72.0±4.31)岁;<65岁非老年女性146例,年龄(55.5±7.06)岁。两组成功PCI患者随访(42.0±19.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老年组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非老年组虽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6.6±8.49) vs (23.5±9.10),P<0.0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PCI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所采用手术术式、植入支架平均直径及长度,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与非老年组相比较,老年组在总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增加。结论合并LMCA病变的老年女性患者接受PCI是安全的,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可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术(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状动脉小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男59例,女17例)有胸闷、胸痛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后行DSCT-CA检查。根据心率及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不同的组别:心率≤70次/min组[n=48,扫描时心率(58±5)次/min]与心率﹥70次/min组[n=41,扫描时心率(78±9)次/min];简单病变组(单个支架,n=54)与复杂病变组(重叠支架及分叉支架,n=35);右冠状动脉组(n=33)、左回旋支组(n=43)和左前降支组(n=13),并比较分析DSCT-CA对各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76例患者共植入89个支架,其中31.4%(28/89)的支架经血管造影证实有再狭窄。DSCT-CA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7%、76%和95%。DSCT-CA对心率≤70次/min组与心率﹥70次/min组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CA对冠状动脉三主支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CA诊断复杂病变组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低于简单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vs.94%,P<0.05;63%vs.88%,P<0.05;74%vs.95%,P<0.05;89%vs.97%,P<0.05)。简单病变组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vs.95%,P>0.05);阳性预测值低于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vs.97%,P<0.05)。4年的质控分析结果显示,DSCT-CA检测小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及2007年再狭窄率均在平均水平以下,2009年超出了平均水平的一倍。结论DSCT-CA可作为小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筛选手段,阴性者可排外支架内再狭窄,阳性者需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的关系.方法 将211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0例)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B组(97例)为中重度病变组,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5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57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又依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9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三支病变亚组(7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测取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比较分析各组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结果 对照组、A组、B组比较,颈动脉总中内膜厚度依次增高,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2 5±0.118 6)mm vs.(0.893 6±0.133 1)mm vs.(1.038 9±0.141 1)mm,P<0.05].在以病变范围为基础的分组中,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明显增厚,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双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 4±0.141 5)mm vs.(0.990 6±0.144 3)mm,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 6±0.144 3)mm vs.(1.031 7±0.149 6)mm,P>0.05].结论 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无法很好地反映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