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传统调味酒和新型调味液的制作方法,并对其在调味中的作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食品的调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 ,无论哪种食品都离不开调味料和香辛料 ,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 ,尤其是营养丰富的物质和具有地方风味的食品 ,各种辅料的正确使用则更为重要。它能赋予产品特有风味 ,改善产品口感 ,增加营养 ,提高耐保存性 ,改进产品质量等。正是由于各种调味料及添加剂的不同选择和应用 ,才能生产出许多各具特色风味的品种。食品的调味是决定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调味就是各种调味品和各种调味手段。在原料加热前、加热过程中或加热后使食品具有多样口味和特色风味的一种方法。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调味是调味的三个阶段 ,又称基…  相似文献   

3.
将现代复合调味技术应用于酿造传统豆腐乳的调味过程中,通过对系列风味豆腐乳复合调味料的配制、使用,研究豆腐乳酿造的复合调味新技术,开发系列新风味的豆腐乳.  相似文献   

4.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调味酒有酱香调味酒、醇甜调味酒、底香调味酒、陈香调味酒、特酸调味酒、特甜调味酒等。不同调味酒的感官特征、调味功能及其应用各不相同。各种风格的调味酒都有其独到的优点,在调味过程中应结合生产实际使用,取长补短,既能达到满意的调味效果,又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方便米粉、粉丝特点分析,解决了方便粉着味难和难入味等问题;着重阐述方便粉的调味原理和调味方法,并结合传统饮食文化特点,开发具有各地域风味特色的方便米粉、粉丝口味产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日常饮食实践中积累和创造出饱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调味文化。通过文献整理、调查研究,文章总结了现阶段中国调味文化旅游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四川调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四川调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四川调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传统豆豉的酿造过程中,利用复合调味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相关调味原辅料,加工、配制成相关风味的豆豉复合调味料,应用于豆豉酿造的调味过程,研究开发豆豉酿造的复合调味新技术及系列新风味豆豉产品。  相似文献   

8.
调味是制作菜肴的核心,是形成多种口味、多种色泽和特殊风格的一项技术措施。行业中常将调味分为: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和原料加热后调味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新的和传统的食用调味香料的需要量一直很高。许多食品由于加入具有适当功能的调味香料后提高了价值,从而促使生产厂不断改良和开发新的食用香料。美国佛罗里达州ABC研究机构,通过几年的研究工作指出,调味香料在市场上能占据一定地位的关键之一是继续扩大生产范围,既为生产者创造竞争的手段,也为消费  相似文献   

10.
点心调味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点心品种进行调味,巧妙运用坯料调味、馅心调味与汤料佐味等调味方法,使点心的味道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对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配制了料液比为1∶10(g∶mL)的甘草、高良姜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菠菜进行浸泡处理5min,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置于(3±1)℃条件下贮藏,通过感官品质评定和测定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研究了3种中草药提取液处理对菠菜贮藏保鲜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提取液处理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菠菜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降低菠菜的腐烂率,抑制菠菜呼吸强度和失重率,减缓可滴定酸、Vc及叶绿素含量的降解。其中料液比为1∶10(g∶mL)的复合提取液对菠菜的保鲜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种红茶中的快速无损检测,对76份有代表性的小种红茶按现行国家标准测定其水浸出物含量,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OPUS 7.5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小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水浸出物定量模型决定系数R2为95.73%,校正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629,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513。所建立的小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较为成功,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对小种红茶中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快速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腊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脂质会酸败,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酸败主要原因是脂质氧化。结果表明添加0.1%茶多酚抗氧化剂能阻止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对腊肉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板栗精加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板栗精加工的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道侗族保存了农耕文明以来的建筑传统,可谓中华本土建筑文化的"活化石"。通道侗族人的民居房屋大部分均为木质结构,"干栏"式吊脚楼是侗族民居的典型特征,吊脚雕花成为侗族民居仅有的装饰,成为朴实、大方的吊脚楼最精巧、繁密的细节。本文通过对吊脚葫芦装饰件的初步考证,阐述了其装饰件所体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上白酒包装成本不一,为了估算白酒的包装成本,本文基于MATLAB构建白酒包装成本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依据市场调查数据,在MATLAB中确立预测模型,从而实现预测模型的训练、仿真及验证,为白酒包装成本的确定提供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7.
Cassia auriculata (Caesalpiniaceae) is a common South Asian beverage and medicinal plant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 medicine for treating diabetes and various other disease conditions.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aerial part of C. auriculata displayed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when assessed by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lipid peroxidation and reducing power analysis. Fractionation of the crude extract using solvents of ascending polarity showed that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is the most active followed by the chloroform fraction while the petroleum ether, n-butanol and water fractions were less active than the crude extract. Further 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 studies on the active fraction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the major antioxidant constituent kaempferol-3-O-rutinoside together with kaempferol, quercetin and luteolin. The identity of the compound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studies including 2D NMR.  相似文献   

18.
分别配制料液比为1∶10(m∶V)的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对西兰花浸泡处理15min,以蒸馏水为对照,自然风晾干,在温度为3±1℃条件下贮藏,研究3种不同提取液处理对西兰花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保鲜处理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延缓西兰花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西兰花呼吸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减缓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Vc及叶绿素含量的降解,改善细胞膜渗透率,减少丙二醛的积累。其中料液比为1∶10的山豆根提取液保鲜效果最佳,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中国玉器的漫长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玉器的主要特征及其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过程。研究认为,中国玉器所历经的几个发展鼎盛时期都是与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分不开的。因此,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个人从业素质、包括艺术修养、技能培训、经营方式等方面都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才能不断创造中国玉器的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年糕工业化生产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中国传统食品—年糕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作了介绍。此法是在宁波年糕传统生产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主便米粉自动化生产工艺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